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炎症因子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中药复方防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重仪1, 李国强2, 黄 萍1    
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0; 2.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26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诸多因素促成的以动脉血管壁炎症改变为主的慢性、进展性的疾病,可波及全身动脉血管,炎症因子在病症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炎症学说的角度探讨,协同中药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中药复方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简称AS)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见的最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病变常累及弹性及大中等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始发儿童时期而持续进展,通常在中年或者中老年出现症状,所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影响因素,干预治疗的研究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与AS密切相关,而炎症细胞因子可以从多个靶点引发和参与AS发病,并在其病程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十年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防治AS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现综述如下。
       1 从“炎症反应”假说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
       Ross在1976年首先提出“炎症反应”的假说要点主要有:①AS是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此过程经由炎症反应介导;②此炎症反应的特点是:出现单核/巨噬细胞、活化T细胞和纤维化,分布尤其多见于血管分支及流出口;抗体及细胞免疫应答二者都能调控炎症反应及AS的发生与发展;③AP的破裂造成血栓,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其过程也有大量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的参与[1]。有报道认为AS病变始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由此引起的内皮功能不良,炎症反应贯穿了从脂质堆积到斑块进展、血栓形成的过程,通过炎症介质调控炎性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效应,推动粥样斑块病变的程度和斑块结构的改变。
       2 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的炎症因子
       2.1 MCP-1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属于趋化细胞因子家族中的B家族(即C-C亚家族)成员之一。MCP-1是具有趋化作用的分泌型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的各个阶段,包括黏附、迁移、清除致炎症物质和修复等,是炎症、免疫和感染等疾病的重要调节因子。MCP-1可通过介导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AS病变处的募集,参与AS的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且可作为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参与泡沫细胞形成[2]。Hoogeveen等[3]研究血浆MCP-1水平与外周动脉疾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间关系时发现,MCP-1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而增加,MCP-1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2.2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通过各种途径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条件下,CRP会发生不可逆的构象转换,转变成单球体结构的mCRP,而mCRP可诱导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化学增活素mRNA 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有些研究者认为CRP的主要功能是抗炎作用,而mCRP的主要功能是促炎作用,二者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白细胞对血管壁的黏附与浸润主要由黏附分子介导,且黏附分子参与了AS形成过程中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CRP能诱导人体黏附分子的表达 ,从而启动或加速AS的发展[5]。
       2.3 CD40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是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CD40/CD40L是一对互补跨膜糖蛋白,是免疫及炎症反应中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同时,CD40L是一种前炎症因子和前血栓因子,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号传递[6~8]。CD40分布在斑块的肩部,即斑块与正常动脉交界处最多。由于肩部是不稳定斑块最容易破裂的地方,因此CD40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在免疫反应调节中,CD40与CD40配体(CD40L)的相互作用非常重要,它们参与抗原呈递和自身免疫反应,与T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有关。CD40-CD40L相互作用是淋巴细胞之间传递炎症和免疫信号的重要途径[9]。
       2.4 粘附分子目前发现的细胞粘附分子有很多种,其化学性质皆为糖蛋白,根据其cDNA的同源性,目前将其分为五大家族:选合素家族、整合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粘着蛋白和其它。在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研究最多的就是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2、3)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10]。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粘附分子介导的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病变早期,粘附分子主要是促使单核细胞向内皮粘附、迁移,在进展期,则促进已迁移入病灶的单核细胞滚动、T淋巴细胞激活,并增加其他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粘附分子介导更多的细胞进入斑块,促使斑块发展,并影响其稳定性[11]。
       2.5 Lp—PLA2人血浆Lp—PLA2 是磷脂酶A2超家族中的一员,属于PLA-Ⅶ ,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肥大细胞合成与分泌,在动脉粥样硬化部位大量存在,并可被炎症介质调节 [12,13]。最近国内外的几个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前瞻性研究都发现:与对照组相比,AS患者的LPPLA2量或活性均明显增高。多数认为血浆中LP—PLA2是AS的独立预测因子[14~16]。
       3 中药复方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3.1 清热类清热类中药具有清泄热毒或火毒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痈肿疔疮、斑疹丹毒、瘟毒发颐、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蛇虫咬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17]这些征候符合西医的炎性疾病,可以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药的作用为“消炎”。AS的本质是炎症,具有“消炎”作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也就具有了治疗AS的药理作用基础。。中医理论认为:炎症因子属于中医学“内生之毒”的范畴[18]。谭华炳等[19]研究发现清热解毒药绞股蓝和辛伐他汀一样具有一定的预防高脂饲料饲养导致的血脂升高、CRP升高的作用。CRP异常程度与AS程度密切相关,林培政等[20]运用王氏连朴饮(川连、厚朴、石菖蒲、法夏、淡豆豉、山栀)及加味连朴饮(王氏连朴饮加丹参、赤芍)治疗表现出明显的血脂紊乱和AS趋势的湿热模型线兔。舒士敏等[21]通过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用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能更好地降低CRP、WBC水平,从而抑制冠心病慢性炎症发展,稳定粥样斑块,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实践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往往有中医学“瘀热证”的证候表现,可以从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辨证论治。
       3.2 活血类活血类方药临床和实验证明有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调节相关多肽及基因表达的作用。张琪[22]用血脉通颗粒(何首乌、淫羊藿、黄连、泽泻、赤芍、葛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77例,治疗组治疗后TG、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均显著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DIL-C显著升高。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未进一步发展,斑块有所消退。刘春玲等[23] 研究发现养阴活血解毒方芦黄颗粒(黄精、首乌、姜黄、虎杖、漏芦、红花等)可显著升高AS家兔血清NO水平,降低ET-1水平。张红霞等[24]研究发现调肝导浊方(炙何首乌、柴胡、草决明、泽泻、蒲黄、姜黄、丹参等)连续给药l2周,可明显降低AS家兔肝脏TC、TG、MDA含量,增强SOD活性。葛岚等[25]研究发现益气活血解毒汤(连翘、黄芩、牡丹皮、丹参、水蛭、人参等)可使AS家兔模型TG,TC,LDL-C,CRP,II-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则明显升高。
       3.3 其他很多其他的中药复方,例如补益类,平肝类中药复方均具有调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功效。罗陆一等[26] 用地黄饮子(地黄、山茱萸、巴戟天、桂枝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5O例,发现地黄饮子可显著升高NO及SOD,降低MDA及c反应蛋白(CRP),使颈动脉斑块体积缩小或消失。吴艳霞等[27] 发现,镇肝息风汤(怀牛膝、玄参、天冬、川楝子、甘草等)的含药血清可抑制AngⅡ诱导的人脐动脉VSMC增殖,促使凋亡率升高。
       上述研究表明,AS这种多因多发型疾病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及病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AS干预的实验研究已从整体组织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表达与调控水平[28],但由于炎症因子家族数目众多,从几个比较重要的因子为切入点能为临床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带来新突破,另一方面,中药复方对AS的干预作用目前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运用中药防治AS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并通过中药复方多方位,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定能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的干预作用。我们以现代高新技术为平台,充分应用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开展多学科、多途径、多层次的协作研究,有助于开发出选择性好、作用强度高、副反应小的中药复方抗AS新药。
       【参考文献】
          [1] Ross R.Atherosclerosis:an inflarnnnatory disease[J].N Eng J Med.1999,340:115.
       
