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体会
作者:唐惠娟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
       关键词:中药;  临床药学;  合理用药
        在药物学研究中,中药和西药一样,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物质,作用对象都是人体。随着临床药学的普及,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重视。如何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中药应用安全、有效、经济,成为中药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以下谈谈在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一些体会。
           1  严把中药质量关
        药品质量是用药安全,有效的保证。由于中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以及历代文献记载不同和地区差异,造成中药饮片名称繁杂,有同名异物,也有异物同名,加上产地和采集时间不同也会影响药物的品质。如宁夏枸杞、河南山药、江苏薄荷等道地药材质量高,疗效好;桑叶、枇杷叶秋冬时采收;金银花、菊花含苞待放时采收质量好。所以,进货时应弄清品种来源,防止以假乱真,混淆代用,辨别规格等级,选用优质地道药材,确保疗效。
           2  重视中药炮制,规范处方应付
        炮制可增强药物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消除和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延胡索醋制增强止痛作用;生地偏于清热凉血,熟地则性转微温,以补血见长;巴豆制霜降低毒性;乳香、没药制后可减轻恶心等副作用。这些都说明炮制与药物疗效和临床应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调剂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地区的处方应付常规,不能生熟不分,以生代制。在医生未注明炮制规格时,也应按医师的处方用药意图准确给药。另外,调剂人员还应掌握处方脚注的含义,特殊处理方法和品种,即使处方未加脚注,也应按规定处理。
           3  注意合理配伍
        合理配伍可起到协调药物偏性,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前人总结了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药物的配伍关系和配伍后的作用。中药配伍时应充分利用相须、相使的方法,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对有毒或药性强烈的药,采用相畏,相杀的配伍方法,以制其毒副作用。而相恶,相反的药物,则属配伍禁忌,应避免使用,以免药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现代也有大量资料报道中药配伍问题,临床药师应注意收集、归纳、整理,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中医医院用药以中药为主,还常合并使用西药,因此还应注意中西药的合理配伍。对有益的配伍如骨碎补与链霉素、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可建议医生多用,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对合用后易产生不良反应和毒性的药物应密切关注,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如含钙离子的中药与洋地黄类药物合用,可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和毒性。黄药子、诃子等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与四环素、利福平等肝毒性药物合用时,应警惕发生药源性肝病。
           4  重视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因素等。作为药师,要注意宣传药物的两重性,防止超量,长期,不当使用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纯度不易保证,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而中医院使用比较频繁。有些营销人员还要随意夸大药物的功效和使用范围,如某药说明书上写着用于脑栓塞病人,且只供肌注,药商对医生介绍时却说成还可用于骨伤病人,并可静脉滴注,所以,药师应多下临床,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用药安全。还可编印不良反应调查表,发给临床医生,主动发现不良反应,做好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5  做好用药咨询
        用药咨询分两部分:一是面向医护人员,二是面向病人。对医护人员积极提供药物信息情报,应用大量期刊杂志、文稿、临床药学资料、新药汇编、学术会议资料、药物不良反应计算机软盘等定期发行药讯,内容包括新药介绍、老药新用、药物评价、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解答医护人员在药品使用和保管中遇到的问题。对病人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如敞开式发药,开设用药咨询窗口,与病人拉近距离,耐心交待药物的用量用法,帮助病人识别和正确认识中药,使病人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有辨证的看法和心理准备,对自身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排除顾虑,配合治疗,以便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通过开展中药临床学服务工作,密切了医药关系,更新丰富了药学知识,使临床用药更趋安全,有效,但我们更体会到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任重而道远。如临床上对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时如何经济地使用药物却很少约束,也不够重视。还有,作为中药师,日常事务繁忙,自身知识不足,加上中医院用药的复杂性,要想真正参与和指导临床合理合药还有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西药知识的补充,加强对中药药动学和药代学的研究,提高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