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试论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体系
作者:王 剑,何诚道,邓鹏飞    
作者单位:(李时珍医道文化研究院,湖北 蕲春 43530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医中之圣、世界文化名人,其《本草纲目》是人类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学宝藏。李时珍的身上所蕴藏的深厚医道文化思想是其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文章对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对李时珍医道文化内涵进行了挖掘,提出了弘扬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医道文化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在中华传统文化母体滋养下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价值就是医道,医道是究天人之际、效法自然的一种智慧。《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之所以历久弥新,因为天地之道未变,医之道亦未变,医道与医术相辅相成,医术依附于医道,医之为“道”乃中华民族所特有。“道”不是科学技术,“道”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智慧。医道之“医”不是医学,更不是医药。医道之“道”不是道家,更不是道教。我国最早的医著《黄帝内经》,通篇载“道”达269次之多,反复强调天道、地道、人道、医道、诊道、治道。其《素问》中就云:“子知医之道乎!”并曰:“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这是最早记载“医道”的文献,这充分说明有“医”之时,始有“道”日,医与道同生同始,同存同在,“医”蕴于“道”内,“道”藏于“医”里。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其宏篇巨著《本草纲目》对我国乃至世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泛,是任何时代、任何著作都无法比拟的。《本草纲目》不是一般的知识体系,而是庞大的知识体系,不仅有分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有综合各学科的理论纲纪,更有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昌盛的发展历史和无与伦比的实践积累。《本草纲目》已远远超越“现代科学技术”的定义范畴,从而成为人类未来文明追求的研究目标,它不仅包括对有形世界的认识,而且具有对自然资源和生命本源以及其发生演化过程的认识。因此《本草纲目》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已故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曾提出震惊中外科学界的观点:“中医药学的发展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革--科学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再一次出现跟文艺复兴一样的大事。”这不是中医药学本身所能展示的巨大作用,而是中医药学中所蕴藏的“医道”文化对人类现代科学技术的颠覆作用。作为支撑中医药学以《黄帝内经》为穹隆的中医学说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本草纲目》,自1596年出版问世,四百多年来,已成为东方中医药界和西方科学界共同追逐研究的热门,也是我国唯一一部被东西方共同接纳并被推崇备至的学著。这其中必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元素起着巨大的作用。李时珍研究自然、生命、社会的文化思想统领着全篇,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学术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李时珍的血液里流淌着中华民族智慧大观的思想先河,在李时珍的思想深处深藏着一种“智慧精髓”,这就是支撑着李时珍登上世界科学顶峰的“医道文化思想”。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进行研究。
       1 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之形成
       1.1 儒学是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形成的基础李时珍三试不第之后,决定以医为业,与其深受儒家思想不无关系。李时珍闭户不出,十年苦读,开始“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并且“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子史经集,四书五经,无所不学,极尽吸收各家文化流派的营养,这为李时珍奠定了能够顺利撰著划时代科学医著《本草纲目》的雄厚的儒学知识基础。西汉初年文学家贾谊曰:“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居医卜之间。”宋代范仲淹曾提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论述,在李时珍的思想里扎下了深深的根源,可以说,李时珍是我国历史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典范。明代蕲州人注重医术,把不知医者列为不孝道,“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李时珍深受当时中华文化之吴文化、楚文化及其“蕲文化”的影响,虽然屡试不售,打击甚大,但作为一个儒学深厚的蕲州人,虽不能为官入仕,但更可以寿世济民,从此李时珍调整心态,淡泊名利,超然物外,这种儒学思想是李时珍业医寿世济民的思想基础。