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苍生司命
苍生司命卷一   内伤证(六)
明 · 虞抟
下载:苍生司命.txt
本书全文检索:
       内伤者,伤诸内者也,凡饮食、劳倦、七情六欲之伤是也。外伤者,伤诸外者也,凡霜雪、雨露、风寒、暑湿之伤是也。但内外之证治虽不一,而见证多同,使诊脉者恍惚难辨,惟东垣《内外伤辨》载之详悉。予撮其大旨,择其紧要者言之。均之寒热也,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均之恶寒也,外伤则厚衣烈火而不除,内伤则一得温暖而即解;均之头痛也,外伤则连痛而不休;内伤则乍痛而乍止。外伤则鼻塞而不通,内伤则口变而无味;外伤手背热,内伤则手心热;外伤则言语壮健,先轻而后重,内伤则言语怯弱,先重而后轻;外伤则人迎脉大于气口一倍、二倍、三倍,内伤则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又按阴阳应象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是八益之邪,伤形而不伤气,有余之证也,当泻而不当补。又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是七损之病,伤气而不伤形,不足之证也,当补而不当泻。故凡汗之、下之、吐之、克之,皆泻也;凡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辨别明白,免临证有惑。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苍生司命目录
苍生司命首卷
   经论总抄
   四言举要
   内景图
   风寒感冒
药性
苍生司命卷一
   中风、真中、类中论
   中风证(一)
   中气证(二)
   胃风证(三)
   瘟疫证(四)(附虾蟆瘟、大头瘟)
   斑疹证(五)
   内伤证(六)
苍生司命卷二
   暑证(七)
   燥证(八)
   湿证(九)
   火证详论(十)
   郁证(十一)
   痰证(十二)
苍生司命卷三
   咳嗽(十三)
   哮喘证(十四)
   疟证(十五)
   霍乱(十六)
   泄泻(十七)
   痢证(十八)
苍生司命卷四
   呕吐(十九)
   膈噎证(二十)
   呃逆(二十一)
   吞吐酸证(二十二)
   嘈杂嗳气证(二十三)
   痞满(二十四)
   肿胀证(二十五)
   臌证(二十六)
苍生司命卷五
   积聚痞块癥瘕痃癖肠覃石瘕(二十七)
   虚损成劳证(二十八)
   眩晕证(二十九)
   头痛证(三十)
   胃脘心痛证(三十一)
   腹痛证(三十二)
   腰痛证(三十三)
   胁痛证(三十四)
   背痛证(三十五)
苍生司命卷六
   诸气证(三十六)
   疝气证(三十七)
   脚气证(三十八)
   痛风证(三十九)
   痿证(四十)
   麻木证(四十一)
   目痛证(四十二)
   耳病证(四十三)
   鼻证(四十四)
   口病证(四十五)
   齿病证(四十六)
苍生司命卷七
   血证(四十七)
   小便血证(四十八)
   大便血证(四十九)
   汗证(五十)
   痓证(五十一)
   厥证(五十二)
   癫狂痫(五十三)
   健忘怔忡惊悸证(五十四)
   三消证(五十五)
   赤白浊证(五十六)
   梦遗精滑二证(五十七)
   淋秘证(五十八)
   大便秘结证(五十九)
苍生司命卷八
   疸证(六十)
   痔漏证(六十一)
   调经证(六十二)
   崩漏证(六十三)
   带下证(六十四)
   胎前诸证(六十五)
   产后诸证(六十六)
   五脏气绝论(六十七)
   六腑气绝论(六十八)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