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鉴真东渡传医药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郭沫若在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曾作词《沁园春·祝中日恢复邦交》,写道:“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昔鉴真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笈,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热情地讴歌了鉴真和晁衡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所建立的业绩。鉴真(公元688年~763年)唐代高僧,亦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本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自幼出家,游历洛阳、长安等地。在学佛同时,悉心研究医药和庙宇建筑,重返扬州时在大明寺讲律传法,成为江淮间知名授戒大师。他又亲自躬调药物给群众治病,在民间有着很高的声誉。唐天宝元年(742年),日本学问僧荣睿和普照,来华到扬州听鉴真讲律,对其渊博的学识十分敬仰,请他东渡传学,向他顶礼说:“我国在东海之中,不知距大唐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之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鉴真征询大家意见,因有飘洋过海的危险和远离家乡亲朋的孤寂,没有人愿意前往。但鉴真深受荣睿、普照的感动,为了中日人民的友谊,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不顾“沧海淼漫”,决意东渡。7世纪末,中日间的南路交通已有发展,鉴真东渡,前五次由于各种原因都未成行。在第五次东渡中,遇上了大风大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沸浪一透,如上高山,怒涛再至,似入深谷”,“舟上无水,嚼米喉干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几乎陷入了绝境,最后在大海中飘流了十四昼夜,历尽艰辛,到达了海南岛的南部。鉴真因受暑热患眼疾,终至双目失明,荣睿等也在此次东渡中死亡。但鉴真“坚固之志,曾无退悔”,尽管双目失明,仍以66岁高龄,进行第六次东渡,乘坐日本遗唐使大船,由弟子等陪同,于公元754年抵达日本。鉴真6次东渡,前后共花了12年时间,中日两国先后有36人献出了生命。鉴真到了日本以后,受到日本朝野的欢迎,称他是“过海大师”。鉴真对日本文化,特别是医药学有很大贡献。他曾参与光明皇太后兴办的悲田院、施药院活动,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为日本人民群众治病,疗效很好,深受欢迎。直到17世纪,据说日本药行出售药物的药袋上还印有鉴真和尚的图像。据《续日本纪》天平宝字七年五月戊申条,还记载有光明皇太后生病,曾令鉴真诊治,颇有效验。圣武太皇有病时,鉴真也曾亲为护理。鉴真对药物鉴别尤为精湛。他虽双目失明,但依靠手摸、鼻嗅、口尝可以准确辨认药物。鉴真研究家安藤更生曾指出,鉴真曾指导过光明皇太后的献药工作,详细整理了正仓院的药物,并据经加以订正。正仓院是日本皇家和大寺院存放药物的仓库,藏有文书、文房、香药类、乐器等。其中香药类据国家珍宝账、种种药账记载有21柜、60种。如青木香丁香人参、桂心、甘草大黄龙骨、胡桃仁滑石等。鉴真据经整理这些药物时,由于双目失明,可以想象它的难度。当时日本对中药的鉴别、贮藏、炮制都缺乏经验,鉴真曾把这方面的知识向他的弟子作了传授。鉴真本来留有医药著作。《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是日本现存最古之汉籍目录,为9世纪藤原佐世所撰,记载有《鉴上人秘方》一卷,惜以后佚失。但在984年丹波康赖所著《医心方》中尚可略窥其内容。根据一些作者的意见,有3个方剂是来自鉴真的。一是卷三,治一切风第二,帝释六时服呵黎勒丸方:“右呵黎勒者具五味,辛酸苦咸甘,服无忌。治一切病,大消食,益寿补益,令人有威德延年,是名最上仙药,疗廿八种风,癖块,大便不通,体枯干燥,面及全身黄者,痔赤白下部疼痛,久壮热,一切心痛,旋闷,耳痛重听,有身体痈疽,积年不瘳痢,不思食,淡冷,有胸中咳嗽,唇色干燥,澼,肠内虫,脚气上吐无力,支节疼痛,血脉不通,勇健忘,心迷,如是等皆瘥除也。呵黎勒皮八分,槟榔仁八分,人参三分,桔皮六分,茯苓四分,朴硝四分,桃仁八分,狗脊三分,豉四分,大黄八分,干姜十二分,牵牛子十三两,桂心八分,凡十三味,咬咀下筛,以蜜丸,如梧子服廿丸,食前,以温酒若薄粥汁服,平旦得下利良。”二是卷八,脚气入腹方第八,载有:“苏方水研紫雪服之立下。今按紫雪方,鉴真云:若脚气冲心,取一小两和水饮之。又可服红雪五、六两,又呵黎勒丸良。”三是卷十九载有鉴真服钟乳随年齿方。从以上述有关3条来看,鉴真的秘方一部分可能是延年益寿的方药。诃黎勒丸这个复方可用于脚气冲心、中风、大便不通等多种疾病,且认为诃黎勒丸有延年益寿的作用,这是其独特之点。在众多的赴日传医人物里,最伟大、能够世世代代深印于日本人民心中的,要推鉴真为首了。日本将他列入皇国名医之一,并肯定自他东渡后,日本的“医者曰辟,世传《鉴上人秘方》,并祀其像”。在鉴真未渡日前,日本医药仍处草味时代,自上人东渡传授后,始有医药学术,故今日日本人尊之为律宗及医药鼻祖。鉴真于77岁在日本逝世,他曾亲自参与规划兴建的唐招提寺,至今仍雄伟、庄严地在保留于日本古都奈良,这是1200年前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中日友好历史的见证。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