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济阳纲目
卷二二中:泄泻   论泻分三因
明 · 武之望
下载:济阳纲目.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三因严氏云:泄泻一证,经中所谓洞泄、飧泄、溏泄、溢泄(火逼血而妄行,故上溢于口鼻,下泄于二便)、濡泄,米谷注下是也。所因有内外,不内外,差殊耳。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云:湿胜则濡泄,寒甚则洞泄,暑热盛亦为泄。至于七情感动,脏气不平,亦致溏泄。其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而成泄泻者,乃脾胃有伤也。但停滞泄泻一证,直须积滞已消,然后用以断下药。今人往往便固止之,多成痢疾者。治法先理中焦,次分利水谷,治中不效,然后断下。
       刘宗厚曰:泄泻一证,古方率以为肠胃虚寒,与风冷乘之为论,故多行涩热之剂。彼泻利者,岂无积滞?岂无热证乎?今观病机机要所论,有属寒、属风湿、属火之证,此因于外而伤者也。又云:厥阴经动,并胃气下降为泻利。《三因》所言,七情感动,脏气不平,亦致溏泄,此则因于内而伤者也。外则当调六气,内则当平五脏,况又有饮食所伤,肠胃停滞所致者,治法各不同也。然更有因胃气下流而泄者,在法则当升举。因风而成飧泄者,则当解散。因痰积于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