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校注医醇賸义
卷二   秋燥
清 · 费伯雄
下载:校注医醇賸义.txt
本书全文检索:
       燥为六淫之一,《内经》于此条,并未大畅其说。至西昌喻氏着《秋燥论》一篇,谓世俗相沿,误以湿病为燥病,解者亦竞以燥病为湿病,而于《内经》所谓“秋伤于燥,上逆而咳,发为痿厥”数语,全然误会,可谓独具只眼,大声喝破矣。惟篇中谓秋不遽燥,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此则燥字之义,乃作大凉解,而燥中全无热气矣。独不思“秋阳以暴之”一语,朱子注中,谓秋日燥烈,言暴之干也。可见秋阳甚于夏日,燥非全主乎凉。乃篇中又申其说,以为天道春不分不温,夏不至不热,则秋不分不燥之意,隐然言下矣。信斯言也,则必秋分以后,方得谓之秋燥。是燥病亦只主得半季,而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全不关秋燥矣。由斯以推,则冬至以后方是伤寒,春分以后方是春温,夏至以后方是三气;而于冬至以前,春分以前,夏至以前,秋分以前之四十五日内,所感者为何气,所得者谓之何病乎?愚谓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自序
卷一
   脉法
   察舌要言
   四家异同
   重药轻投辩
   同病各发
   中风
   中寒
   暑热湿
卷二
   秋燥
   
   劳伤
   脑漏
   鼻衄
   齿牙出血
   关格
卷三
   咳嗽
   痰饮
   结胸
   痎疟
   黄瘅
   三消
卷四
   
   
   
   下痢
   诸痛
   三冲
朱跋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