扎实的儒学渊识,也是李时珍驾轻就熟地习医之关键,在李时珍一生中处处展现出儒医大家的风范,这为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1.2 理学是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形成的前提程朱理学是宋明时期中国哲学之代表形式,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改造后,对儒学的道(教)释(教)化改造,是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古代学者在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与文化问题所生发出来的“哲学智慧”。李时珍五岁时,父亲就把他送到蕲州顾家办的私塾读书,而顾家是蕲州的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声名显赫,明末清初文学家顾景星就是顾家的后代,李时珍三试不售后,便从师于顾景星的祖父顾日岩。顾日岩年十八成进士,与其弟顾柱岩为当时的理学名家,合称二顾。李时珍师从于他,受其影响深厚,李时珍的儒医色彩和理学倾向极大地增添了《本草纲目》的历史文化内涵。李时珍将这种理学理论之用于中医药学研究是开创性的,为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
       1.3 道学是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形成的关键李时珍生活在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时期,此时的道家文化十分兴盛,李时珍深受影响,当时的荆王府所在地蕲州地区佛道均广为盛行,据《蕲州志》载,有宫观“九十七座”。李时珍当年为民诊病疗疾之处就设在常年香火鼎盛的“玄妙观”内。给《本草纲目》作序的文坛泰斗王世贞更是崇尚道家文化,这充分说明李时珍对道家文化的认同,并受到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 李时珍将道家的一些哲学思想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之中,阴阳五行学说是道家思想精髓之一,李时珍把这一道家观点完全融入到《本草纲目》编撰之中,并融入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之中,李时珍认为:“药有阴阳相配”“阳为气,阴为味”“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木出酸,火生苦,土生甘,金生辛,水生咸”,“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这些道家观点指导着李时珍的医学研究活动中,并成为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形成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是由中华文化中的儒学、道学、理学与医学四者合一的结合体。李时珍吸取四者之精华,并融入到中医药学之中,使《本草纲目》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使李时珍的医道文化思想逐渐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2 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的内涵
       李时珍的医道文化思想把人看作是统一的生命过程,而且把生命和自然看作是统一的运动过程,展现了一种“天人和通”的宇宙观。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之中从低级到高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之排列顺序可以看出李时珍“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李时珍把人放在《本草纲目》的最后,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生命”,把人类置于自然界中最高的地位,按照李时珍的指点,去挖掘生命的奥秘,用心去体验、去审视李时珍的这一高层次深内涵的科学原理,我们就可感觉到李时珍身上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并非一般的文化层面,而是阴阳之理,精阴阳之性,大到天地宇宙,小到个体生命的一种特殊调摄生命实践活动。
       2.1 李时珍医道文化是一种哲学思想《本草纲目》编著成于1552~1578年间,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华民族丰富的医药知识,包含自然科学各个方面成就,同时也侧面地反映了晚明科学领域中进行着哲学思想斗争,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然辨证法思想。李时珍长期行医采药,往来于山水之间,与人民朝夕相处,济世救人,仁爱为怀,弃儒从医,不为名利,清廉正直,形成了崇高的医学伦理思想。李时珍的一生是同神仙方士进行着坚决斗争的一生,无情地揭露批判道教鼓吹的所谓“长生不老之药”,“炼丹成仙”之术,“羽化登仙”之技。《本草纲目》的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李时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光辉。李时珍的这种无神论思想对于人们破除宗教迷信,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李时珍出身儒医家庭,并拜“圣人之徒,理学名家”的顾日岩为师,受其影响,好谈“格物”和“性理”。李时珍认为本草“虽曰医学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李时珍的这种“格物穷理”思想正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正如王世贞所言“兹岂禁以医书觐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可以说《本草纲目》堪称为一部“格物穷理”的百科全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之前的三百多年前,李时珍的这种个人行动实属难能可贵,为唯物主义“格物穷理”思想最终战胜唯心主义的“格物穷理”思想打下了基础。 总之,《本草纲目》全篇充满着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正是李时珍的这种哲学思想才使《本草纲目》成为人类一部不朽的著作,使李时珍的医道文化思想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李时珍的这种哲学思想无疑成为医道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 李时珍医道文化是一种养生境界李时珍医道不是李时珍的一种医疗技术,也不是李时珍治病诊疗的方法,而是一种养生境界,是一种纵横四百多年的大写意,是天、地、人间普遍的道理,李时珍把养生文化贯彻于《本草纲目》的始终,形成了颇为独到而又影响广泛的医道养生观念。