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济阳纲目
卷二二上:泄泻滞痢   泄泻滞痢总论
明 · 武之望
下载:济阳纲目.txt
本书全文检索:
       洁古曰:脏腑泻利,其证多种,大抵从风湿热论之,是知寒少热多。寒则不能久也,故曰暴泄非阴,久泄非阳。论云:春宜缓形,形缓动则肝木乃荣,反静密则是行秋令。金能制木,风气内藏。夏至则火盛而金去,独火木旺而脾土损矣。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重则下痢,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故曰:诸泄稠粘,皆属于火。经云:溲而便脓血。知气行而血止也,宜大黄汤下之,是为重剂,黄芩芍药汤,是为轻剂,是实则泻其子。木能自虚,而脾土实矣,故经曰:春伤于风,夏为飧泄。此逆四时之气,人所为也(此一节热泄,所谓滞下也)。有自太阴脾经受湿而为水泄,虚滑身重,微满不知谷味。假令春,宜益黄散补之,夏宜泄之。法曰:宜补,宜泄,宜和,宜止。和则芍药汤,止则诃子汤。久则防变为脓血,是脾经传变于肾,谓之贼邪,故难愈也。若先利而后泻,谓之微邪,故易安。此皆脾土受湿,天之所为也,虽圣哲不能逃。口食味,鼻食气,从鼻而入,留滞于脾而为水泄也(此一节湿泄,所谓泄泻也)。有厥阴经动,下痢不止,其脉沉而迟,手足厥逆,脓血稠粘,此为难治,宜麻黄汤、小续命汤汗之。法云:为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