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药数据库 > 中药数据库

酱头

本数据库共计 11239 个中药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拼音名】Jiànɡ Tóu
【别名】赤地胆、绛头、血地胆、大红药、朱砂莲、九节节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齿叶蓼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denticulatum Hua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块根,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块根肥大,近球形,表面棕褐色,直径达10cm,常有瘤状结节并生出多数具分枝、弯曲、线状而长的小根。茎中空,长达1m或更长,基部稍木质,散生棕色、甚小而明显的斑点,分枝多,枝梢纤细,小枝灰黄色,有细槽纹,一侧被极短的微柔毛,其余无毛,茎中部的节间长5-9cm,最下及顶部的较短;托叶鞘干膜质,棕色,长4-6mm,先端斜而渐尖,无毛。叶互生;叶柄长2-6cm,茎顶部的叶柄较短;叶片柔嫩,长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长2-11cm,宽1.5-6cm,茎中部的叶基部心形,顶部的叶基截平,鲜叶片的中央有深色色晕,两面无毛,但密生细小的乳头状突体,叶缘有甚小的裂齿。总状花序,2-7个(稀单个)总状花序组成腋生及顶生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1-4cm,无毛;花梗约与苞片等长或稍长;苞片阔卵形,干后玫瑰红色,长约2mm;花被白色,裂瓣5,基部合生,花蕾期为阔卵形,盛花时伸长,长达4mm,宽约2mm;雄蕊8枚,花药球形;子房长约1mm,花柱3枚,合生至中部,长约1mm,柱头头状。瘦果卵形,具3棱,包干宿存的花被内。花期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沟、向阳的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贵州和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块根肥大,圆球形,或略呈葫芦形,长10-20cm,直径8-18cm。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凹凸不平,有明显的不规则皱纹,顶部有残余茎基。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绎红色,具粉性,可见同心环。气微,味苦、涩。
【性味】苦;涩;性凉
【归经】心;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清热解毒;调经止血。主不良;胃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疔疮初起;外伤出血消化不良;胃痛;崩漏;月经不调;外用治疔疮初起,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粉,2~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部分内容,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