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艾蒿和猪毛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作者:刘洪玲, 董岩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14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对艾蒿和猪毛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对比。方法利用挥发油提取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艾蒿和猪毛蒿中分别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鉴定了48种和59种组分,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2.11%和87.64%。结论该实验方法可靠,重现性好,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艾蒿; 猪毛蒿;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鉴定
       
        艾蒿Artemisise Argyi和猪毛蒿Salsola col-lina Pall.均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甚广,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中。艾蒿是妇科常用药之一,用于少腹冷痛,月经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猪毛蒿有降压、镇静等功效,主治高血压病[1]。本文笔者采摘5月份山东德州郊区艾蒿和猪毛蒿,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艾蒿和猪毛蒿的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首次对山东德州艾蒿和猪毛蒿两者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对比分析进行了报道,结果发现两者挥发油总离子流图相近,挥发油化学成分有36种组分相同。
       1  仪器与材料
        猪毛蒿和艾蒿5月份采摘于山东德州市市郊(经德州学院生物系副教授张秀玲鉴定),无水硫酸钠(分析纯,天津开发区海晶精细化工厂生产),挥发油提取器(常规玻璃仪器),HP-GC-5890-5970BMSD型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Hewlett Packard公司),GC-9A型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2  方法
       2.1  猪毛蒿挥发油的提取将采摘的艾蒿和猪毛蒿全草分别阴干粉碎,用适量高纯蒸馏水浸泡12 h,用挥发油提取器按常规水蒸气回流法蒸煮8 h直至挥发油不再增加,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得挥发油,收油率分别为0.8%和0.5%。挥发油均为淡黄色透明油状物。
       2.2  气相色谱条件日本岛津公司GC-9A型气相色谱仪;色谱柱为DB5(30 m×0.25 mm×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60℃,初始温度保持12 min后,以6℃/min 的速率升温至260℃并保持30 min,载气He;分流比1∶30;柱前压49 kPa;气化室及检测器温度均为280℃。
       2.3  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条件美国惠普HPGC58905970BMSD型色谱-质谱联用仪;其它条件同1.3 ,载气He;分流比1:30;柱前压49 kPa;进样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00℃;电离电压:70Ev;扫描质量范围:30~400 AMU;扫描方式:EI源;扫描间隔:0.5 s。
       3  结果
       3.1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从艾蒿分离出57种组分,从猪毛蒿分离出69种组分,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得挥发油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按上述的GC-MS条件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得其总离子图(图略)。
       3.2  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个峰经质谱扫描后得到质谱图,经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人工谱图解析,按各色谱峰的质谱裂片图与文献核对,查对质谱文献[2~5],对基峰、质荷比和相对丰度等方面进行直观比较,分别对各个色谱峰加以确认,综合各项分析鉴定,确定了艾蒿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48种,猪毛蒿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确定了59种,两种植物中挥发油化学成分对比结果见表1。表1  艾蒿与猪毛蒿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对比(略)
       4  讨论
       4.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主要化学成分都是桉树脑,除此之外还有樟脑、崖柏酮、冰片、伞桂酮、4松油醇、γ蛇麻烯、α松油基丙酸脂等36种组分相同,而且有些组分含量相似,说明蒿属植物物种之间化学系统的亲缘关系。
       4.2  另外,在艾蒿和猪毛蒿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大多数成分都是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是植物界中天然存在的一类重要化合物,成分虽然不高,但多具有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也是多方面的,并且是某些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4.3  本文通过两种蒿属植物资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充分开发利用其药用功能,合理、有效利用蒿属植物,提高了资源的附加值。同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为蒿属植物这一野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271,796.
       
       [2]丛浦珠.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37.
       
       [3]中国质谱学会有机专业委员会.香料质谱图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56.
       
       [4]Masada Y. Analysis of Essential oils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M].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1976.
       
       [5]Heller S R, et al. GWA.EPA/NIH mass spectral data bese[M].Washington,US:Govemment Printing office,197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