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圣济总录
卷第六十五·咳嗽门   咳嗽统论
宋 · 太医院编
下载:圣济总录.txt
本书全文检索:
       论曰内经谓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微则为咳,甚则为痛为泄。然腑脏皆有咳。非独肺也,盖肺合皮毛,故先受之。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而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而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 下满。脾咳之状,咳而右 下痛,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则咳涎。五脏之咳。久而不已,各以其合,移于六腑。故脾移于胃。肝移于胆,肺移于大肠,心移于小肠,肾移于膀胱。其终则又移之于三焦。胃咳之状。咳而呕,甚则长虫出是也。胆咳之状,咳而呕胆汁是也。大肠咳之状。咳而遗失是也。小肠咳之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是也,膀胱咳之状。咳而遗溺是也。至于三焦之咳,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使人多涕唾而面目浮肿。又有所谓十咳者。其证虽各不同,要之不离于五脏六腑而已,诊其手阳明之经。其脉浮则为阳实。病腹满善喘咳,古人又云。咳嗽脉浮喘者生。
       小沉匿者死。脉浮直者生。沉 者死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