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温病条辨
卷一 上焦篇   湿温
清 · 吴瑭
下载:温病条辨.txt
本书全文检索:
       四三、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有似伤寒,脉弦濡,则非伤寒矣。舌白不渴,面色淡黄,则非伤暑之偏于火者矣。胸闷不饥,湿闭清阳道路也。午后身热,状若阴虚者,湿为阴邪,阴邪自旺于阴分,故与阴虚同一午后身热也。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自序
凡例
卷首 原病篇
卷一 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湿温
   温疟
   秋燥
   补:秋燥胜气论
卷二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疟、痢、疸、痹附)
   秋燥
卷三 下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暑温 伏暑
   寒湿
   湿温
   秋燥
卷四 杂说
   汗论
   方中行先生或问六气论
   伤寒注论
   风论
   医书亦有经子史集论
   本论起银翘散论
   本论粗具规模论
   寒疫论
   伪病名论
   温病起手太阴论
   燥气论
   外感总数论
   治病法论
   吴又可温病禁黄连论
   风温、温热气复论
   治血论
   九窍论
   形体论
卷五 解产难
   解产难题词
   产后总论
   产后三大证论一
   产后三大证论二
   产后三大证论三
   产后瘀血论
   产后宜补宜泻论
   产后六气为病论
   产后不可用白芍辨
   产后误用归芎亦能致瘛论
   产后当究奇经论
   下死胎不可拘执论
   催生不可拘执论
   产后当补心气论
   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论
   保胎论一
   保胎论二
卷六 解儿难
   解儿难题词
   儿科总论
   俗传儿科为纯阳辨
   儿科用药论
   儿科风药禁
   痉因质疑
   湿痉或问
   痉有寒热虚实四大纲论
   小儿痉病瘛病共有九大纲论
   小儿易痉总论
   痉病瘛病总论
   六气当汗不当汗论
   疳疾论
   痘证总论
   痘证禁表药论
   痘证初起用药论
   治痘明家论
   痘疮稀少不可恃论
   痘证限期论
   行浆务令满足论
   疹论
   泻白散不可妄用论
   万物各有偏胜论
   草木各得一太极论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