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三指禅
卷三   痢症脉论
清 · 周学霆
下载:三指禅.txt
本书全文检索:
       痢有不与世相递嬗,而名则因时而变易。方策所传,其来有自,不容不据古以准今。《素问》谓之肠 ;《难经》谓之里急后重;汉谓之滞下;晋谓之秋燥;至唐方谓之痢。即其名而绎其义,便血曰 ,痛甚曰急,壅塞曰滞,皱裂曰燥,不利曰痢,痢之情形已显示于称名之表。历代以来,扬HT 指陈,不啻以暮鼓晨钟,发人深省。治是症者,顾可孟浪从事,翻欲缄滕扃 《庄子》:“将为 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扃 ,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 囊而趋,惟恐缄滕扃箧之不固也。”(注: ,开也),而置之死地乎?!当此暑炎方退,金 初起,土间其中(土旺于四季,五、六得天地之中,以未土为正)。热、燥、湿汇于一时,三气凑而为病。有时行者,从皮毛入,微恶寒,腹痛,泻尽宿食方转红白。风之所过,行于一家,则病一家;行于一境,则病一境。有传染者,从口鼻入,不恶寒,腹痛,随泻宿食即转红白。气之所触,染于一人,则病一人,染于一方,则病一方。于斯时也,抚枕席而兴嗟,何分男女;如厕坑而抱痛(《左传》:晋景公有疾,将尝麦,如厕,陷而卒),莫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凡例八则
卷一
   总论
   脉学源流
   定脉部位
   尺寸解
   六部脉解
   左心膻中肝胆肾小肠、右肺胸中脾胃命大肠·辨
   定至数
   二十七脉名目
   有胃气者生
   脉贵有神
   读缓字法
   四时平脉
   浮、沉、迟、数四大纲
   
   
   
   
   对待总论
   微与细对
   虚与实对
   长与短对
   弦与弱对
   滑与涩对
   芤与革对
   紧与散对
   濡与牢对
   洪与伏对
   结与促对
   动与代对
   奇经八脉
   脏腑说
   命门提要
   三焦辨
   心包络辨
   反关脉解
   七表八里九道三余脉辨
   七诊辨
   九候解
   膻中解
   丹田解
   人迎气口解
   冲阳太冲太溪解
卷二
   男女尺脉异论
   痨症脉数论
   噎膈反胃脉缓论
   体肥脉虚中症论
   喘急脉论
   气鼓脉弦数论
   血症有不必诊脉、有必须诊脉论
   咳嗽脉论
   泄症脉论
   水肿脉浮大沉细论
   偏正头痛不问脉论
   心气痛脉论
   腰痛脉论
   脚气痛脉论
   消渴从脉分症论
   呕吐脉论
   痿症不从脉论
   风痹脉论
   老痰不变脉论
   痫症脉论
   哮症脉乱无妨论
卷三
   温病脉论
   暑热脉论
   痢症脉论
   疟疾脉论
   伤风脉论
   伤寒脉论
   瘟疫脉论
   室女脉数反吉论
   月经脉论
   胎前全凭脉论
   产后不凭脉论
   小儿疳脉论
   疑病、诈病脉论
   平人脉歇止无妨论
   纯阴脉症
   内外痈疽先变脉论
   摘平脉三不治症论
   死生章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