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的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李秀丽, 叶 峰, 俞腾飞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余甘子
摘要:余甘子是一种在食品和新药开发方面具有良好前景的植物,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就余甘子在降脂减肥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微生物感染、抗炎、降糖、降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余甘子; 药理作用
LI Xiu li1 ,YE Feng2 , YU Teng fei3
(1.Medical School of Chifeng College, 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 China; 2.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China; 3.Pharmacetical School of Inner Monglia Medical College, Huhehaote 010000,China)
Abstract:Phyllanthus emblica is a plant of great value in health foods and developing new medicines and no significantly toxic reactions were reported.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i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ere described in the paper, such as hypolipidemia anti atherosclerosis(AS), antioxidation,anti caducity,antitumor,antiinfection,anti inflammation ,hypoglycemia hypotension and so on.
Key words:Phytlanthus emblica; Pharmacological effect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广西、广东、福建、贵州、云南等省,国外中南半岛亦有分布,是一种亚热带野生果树。全世界约有17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余甘子,在我国的中药、藏药、蒙药、傣药等均有应用,尤以藏药中较为习用。作为一味重要的传统民族药,已被载入多版《中国药典》[1]。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痛、烦热口干、消化不良、腹痛、慢性肝炎、高血压、肥胖症、热性水肿和尿频等。在民间,余甘子常用于治疗胆道疾病、支气管炎、糖尿病[2]等。余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E、多种氨基酸,富含鞣质、有机酸、酚类等,还含有相当数量的能清除自由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其中每克含量高达482.14单位。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余甘子指定为世界广泛种植的3种保健植物之一。为促进余甘子的开发利用,本文将余甘子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降脂减肥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本草纲目》中记载余甘子“久服轻身,延年生长”,表明古人对余甘子的降脂减肥作用已有认识。现代研究表明,余甘子能有效降低脂代谢紊乱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血中总胆固醇(TC)、体重增加指数,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TC比值,并呈明显量效关系[3];科研人员还观察了余甘子果汁对高脂血症家兔脂质代谢、实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形成面积、AS的级别及斑块内泡沫细胞层数等的影响,发现余甘子具有调整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抑制AS的形成的作用[4]。有文献报道,余甘子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与其所含有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有关。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Ox LDL的生成,抑制内皮素表达,从而减少内皮损伤及泡沫细胞形成,降低平滑肌细胞增殖,延缓AS的发生发展进程 [5]。给予余甘子果制成的口服液及胶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疗效明显[6]。上述研究提示,余甘子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及肥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命过程,目前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自由基反应引起脂质过氧化物等毒害物质的堆积,造成酶和非酶防御系统功能下降及细胞特别是细胞膜和遗传分子的损伤,加速衰老过程。余甘子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SOD、鞣质等。SOD等抗氧化物质能清除超氧自由基(O 2・),减轻其对机体的损伤,延缓衰老过程。体外实验表明每克余甘子含有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的活性为482U[7]。科研人员还对老年受试者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受试者每日早晚服用余甘子果汁各40 ml,两个月后,受试者红细胞SOD活性明显高于服用前,差异非常显著(P<0.001),受试人抗氧化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大多数受试者血浆中LPO含量有所下降[7]。还有研究者发现余甘子对酶性及非酶性体系产生的O 2・和羟基自由基(OH)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发现余甘子能抑制Fe2+诱发卵黄PUFA过氧化作用,认为这些抗氧化活性与余甘子中存在着以丰富的维生素C、SOD为代表的抗氧化系统有关;从余甘子中提取了多糖并分析其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发现其清除OH、O 2・和LPO活性的IC50分别为638,500 μg 和1.25 mg,其活性大小与多糖的用量几乎呈线性关系[8]。
3 防癌、抗癌作用
国内外研究证明:N 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对各种动物及人的器官和组织均能诱发肿瘤,因此减少体内亚硝胺合成,对预防人类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体内及体外,动物及人体给予余甘子果汁,均能有效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科研人员还对胃癌高发区人群进行研究,发现余甘果汁及Vc对胃癌高发区人群(包括胃癌患者)体内增强的亚硝化过程有明显阻断作用[9]。有趣的是,大量实验均发现余甘果汁的阻断作用较Vc更为明显[10],原因尚不明确。我们推测:除维生素C外,余甘果汁中的其他成分可能对亚硝化过程也有阻断作用。通过上述研究,许多学者认为余甘子是目前阻断亚硝化作用最好的天然食物之一。
4 抗菌、抗炎及镇痛作用
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家使用余甘子治疗肠胃炎、角膜炎、淋病等;我国民间则用其治疗胆囊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余甘子具有广泛的抗菌能力。研究人员发现余甘子果实浸出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鼠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大肠埃希氏菌、酵母菌、须发癣菌和红色癣菌均有抑(杀)菌效果[11]。此外科研人员研究了余甘子叶的10种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发现叶中的有些成分对人中性多型核白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抑制前列腺素类和白三烯的合成[12],呈现较强的抗炎作用。动物实验中还观察到余甘子乙醇和水的提取物能明显降低啤酒酵母诱发的小鼠高热,并且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与其所含有的生物碱、丹宁酸、酚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有关[13]。现今已用余甘子制成的喉片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咳嗽等。
5 保肝作用
