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济阳纲目
卷三四:五疸   论
明 · 武之望
下载:济阳纲目.txt
本书全文检索:
       虞氏曰:《内经》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又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夫黄疸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积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面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矣。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于外耳。其症有五:曰黄汗,曰黄疸,曰酒疸,曰谷疸,曰女劳疸。虽有五者之分,终无寒热之异。丹溪曰:不必分五,同是湿热,如盫曲相似。正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是也。外有伤寒热病,阳明内实,当下而不得下,当汗而不得汗,当分利而不得分利,故使湿热怫郁内甚,皆能令人发黄病也。先哲制茵陈五苓散、茵陈汤、茯苓渗湿汤之类,无不应手获效。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曰:湿在上宜发汗,湿在下宜利小便,或二法宜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湿;则病无有不安者也。
       陈无择曰:古方叙五疸,其实一病。黄汗者,胃属阳明,阳明蓄热喜自汗,汗出因入水中热必郁,故汗黄也。其候身体肿,发热不渴,状如风水,汗出染衣如柏汁。黄疸者,由暴热用冷水洗浴,热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