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济阳纲目
卷八四:瘢疹风痒   论
明 · 武之望
下载:济阳纲目.txt
本书全文检索:
       虞氏曰:《内经》云:少阴所至为疡疹。夫少阴所至者,言君火有余,热令大行,戊子戊午之岁也。在人则心主之,心火太过则制己所胜而烧烁肺金。盖肺主皮毛,故红点如蚤之状,见于皮肤之间,心火侮而乘之之色也,名曰瘾疹。或伤寒温热病而发瘢如锦文者,名曰发瘢,皆热毒之所致也。其证有阳毒,有阴毒,是皆冬应寒而反温,人受不正之气,故至春夏而发为瘢斓。夫阳脉浮数而阴脉实大者,名曰温毒。或为内外结热极深,舌卷焦黑,鼻若烟煤,狂言见鬼,面赤而瘢斓者,名曰阳毒。如温病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胃;或下之太迟,热气郁积胃中;或医者误用热药过多,胃气热甚,及内伤热病,虚火燔灼于肺之间,皆能成发瘢也。是故发赤瘢者半生半死,发黑瘢者九死一生。治法用化瘢汤(即人参白虎汤)、升麻葛根汤、去参升麻汤,痛加羌活、防风、荆芥、桂枝、芍药,随宜用之,入上药相合煎服。有时疫肿毒疙瘩,或脏腑积热,发于头项,咽嗌堵塞,水浆不下,或面赤,脉浮洪。热甚,漏芦汤治之,升麻、黄芩、大黄各一两,蓝叶、玄参各二两,煎服。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