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济阳纲目
卷二二中:泄泻   论飧泄(即风泻)
明 · 武之望
下载:济阳纲目.txt
本书全文检索:
       准绳云:飧泄,水谷不化而完出者是也。《史记·仓公传》迥风即此(迥,徒弄切,音洞,言风洞彻五脏也)。《机要》云:夫脾胃同湿土之化,主腐熟水谷,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于脾土,归于肺,行于百脉,而成荣卫。若饮食一伤,起居不时,损其胃气,则上升精华之气反下降,是为飧泄。久则太阴传少阴而为肠澼(此论胃气下降为飧泄)。又云:春宜缓形,形缓动则肝木乃荣,反静密则是行秋令。金能制木,风气内藏,夏至则火盛而金去,独火木旺而脾土损矣,轻则飧泄,身热脉洪,谷不能化。重则下利脓血稠粘。《良方》云:经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盖风喜伤肝,春时木旺不受邪,反移气克于脾土,脾既受克,不能运化,因成积滞,夏秋之间再感暑湿风冷之气,发动而成利也。(此论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罗谦甫曰: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又云: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夫脾胃,土也。气冲和,以化为事。今清气下降而不升,则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故冲和之气不能化,而令物完出,谓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