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广西战骨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作者:韦记青1,史艳财1,2,蒋运生1*,漆小雪1,唐 辉1,柴胜丰1    
作者单位:(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1;  2.广西大学农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对广西战骨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特性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结果表明①战骨的分布区域在北纬22°14′5″~24°59′9″,东经106°47′23″~107°47′10″之间,整个分布区跨纬度(2°45′4″),跨经度(0°59′47″),天峨是在广西分布的最北端,纬度为24°59′9″。宁明是分布的最南端,纬度是22°14′5″。战骨的垂直分布高度在134~864m之间,以200~400 m之间的范围较为常见。②战骨为喜暖热植物,对低温也有较强的适应性;对水湿条件要求较低,耐旱性较强;主要分布于石山中下部,土壤主要是黑或棕色石灰土。③在广西天峨县和田阳县采集的战骨材料有很高的药用和开发价值。
       【关键词】  战骨; 种质资源; 调查; 分布
       战骨,学名黄毛豆腐柴(Premna fulva Craib),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其根、茎、叶均可以入药,具有活血散淤、强筋健骨、祛风止痛之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腰腿痛、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肝区疼痛等症[1]。目前,对于战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药学[2,3]、化学成分[4,5]、药理[6,7]及临床研究[8]等方面,而对战骨的种质资源、良种繁育、引种驯化等基础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广西战骨的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目的是掌握战骨的地理分布和主要生态特性,为战骨的引种驯化、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地理分布与生境调查根据文献记载、咨询有关方面专家和学者及当地向导等对战骨的分布范围和分布地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战骨在当地的分布情况、形态特征和生境条件(地形、植被等),具体方法参见文献[9,10], 气象资料查阅广西气象局气象资料。在此基础上,采集战骨自然分布个体,在广西桂林市广西植物研究所建立种质资源圃, 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材料基地。
       1.2 形态特征随机抽取成熟叶片,测定其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粗,重复20次取平均值。
       随机抽取各自然分布区的5株,测定其基径、高、冠幅、根重、叶重、茎重,重复5次取平均值。采20片成熟叶片测定其重量,计算单片叶重。
       1.3 样品采集与分析在每个采集点采集土样,取样深度为0~30 cm,重复5次,混合后取约200 g带回实验室风干,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中心进行土壤特性分析。采集不同产地植株的根、茎、叶、各500 g风干后测定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战骨总黄酮含量。提取工艺条件是:40%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120 min,超声波功率20 W,超声波频率是35 kHz的低频,固液比1/16。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植株N采用开氏法,植株P、K、Ca、Mg采用酸溶-ICP法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广西战骨地理分布目前所知,战骨在广西分布于西南的崇左(包括宁明县、扶绥县、龙州县、大新县)、西部的百色(包括平果县、田阳县、隆林县、田东县)、西北的河池(包括天峨县)3个市中的9个县,其他市尚未发现。在广西,战骨的分布区域在北纬22°14′5″~24°59′9″,东经106°47′23″~107°47′10″之间,整个分布区跨纬度(2°45′4″),跨经度(0°59′47″),天峨是在广西分布的最北端,纬度为24°59′9″。宁明是分布的最南端,纬度是22°14′5″。
       从水平分布的纬向看,战骨分布区主要在北回归线两侧,在亚热带范围,属亚热带性植物。从垂直分布看,战骨的垂直分布高度在134~864 m之间,其分布的最低下限在龙州土山地区,海拔为134 m;最高上限是隆林,海拔为864 m。以200~400 m之间的范围较为常见。结果见表1。
       2.2 形态特征战骨的成龄植株表现如下:基径(2.43~4.02 cm),高(2.58~3.38 m),冠幅(8.09~21.11 m2),叶重(0.50~1.40 kg),茎重(1.33~11.2 kg),根重(0.55-2.35 kg),单片叶重(1.95~2.80 g)。扶绥所采战骨的叶的两项指标都较大,其中叶长是所采集材料中最大的(16.74 cm)。田阳所采战骨的叶长(12.53 cm)、叶宽(9.94 cm)都是最小的;而天峨战骨叶柄指标都较小,叶柄长(4.74 cm)是材料中最小的。隆林叶表现为较大型,各项指标都较大。大部分地区战骨的叶长(12.53~16.74 cm)、叶宽(10.54~12.74 cm)、叶柄长(4.74~6.98 cm)、叶柄粗(0.21~0.26 cm)。在调查中发现,有些遭到人为破坏而死亡的战骨的基径可达到10 cm以上,由于战骨多分布于石山山脚或山的中下部,这些地方多被开发用来种植作物,因此战骨的生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已经很难见到这样巨大的植株。结果见表2。表1 战骨种质资源调查区域
       2.3 生态特性
       2.3.1 战骨与温度的关系战骨分布区年均温在19.1~22.1℃,最冷月(1月)月平均温度9.9~18.7℃,最热月(7月)月平均温度25.5~27.2℃,极端最高温度40.9℃,极端最低温度-3.0℃,≥10℃年积温6 288.3~7 901.9℃。可见战骨为喜暖热植物,但对低温也有较强的适应性。结果见表3。
       2.3.2 战骨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见表4。战骨自然分布区内年降雨量在1 082.3~1 370.6 mm,降雨最少的是隆林,为1 082.3 mm。广西年均降雨量在1 835 mm左右。桂西左、右江谷地和桂中盆地是主要旱区,年降雨量也达1 100~1 200 mm。
