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济阳纲目
卷二四:痰饮   论
明 · 武之望
下载:济阳纲目.txt
本书全文检索:
       选要论曰:痰饮为病,所感不同。有因气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留停脾胃,郁结而成痰者,有脾胃虚弱,不能运行水谷而成痰者,有因酒后饮水,停滞胃中而成痰者。有因风寒湿热之气入脾相搏而成痰者。或喜怒哀乐之过情,饮食起居之不节,湿热内蕴,风寒外搏,皆为痰饮。所得之由不同,而所变之病甚多。或为寒,或为热,或为喘嗽呕吐,或为翻胃膈噎,以至为肿满,为眩晕,为风痫,为嗳气,为吞酸,为嘈杂,为痞膈,为疼痛,为怔忡,此皆痰之为病也。又有五饮:一曰悬饮者,饮水流于胁下,咳唾引痛;二曰溢饮者,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三曰支饮者,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四曰痰饮者,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五曰留饮者,背恶寒,或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疼痛,胁下痛引缺盆,咳嗽转甚。此五饮为病不同也。治法:悬饮当下之,溢饮当发其汗,支饮则随证汗下,痰饮则用温药从小便利之。东垣谓脾土上应于天,亦属湿化,所以水谷津液不行,即停积而为痰饮也。故有五痰之分,言其湿热相乘也。如湿在心经为热痰,结而如胶,其色红;湿在肝经为风痰,其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