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
作者:朱奎华, 汪雪晴, 王宗涛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大柴胡汤
摘要:目的观察大柴胡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大柴胡汤为基本方,按照患者体质状况灵活化裁,1剂/d,煎服3次,或配合灌肠,2次/d。结果根据疗效标准,40例患者痊愈3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结论大柴胡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法独到,疗效显著,其方具有调节神经、解痉、促进肠蠕动、抗炎、减少渗出粘连作用。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是和解少阳、攻下实邪的常用方,历来为医家所推崇。笔者在临床中运用其方加味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0例,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1999 03~2004 03在本院外科住院患者,既往均有腹部手术史,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3~20岁22例,2l~40岁12例,41岁以上6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2个月~10年;有胃部手术史5例,肝胆手术史3例,阑尾手术史28例,其他手术史4例。患者均有腹痛、呕吐不排大便、无矢气等粘连性肠梗阻症状。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以大柴胡汤化裁:柴胡、黄芩、当归、白芍、枳壳、厚朴、大黄、郁李仁、木香各12 g,蒲公英30 g。临证加减:腹痛甚者加玄胡;呕吐重者加法夏、代赭石;精神差者加西洋参、枣皮;舌暗有瘀斑加丹参、川芎,剂量看其体质状况而定。1剂/d,煎服3次。腹痛甚,可用注射器通过胃管注入,先注入50 ml。如无呕吐,4 h后再注入80 ml,后根据情况逐渐加量,1 d后无反应,改为口服,如服用效果欠佳者,可配合灌肠,100~200 ml/次,2次/d。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及结果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6个月内无发作)32例,好转(症状基本消除,偶有腹胀,大便量少,3个月后复发)7例,无效(服药1周后,症状无缓解)1例。总有效率达97.5%。
3.2 典型病例女,10岁,2000 03 14初诊。患者2月前突发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随即行阑尾切除手术。1个月后再度出现腹部胀痛不适,进食后恶心呕吐,大便不解。住院治疗l周,给予对症输液处理,通过胃肠减压、灌肠治疗,仅少量肠液排出。因腹胀难忍,夜晚不易入睡,精神较差,故请余诊治。症见:面黄消瘦,腹部胀痛,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则腹痛加重,恶心呕吐,胃肠减压,症有缓解。无排气排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为:肝脾不和,气滞血瘀,腑气不通。治拟养血舒肝,理气通腑,以大柴胡汤化裁治疗。处方:柴胡、黄芩、当归各9 g,白芍15 g,枳实9 g,大黄(后下)9 g,郁李仁10 g,木香9 g,厚朴6 g,甘草6 g,蒲公英、二花各20 g,2剂药毕,即排便排气,腹胀腹痛解除,进稀质饮食无恶心呕吐。2诊:腑气已通,正气未复,方中去大黄,加太子参15 g,山药12 g,内金10 g 2剂。食纳复常,且量大增,精神转佳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
4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腹腔内手术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机理为肠内容物在肠腔运行时受到机械性阻塞或支配肠管的内脏神经功能失调而导致肠梗阻。其病在肠管形态上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并能引起一系列全身病理变化,病情多变,发展迅速,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但及时正确的诊治,病情可转危为安。根据本病腹痛、腹胀、呕吐、便闭的特点属于中医的“关格”“肠结”“腹胀”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凡肠腑外伤、食积、热郁、湿阻等均可导致肠腑气血阻滞,传导障碍,清浊不分,积于肠内,发为肠结。一旦肠结形成,则肠腑气机不畅,里气壅实,升降失常,故腹痛、腹胀、呕吐、便闭,犹如邪入阳明,化燥成实,故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用。其方实用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裁而成,小柴胡汤和解表里,但里实已成,故去人参、甘草,以防补中恋邪。因实邪壅滞,心下急迫,故用小承气汤中大黄、枳实,攻下热结,白芍敛阴和营,缓解腹中急痛。合用外解表里,内泻热结。方中承气汤易理解,但小柴胡汤何意?笔者体会,方中小柴胡汤具有调节神经功能紊乱,缓解紧张情绪的压力。有松弛(解痉)作用。具有神经体液调节功能。承气汤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结合动力学观点,可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排空,相互配伍,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减少渗出粘连作用。术后正气受损,营卫失调,脾胃虚弱,肠道气机阻滞,腑气不通,梗阻发生在肠道,实在肠道,虚在全身,虚实夹杂,故用小柴胡汤治标,承气汤治本,治法上标本兼顾,疏通了气机,调整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方的内外调节作用,功能独到。笔者认为大柴胡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首绝妙之方,结合临床合理化裁,可收桴鼓之效。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