       [2] 刘爱学,王 蕴,吴颖等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38):113.
       
       [3] Hoogeveen RC,Morrison A,Boerwinkle E,et a1. Plasma MCP-1 level and risk for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5,183(2):301.
       
       [4] Elaine P,Moniek PM.C—reactive protein in atherosclerosis:A causal factor?[J].cardiovascular Research,2006,71(1):30.
       
       [5] Kawanami D,Maemura K,Takeda N C—reactive protein inducesVCAM -1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NF——kappa B activation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Atherosclerosis,2006,185(1):39.
       
       [6] 孙 侃,王晓丽,常向云.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3):203.
       
       [7] Balla J,Magyar MT,Bereczi D,et a1.Serum levels of platelet released CD40ligand are increased in early onset occlusive carotid artery disease[J].Dis Markers,2006,22:133.
       
       [8] Takayuki,Takao M,David JN.Angiotensin II induces thrombospondin1 production in human mesangial cells via p38 MAPK and JNK:A mechanism for activation of latent TGFβ1[J].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4,286(4):278.
       
       [9] 曹东来,杨向军.CD40配体与动脉粥样硬化[J].临床荟萃,2004,19(1):45.
       
       [10] 崔忠慧,李志强,吴 琦.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8,29(2):69.
       
       [11] 何玉辉,刘惠亮 .粘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6,5(2):155.
       
       [12] Iribarren C.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state of the evidence and future direction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1,2006,26:5.
       
       [13] Nancy SJ.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novel biomarker and causal mediator of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6,26:2417.
       
       [14] Frank DK,Allen PB,Krisit SS,et a1.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naturM progression of human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6,26:2523.
       
       [15] Persson M , Hedblad B,Jeanenne J, et a1.Elevated LPPLA2 level add prognostic information to the metabolic syndrome on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among middle-aged nondiabetic subjects[J].Arterloseler Thromb Vasc Biol,2007,27:1411.
       
       [16] 唐建花,王卫淑,装志强,等.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浓度与兔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9,9(2):108.
       
       [17]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55.
       
       [18] 术红燕,宋慧玲,孙爱丽,等.清热解毒饮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6):1162.
       
       [19] 谭华炳,匡颖文.绞股蓝干预食饵兔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对内皮素-1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0):866.
       
       [20] 林培政,杨开清.清热化湿消瘀法对湿热证模型兔肝脏清道夫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1): 5.
       
       [21] 舒士敏,路 娣,张增会,等.复方双花颗粒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河北中医,2008,30(2):126.
       
       [22] 张 琪.血脉通颗粒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156.
       
       [23] 刘春玲,唐蜀华,孙云霞.芦黄颗粒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NO 和ET-1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206.
       
       [24] 张红霞,陈 静,范英昌.调肝导浊中药调脂及抗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l3(7):33.
       
       [25] 葛 岚,程晓昱,胡业彬.益气活血解毒汤对宴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细胞因子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O07,14(5):306.
       
       [26] 罗陆一,冯润芳.地黄饮子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5):4l7.
       
       [27] 吴艳霞,孟云辉,涂晋文,等.镇肝息风汤含药血清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6,l5(9):l009.
       
       [28] 孙 聪,孔 飞,陈光亮.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1):132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