李时珍十分讲究和遵从于“天地合,天人合一”思想,李时珍认为四时用药“必先岁气,勿伐天和……所以体天地之大德也”,“顺四时气而养天和也”,并指出“暮世治病,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故旧病未已,新病复起”。李时珍这种“天、地、人为一体思想”与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十分相合的,把人与天、地相联,把人、天、地与道相系,充分展示“人”非独于自然界之外,人的一切变化与天地相关。这其中的联系纽带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道”。 李时珍对道家有益健康的养生术十分看重,清代文学家蕲州人顾景星在《李时珍传》中载曰:“余儿时闻先生(李时珍)轶事,孝友饶隐德,晚从余曾大父游,读书以日出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岂偶然哉”。这里所言“夜即端坐”乃道家养生术之 “静坐”。其意主静、坐忘、清静无为。实属道家养生之理,因子时“浊气下降,清气上升,而人体机能正旺,头清脑明,意境神宁。”“神仙”更是道家常语。这也说明李时珍在勤奋刻苦之余,以静养生,以坐练功。李时珍的这种道家养生术使李时珍瘦弱身体在几十年的著述和行医生涯中能够得到支撑和保障。同时,李时珍对道教神学思想及神仙方术则是极力批判的,在李时珍生活的朝代,“道士和方士们为非作歹,一时猖獗”,李时珍对利用神仙道教思想来麻痹百姓,敛聚钱财、讨好皇帝而想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进行了坚决斗争。曾言:“方士荒诞之谈,不足信矣。”先后批判过服水银、服芫花、服黄连、蚕蝙蝠等可长生,戳穿服丹砂、服灵芝、服松脂等可以成仙,驳斥“养白鸡能辟邪”,“服麻勃能先知”等谬论,并提醒人们不能遵此所言,否则会“丧命”“殒身”。对于方士的骗人邪说,李时珍均作了无情揭露,锋芒直指嘉靖皇帝。嘉靖笃信方术,一意修炼,二十年不理朝政,将神仙道教封为礼部尚书。针对此情此景,李时珍大声疾呼:“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嘉靖皇帝不听时珍之言,最后竟服王金御医进献的丹药送了性命。李时珍汲取道学养生之长,摒弃道家一些糟粕之术,极力倡导科学的服食养生法,既要重视药物服食养生,更应重视服食食物养生,在《本草纲目》记载药物养生方达290首,具药物养生功效的中药180种,对于食物养生坚持主张要以粥养、酒养、茶养、瓜果蔬菜养等。 李时珍的这种养生思想是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继承,形成一种独特的养生思想境界,这种养生境界是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2.3 李时珍医道文化是一种智慧艺术李时珍坚持以人为本,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基础,《本草纲目》《濒湖脉学》等著作中所蕴含的深刻人文关怀、平衡和谐思想,所展示的个性化诊疗技艺无不闪烁着艺术的光辉。从李时珍《本草纲目》“发明”“附方”的记载中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李时珍诊疗行为的艺术化,论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坐卧姿势、语言声调、喜怒表情、肤发颜色来判断人的正邪之气在体内的强弱,任何在体内的异常变化,李时珍就可以通过“望而知之”。即使是地表面的植物通过其叶子的颜色还可断定其地下的矿物品种,现在科学均已证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准确无误,这充分反映李时珍高超的智慧,就像一位艺术大师所展示其个人的艺术魅力。 明代大文豪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序中言:“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欣赏《本草纲目》犹如欣赏无数的珍贵高雅的艺术瑰宝,更像一道美不胜收的风景,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王世贞更言《本草纲目》乃“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此书价值连城,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均视为不可多得的智慧宝库。这说明,此书确实“兹禁以医书觐哉”!应为人类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这其中蕴藏的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真乃一稀世智慧艺术品。
       2.4 李时珍医道文化是一种医学疗法李时珍传承了中华中医药学中所有医学疗法,极力地主张要“辨证施法”。在《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疗法有六十多种之多。如汤药疗法、丸药疗法、散药疗法、滋膏疗法、丹药疗法、药酒疗法、药茶疗法、药粥疗法、药枕疗法、药汁疗法、针灸疗法、蒸气消毒疗法、口畜鼻疗法、熏洗疗法、香气疗法等。李时珍认为:“欲疗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在确定疗法前,要首先确诊病因与病机,要求“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治者,热因寒用,寒困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并云:“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留者行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吐之、汗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李时珍在临床中认识和总结出来这种疗法运用思想,反过来指导自己在选药遣方过程中辨证施法,将辨证论治思想贯彻于治疗学之中,充分体现时珍在应用医学疗法的思维法则。从李时珍所言的汗法、吐法、下法、平法、行法、收法、缓法、举法、除法、削法等可以看出李时珍运用各种疗法达到治疗目的的基本治疗法则。李时珍利用辨证施法的观点来研究“医学疗法”,从而使他的医学疗法思想理论更广阔、更富有深度,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前代。