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作者:宫 军,张智龙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 30012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采用温灸疗法和传统针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的痉挛程度,痉挛指数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温灸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  中风痉挛性瘫痪; 针灸疗法; 温灸
       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仍是目前康复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难题。近年来我们采用温灸疗法治疗24例患者,并设传统针法组24例作对照组,以观察温灸疗法的疗效,以期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8例患者均为我科收治住院病人。按照统计软件包SAS11.5Proc plan编制随机数字程序,生成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化分组,分温灸组24例,传统组24例,分别以温灸疗法和传统疗法进行治疗。其中缺血性中风36例,出血性12例,均经CT或MRI确诊。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在35~75岁之间,其中43~62岁31例,43岁以下4例,62岁以上13例;病程2周~5个月,平均43 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病变的性质,部位和病情轻重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5~75岁之间;神志正常者;③有肌张力升高症状,发病半个月以上者;④痉挛用修改的Ashworth量表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⑤CT或MRI证实脑内有缺血或出血病史者。
       1.3 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意外中脑出血和脑梗塞诊断标准,均经CT或MRI扫描确诊。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以接受其他有关治疗或使用过其他抗痉挛治疗可能影响观测结果者;③非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肌张力障碍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⑤合并糖尿病足,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甲状腺和肾上腺疾病者;⑥年龄在35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传统组: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伏兔,阳陵泉,足三里,承山,绝骨,丘墟。温灸组:风府,风池,天柱,大椎,曲池,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天枢,外陵,中脘,关元。除风府,大椎,中脘,关元外其余穴位均双侧取穴。
       2.2 操作传统组,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取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0.3 mm×20 mm~60 mm毫针施以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2次/d,共针刺治疗6周后统计疗效。温灸组,用安徽天长市寿民灸具厂生产的中秋牌温灸器,将温灸器里的艾绒点燃,将棉布垫在将要灸治的穴位上,然后将热的温灸器放在穴位上,当穴位略感灼热时可继续加放垫布,始终保持被灸的穴位处于有温热感觉而无烧灼感,以皮肤稍有红晕为度,随时注意温度变化防止烫伤。每穴灸治30 min,每天取4个穴位进行治疗,以上各穴交替使用,施灸时先灸背部,再灸腹部、四肢,14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治疗疗效评定
       2.3.1 痉挛程度的评定采用肌张力Ashworth量表法评定,其内容为:0级:无肌张力增高;1级:肌张力稍有增高,受累部位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被动屈曲,或伸展时出现“卡住”和“突然释放”感,或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后出现最小的阻力;1+级:肌张力稍有增高,表现为轻微的卡住感;2级:在大部分关节活动范围内肌张力明显增高,但受累部位被动活动容易;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活动困难;4级:受累部位僵直与屈曲或伸展位。
       2.3.2 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定法评定,每项分(0,1,2)3级,运动总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平衡反应14分;感觉24分;关节活动度与疼痛88分,总分226分。
       2.3.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定,包括10项指标,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程度分为0,5,10,15分4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大于60分者为良;41~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小于40分者为差,依赖明显或完全依赖。
       2.3.4 疗效判定标准使用Ashworth量表法(0-4)为参照评定痉挛程度,上肢以腕关节,肘关节,下肢以膝关节,踝关节为观察对象。基本痊愈:全部关节Ashworth评分(下同)降低4级肌张力或恢复到正常肌张力。显效:降低二级肌张力。有效:降低一级肌张力。无效:肌张力级别没有改变。
       2.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值以±s表示,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显著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量表法评定见表1。
       3.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记分比较见表2。
       3.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定见表3。
       3.4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恢复情况见表4。
       4 讨论
       中风病是目前的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是非常高的,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们认为阳气虚衰,湿阻血淤为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基本病机。其治疗上应以温阳益气,祛湿化淤为主,通过温阳益气,祛湿化淤以复阳气温煦之职,从而缓解肢体肌张力,总结出中风痉挛性偏瘫采用温灸疗法的治疗规律。临床上多用督脉,足太阳经穴为主,因督脉总督诸阳之气,以温煦全身,膀胱经为十二经之长,主筋所生,所以取两经穴为主。笔者采用温灸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结果显示,在Ashworth痉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中,温灸组均优于传统组,表明温灸有舒筋缓急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痉挛程度,可明显抑制偏瘫患者痉挛状态,促进痉挛肢体肌力的增加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温灸通过温热效应和艾绒的药力等因素作用于患处穴位附近的血管,加强局部组织代谢,调整患处的血浆渗透压,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降低患处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的痉挛状态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从而有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表1 两组治疗前后Ashoorth量表法评定结果(±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记分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分级法评定结果(±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恢复情况(±s)
       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温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已显示出独特优势,疗效肯定,可为患者减轻痛苦,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