       湿度的年周期变化与降雨季节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冬春湿度小,夏秋湿度大,干湿交替明显。但分布区湿度仍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9%~81%。战骨多生长于石山,保水性较差,因此战骨对水湿条件要求较低,耐旱性较强。表2 战骨的形态特征表3 战骨分布区气温情况℃表4 战骨分布区历年降雨情况mm
       2.3.3 战骨与光的关系结果见表5。战骨分布区光照时数最少的是天峨,为1 281.9 h,日照百分率29%,大部分地区光照时数多在1500 h以上,为1 681.6~1 911.9 h,日照百分率38%~43%;战骨多生长在石山山脚、山坡中下部的灌丛中,其分支较多,且枝条倾向伸展到灌丛的上层,接受较多的光照,偏阳性。表5 战骨分布区光照情况
       2.3.4 战骨与土壤的关系战骨主要分布于石灰土,偶见生长于红壤。石灰岩土是发育于碳酸盐岩风化物的一类土壤。广西除钦州、北海、防城港市以外,其他市均有分布。按其发育程度和性状划分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和黄色石灰土。战骨分布区主要是黑、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土体呈灰黑色,质地多为粘壤土至粘土,土层浅薄,土被很少连片。棕色石灰土质地粘重,多为块状结构,土层不厚。土壤检测结果见表6。与广西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表7)对比[11]可知:战骨分布区土壤呈微碱性;有机质含量水平最低也处于中水平,大部分地区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处于极富水平;全氮含量也十分丰富,有两个地方处于中上水平,其余都在极富水平;全磷含量大部分处于贫或中上水平;全钾含量大部分处于极贫水平;土壤中钙、镁的含量范围很大,战骨分布区空气比较湿润、淋溶作用较强,土壤中钙、镁含量多在1%以下。
       战骨多分布于石山山脚或石山的中下部的灌丛中,由于人类经济活动频繁,战骨分布区的原始植被已遭严重破坏,大部分是砍伐后残存的次生林。战骨群落组成种类多样,热带性质明显。战骨所在群落类型主要有:①以盐肤木为优势种的灌丛:盐肤木-战骨-五节芒群落;②以秋枫为优势种的疏林:秋枫-战骨-荩草;③以高山榕为优势种的疏林:高山榕-战骨-五节芒。组成群落的主要科有梧桐科Sterculi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桑科Mor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楝科Meliaceae,交让木科:Daphniphyll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八角枫科Alangiaceae,桃金娘科Myrtaceae,苦木科Simaroubaceae,紫树科Nyss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榆科Ulmaceae等。表6 战骨分布地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 表7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g·kg-1
       2.3.5 战骨生境与群落主要植物组成结果见表8。表8 战骨生境、土壤类型及植被类型
       2.3.6 不同产地战骨总黄酮含量战骨中的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广西不同产地战骨中总黄酮含量见表9。结果表明:战骨中总黄酮含量和分布区有一定的关系,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战骨总黄酮含量呈增长趋势。龙州、扶绥、宁明纬度较低,总黄酮含量相对也较低,在2.96%~3.44%之间。天峨纬度最高,黄酮含量也最高,达5.12%。平果、田阳、隆林地理位置在前两者之间,黄酮含量也为3.60%~5.01%。表9 广西不同产地战骨中总黄酮含量
       3 评价与展望
       药理研究证明,战骨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止痛等作用,其产品临床应用效果明显。战骨主要分布于石山的山脚或中下部,土山上很难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广西很多土山被当地农民用于种植农作物,山上的灌木、乔木遭受了重大破坏,许多灌木被彻底清除。据当地人介绍,土山区原本也有分布,且植株巨大,但现在已很难找到。即使是在石山区,战骨的生境也不容乐观。许多地方的农民采用烧山的方式开荒,山脚的植被完全破坏,加上缺少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层越来越薄,岩石裸露,生态与经济双败,战骨的生境正在逐步锐减,野生资源日益缺乏,产量不稳定而且资源状况不清楚。要使壮药战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急需开展人工引种驯化。通过对广西战骨的种质资源调查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比较发现,纬度较高分布区如天峨的战骨有很高的药用和开发价值。值得进行相关的引种驯化栽培生产试验。今后需加强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促进战骨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2.
       
       [2] 蒋才武, 曾春晖, 刘寿养. 壮族药战骨的性状与显微鉴别[J].中药材, 2004, 7(11):811.
       
       [3] 黄祥远, 张可锋. 黄毛豆腐柴的生药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7, 88(5):275.
       
       [4] 曾 诠,刘成基,孟宝华.黄毛豆腐柴茎皮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1990,21(5):8.
       
       [5] 戴春燕,陈光英,朱国元,等. 战骨茎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19(1):50.
       
       [6] 林棋桐,刘文侠,覃 洪,等.健骨注射液工艺及抗炎镇痛作用[J].中草药,1981,12(10):20.
       
       [7] 林 军, 杨 斌, 陈家欢,等. 黄毛豆腐柴茎提取物改善微循环、保护坐骨神经和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18(2):207.
       
       [8] 吴振东, 刘英鸿, 陈秋贤. 广西壮药战骨合剂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2,4 (1):52.
       
       [9] 任继周.草业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0] 韦 霄,蒋运生,韦记青,等.珍稀濒危植物金花茶地理分布与生境调查研究[J].生态环境,2007,16(3):895.
       
       [11] 曹继钊,农必昌,马 涪,等.广西八角林地土壤养分诊断[J].广西林业科学,2004,33(1):1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