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金银花用于石漠化治理的建植技术
作者:吴庆华, 余丽莹, 黄宝优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金银花
       关键词:石漠化;金银花;特性;建植技术
       石漠化指在喀斯特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为主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生产力下降的土地退化过程。是生态极度恶化的一种表现。引入适宜的物种,扼制石漠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重建是石漠化地区当务之急。但是,石多土少、干旱、夏季高温是这些地区的基本特点,立地条件极差,植物必须有能适应这种特殊条件的特性,才能在石漠化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广西大化县七百弄乡和都安县三只羊乡开展岩溶地区生态重建技术的研究,发现原产于广西各地的一些金银花品种,用于石漠化治理效果极佳。
         1 优良特性
       1.1 耐旱、耐瘠金银花根系发达,穿透能力强,可穿越岩缝,向四周岩层深入扎根,吸收范围很大。所以,具有极强的耐旱、耐瘠能力。种植成活后,不用淋水,靠自然降水即可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1.2占地省而绿化面积大、绿化效果好金银花为藤本植物,藤蔓密集而细长,可铺展数米甚至十多米,绿化面积很大。然而,其占地面积却极少,只要在岩石之间还有约50 cm2的一穴之地,就能栽种。利用岩石作支架,让藤蔓攀于岩石上面生长。不出几年,岩面上就会牵藤挂蔓,绿叶密生,四时青葱,夏季繁花密布,清香宜人。
       1.3 繁殖容易、养护简便金银花可采取播种、扦插、压条和分根等多种方法进行繁殖,种苗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种植后,植株生长快速,耐粗放管理。
       1.4  投产早、收益年限长金银花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入药,药材的采收不会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和整体的生态效果。种植后,一般第二三年开始开花投产,以后产量逐年升高,盛花期可长达20年之久。
       1.5 药用价值高、用途广泛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能。以花制成茶,能治疗温热痧痘、血痢等。以蒸馏法提取其芳香性挥发油及水溶性物质,制成金银花露,为清火解毒的佳品,可治疗小儿胎毒、疮疔、发热口渴。在中医临床应用上,金银花清热解毒效果显著,为治疗感冒的常用大宗品种。在中成药工业的生产中,是银翘解毒丸(片)、犀羚解毒丸(片)、银花口服液、Vc银翘片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此外,金银花还是饮料、糖果、牙膏、香皂、沐浴液等食品和日用品的重要原料。
        2 建植技术
       2.1 整地在岩穴(缝)中挖坑,坑深约40 cm。每坑施用土杂肥5~6 kg,覆土回坑与肥料拌匀。若岩穴(缝)土层太浅薄,可从其它地方挖土填充。
       2.2 品种选择一般在当地有分布的野生优质高产品种,都可用于繁殖和栽培。据笔者试验,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Sweet)DC.、菰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ea Miq.和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ntosa Hsu et S.C.Cheng均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2.3  种苗培育由于石漠化地区普遍缺水,淋水非常困难,所以,无论以何种方法繁殖,都应将种苗培育成营养袋苗,以便带土移栽,确保成活。
       2.4 定植在冬季或春季,选择阴雨天及时移栽。将营养袋小心撕去,不让根部土团散开,覆土以盖过土团为宜,并压实,在根部盖上一些干草,以保湿。每坑种植1~3株。
       2.5 养护
       2.5.1 整形、修剪用小木棒或竹枝附在岩石旁,让小苗往岩石上面生长。随着植株的长大,藤蔓增多,要根据岩石的形状进行牵引,使藤蔓能合理分布。每年秋季或冬季将植株中的老、弱、密、枯、病藤蔓剪去,以减少养分消耗,并有利于通风透光,使植株生长健壮。
       2.5.2 除草、追肥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料3次。2~3月,每坑开沟施入腐熟人畜粪肥2~3 kg,促进花芽分化;6~7月,收花后再施腐熟人畜粪肥2~3 kg,恢复植株长势;入冬前,每坑施厩肥、堆肥、草木灰等混合肥5~6 kg,开环沟施下,然后培土,以促秋稍生长,为争取来年高产打下基础。
       2.5.3  病虫防治主要是蚜虫。危害嫩枝或叶片,导致叶片和花蕾卷缩。多于春、夏季发生,可用80%敌敌畏2 000倍液喷杀。此外,牛、羊特别喜欢啃食金银花的枝叶,要注意看管。
       2.6 采收加工在花蕾呈白色欲开放时采收。采回的鲜花及时放入硫磺柜(炉)内熏黄至软透,薄摊在太阳下晒干,装入麻袋或打绞压成捆,放干燥处,注意防潮。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No.0133001-3)
       (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 南宁530023)
       收稿日期:2005031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