李时珍所创立的这种医学疗法思想举世无双,独树一帜。也成为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5 李时珍医道文化是一种独特功法李时珍新创肾间命门学说,认为肾乃“天一之源”,命门为“精气之府”,“脱者,气脱也。精脱也,神脱也”。李时珍的这种精气学说思想是中国古代圣贤对生命物质存在认识的基本体现,也是李时珍受到中国道学家“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医学功法。李时珍这一精气学说与道学家修炼要求意守丹田,意守命门,练精化气,可以百病不侵的思想十分吻合。 李时珍对脉学、经络学说研究十分深入,并收集整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编著《濒湖脉学》与《奇经八脉考》等书,为后世学者脉诊和气功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认为“医不知此(奇经八脉),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炉鼎。”李时珍切脉诊病的功夫十分精深,其精确度不亚于当代的B超、CT、核磁等现代诊疗技术,也从侧面反映李时珍的治未病的医学功法。李时珍把“死人诊活”“活人断死”的神奇医术在蕲州四百多年来至今家喻户晓,这从另一侧面反映李时珍高超的望诊之功。 这些医学功法,在李时珍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李时珍所展现的独特的医学功法应该是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中的最高境界。 李时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全面熏陶,更受到由中华文化衍生的“蕲文化”的滋养,从中华传统文化及其蕲文化的营养中形成了医道文化这道奇象,从而把中华中医药文化又向前推进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中医药文化内涵,为整个中国文化增添了无限光彩。
       3 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之启示
       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既是生命之道,更包含着自然与社会之道。李时珍医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在历史上作为一个小小的州县蕲春县,之所以对中华中医药文化作出这么巨大的历史贡献,在我国中医药发展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一直处于徘徊甚至后继乏人,多受歧视的中医药事业来说,其启示是深远的。 蕲春是一块神圣的沃土,是一个曾在历史上创造医学奇迹的地方,受李时珍医道文化的深远影响,历史上名医辈出,“精于医道者”人才济济。而且蕲州所辖的广济、蕲水(浠水)、罗田、英山等鄂东地区医药事业也十分发达。通于医、精于药、乐善好施、著述丰厚者名医辈出,近代蕲州学者层出不穷,成才无数,被国务院命名为著名的“教授县”,这或多或少有受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烙印的影响。 受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的熏陶,黄冈市、蕲春县两级道教协会会长、普阳观住持何诚道道长秉承中华中医药之学,深识李时珍医道之理,以道学的哲学观对中医药学进行了具体运用,在其修道的进程中以自身的练功实践对李时珍医道文化进行了深入诠释和理解,把中医学的阴阳、经络、三焦、精气神以及辨证施治和理法方药等理论与道学巧妙地结合在同一体系之中,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医道疗法,在其长期医道实践中诊治疑难杂症无数,其影响早已声名远播,已展示出了其良好的医道功力,把中医诊治之道的最高境界“在于神诊与神治”演绎得出神入化。其潜心内视、参悟生机、见微知著的能力非同一般,已得医道之真谛。 何诚道道长是“李时珍医道”文化思想的得道者、受益者,也是一位具有深厚功力的传承者。鉴于此,加强“李时珍医道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把“李时珍医道文化”作为我县的一项大事来抓,对弘扬李时珍医道精神、挖掘祖国文化遗产、开展李时珍医道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掘对促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如果说把我县“做好李时珍这篇大文章”比喻为是一项“伟大工程”的话,加大李时珍医药企业支持力度就是加大“硬件”建设力度,而加大“李时珍医道文化”支持力度,就是加大“软件”建设力度。“软件”对“硬件”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在此笔者大声疾呼:冠以“李时珍”大名的“企业”,要多做一些“事业”。多一点功德,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福利,少一点图利;多一点作为,少一点作秀。如果多以“功利”“图利”“作秀”,李时珍在天之灵也不得安宁。如果把“李时珍医道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珍视,把“李时珍医道文化景区”建设作为一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来重视。那么,李时珍的医道文化将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给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相信那时,李时珍的在天之灵一定会保佑蕲阳大地“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 “李时珍医道文化”是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人类的期待与梦想和智慧,是人类从青涩走向成熟,进而登临非凡的足迹,也是人类一个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辉煌历程。“李时珍医道文化”是铺设在人类文化山峰上的一道瑰丽奇景,记录着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绵延不绝、永不落幕的生命传奇。“李时珍医道文化”是在无比喧嚣的历史中最终洁净的见证,呼唤起人类对神圣生命的珍爱之情。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