临床曾用余甘子单味制剂“余甘冲剂”治疗乙型肝炎一个月后,经肝功检查和超声波检测,发现总有效率达89.9%。用其复方制剂使长期谷丙转氨酶(ALT)增高和使丙种球蛋白异常病人恢复正常,取得良好疗效。研究人员 [14]在小鼠实验中探讨了余甘子护肝作用及其机理,指出余甘子水提醇沉物能明显抑制D 半乳糖所致动物肝损伤血清中的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说明余甘子能较好的保护肝细胞,防止细胞膜损伤,从而阻止ALT,AST和ALP逸出细胞外;同时余甘子水提醇沉物能明显提高D 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动物肝糖元含量,显著降低肝脏系数;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由此说明余甘子对D 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防护作用,能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糖元合成及改善肝组织病理状态,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了实验依据。该学者还探索了余甘子抗肝损伤的作用机理,认为余甘子水提醇沉物,是通过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降低丙二醛水平,对D 半乳糖所致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揭示其护肝机理可能与促进肝细胞修复、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有关。另据报道,余甘子同属植物台湾细叶油柑水提物体内外均有抗乙肝病毒作用 [15],至于余甘子是否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6 其他作用
6.1 心血管保护作用在我国民间余甘子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病[16]。余甘果实甲醇提取物中含有高极性成分,这些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心血管且作用迅速[17](30 mg/kg,口服)可在3 h内将实验动物收缩压(SBP)降低6%。余甘子的乙醇提取物具有很强的心脏保护作用,尤其对阿霉素所诱发的心脏毒性反应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18]。近年陈国珍等[19]发现余甘子水解单宁类化合物phy 13,phy 16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具有抑制作用。此外,余甘果甲醇提取物(1 g/kg连续口服2 d)对异丙肾上腺素(85 mg/kg皮下注射两天)引起的大鼠心肌坏死,能增加心肌糖原水平,血清脂肪酸也产生明显变化[20]。
6.2 降血糖及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在民间,余甘子果实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每日饮吸含有余甘子的果汁,连服两个月,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还可防治糖尿病患者的眼疾,但在服药期间,患者应严格限制食物数量。在应用余甘子制剂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病人视网膜微血管瘤及出血斑消退,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病人其体征明显改善[21]。此外,余甘子还具有促进消化、补益、强身、延年益寿等功效。
7 毒副作用
在余甘子口服液急性毒性实验中,给予小鼠灌胃浓缩余甘子口服液16.5,33,66 g/kg,观察14 d,无中毒症状出现,无动物死亡,无法测定其LD50,测得小鼠对余甘子口服液1次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为66 g/kg,按体重计算,相当于临床推荐用量的198倍。长期毒性实验采用大鼠灌胃余甘子口服液,分成高、中、低 (32,16,8 g/kg)3剂量组(按体重计算,分别为临床用量的96,48,24倍),每天灌胃,持续2个月,动物未出现中毒反应及死亡,血象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重要脏器病理检查及脏器系数均未发现异常[22]。余甘子的去核干燥果实作为中药饮片使用,可以和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广泛用于中医临床[23]。
8 结语
现代药理研究从某些方面证实了余甘子的功效,余甘子具有多种治疗及保健作用,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在降脂、降压、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必将引起医药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在新药和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中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2.
[2] 侯开卫. 余甘子化学成分及其在民族民间传统医药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2,11(6):345.
[3] 洪善祥,薛 玲,曾志刚,等.安摩乐口服液药效学研究[J].海峡药学,1995,7(1):80.
[4] 刘丽梅,高 政,李宝文.余甘子对实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66.
[5] 王绿娅,王大全,秦彦文,等.余甘子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的实验研究 [J].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505.
[6] 方素钦. 安摩乐口服液与胶囊治疗高脂血症与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4,4(3):10.
[7] 刘凤书,侯开卫,李绍家,等.余甘果汁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效能及人体试验初步观察[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2,19(3):235.
[8] 肖 湘,俞丽君,邱玉莹,等.油柑多糖的提取与清除氧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5):279.
[9] 刘凤书,侯开卫,李绍家,等.余甘子的保健价值及开发利用前景[J].自然资源学报,1993,8(4):299.
[10] 胡继繁,宋圃菊,梁学军,等.余甘果汁阻断N-亚硝基化合物在体内外的合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0,24(3):132.
[11] 陈顺天,黄静波.从安摩乐科研成果看《本草纲目》的学术价值[J].海峡药学,1996,8(3):114.
[12] 李宗友.余甘子叶提取物的抗炎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4):52.
[13] Perianayagam JB,et. Evaluation of anti-pyretic and analgesic activity of officinalis Gaerta[J]. J Ethnopharmacol 2004 Nov;95(1):83.
[14] 李 萍,谢金鲜,林启方.民族药余甘子对D 半乳糖胺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12(3):161.
[15] 黄正昌,邓学龙,朱宇同,等.台湾细叶油柑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3):260.
[16] 陈智毅,刘学铭,吴继军,等.余甘子的药理研究和利用综述[J]. 中国南方果树, 2004,33(1):58.
[17] 夏 泉,肖培根,王立为.传统药物余甘子的民族药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9):515.
[18] Waltanapitayakul Sk,et al. Screening of antioxidants from medicinal plants for cardis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doxorubicin toxicity[J].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05 Jan; 96(1):80.
[19] 陈国珍,薛文锋,张颖群,等.余甘子水解单宁化合物phy 13,phy 16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13):1727.
[20]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3册,第2版[Z].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08.
[21] 蔡敦保,陈一农,黄松春,等.余甘果治疗糖尿病高血脂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1994,16(4):42.
[22] 薛 龄,洪善祥,曾志刚,等.安摩乐口服液毒性研究[J].海峡药学,1995,7(1):5.
[23] 王瑞国,林久茂,郑良朴,等.余甘子的最大耐受量试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3):36.
(1.赤峰学院医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 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 100050;
3.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