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名老中医董建华经验集
临证特色   四、辨治泻痢五论
现代 · 董建华
下载:名老中医董建华经验集.txt
本书全文检索:
       在古代文献中泻与痢的研究或分或合,分则言其区别,合则重其联系。痢疾早期可表现为泄泻,失治、误治后则又可转化为痢疾,故泻与痢本为同类。但泻浅而痢深,泻轻而痢重,为便于总结,将泻痢并论。
       (一)标本虚实论《素问·标本病传论》:“知标本者,万举万应,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董氏认为泻分久暴,痢分急缓,并有:“无湿不成泄”、“无积不成痢”之说,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胃虚弱乃共同发病之根本。泻痢诸证实无纯实,虚非纯虚,虚实夹杂,标本并见是本病的特点之一,故强调治病之初,先分标本,首辨虚实,此为辨证第一要义。《时病论》有言:“如初起者为实,日久者为虚,脉实有力者为实,脉虚无力者为虚。”本虚者常为脾气虚弱。致病之由,或为思虑劳倦,或为抑郁恼怒,肝木克犯,或为久病失养,或为肾阳虚衰,湿从内生,或从寒化,或从热化,下注肠间而成泻痢诸证。标实者,无外乎湿热、寒湿、食积、气滞、血瘀、痰凝之证,这些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都可影响脾胃之升清降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