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析化学教学方法
作者:关丽萍, 姜英子, 权迎春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探讨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药学专业教学中,其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和中药学等各个学科都有广泛应用。而且,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分析化学课程显得愈加重要。目前,分析化学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前沿领域发挥极大的作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近年来主要承担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学体会。
1 重视理论教学
1.1 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分析化学内容比较繁杂,涉及到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电化学等方面的内容,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内容复杂、抽象难以理解、掌握。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主要脉络,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举一返三,将抽象化知识尽量简单化。如波谱分析部分学生反映抽象、难理解,但这部分是重点之重点,讲授时慢讲并结合有机化学的结构式多举实例,多用一些图谱解析实例给大家讲解,就容易多了。另一方面要善于归纳总结。例如:整个分析化学包括两大主要内容: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如下: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容量分析配位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沉淀滴淀法
重量分析
仪器分析电化学分析
光谱分析IR
UV
NMR
质谱
色谱分析TLC
GC
HPLC
这样分析化学的主要脉络就理清了,掌握这个脉络,有利于学生记忆。
1.2 注意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与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联系。如:化学分析部分及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主要包括定量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要充分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具体体现和实际应用,与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理论紧密联系起来,理解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发现反应过程中各种平衡状态,各成分的浓度变化。
1.3 培养自学能力以往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既乏味又不生动,学生只是机械地听,时间长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讲清基本原理同时,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内容的论文。比如,在讲高效液相色谱法时,因学生不能进行实际操作,很难了解它们用处的真正意义。但在教学同时,让学生写出相关论文,如“HPLC在…方面的应用”等,这样学生既能练习查阅文献,又能了解此种方法的应用的重要性。
1.4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软件应运而生,具有容量大,交互灵活,图形形象直观等特点,应用专用软件和多媒体技术能很快将某些难理解的知识内容展示出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色谱分析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分析室,学生没有亲自做这讲理论很难理解,如结合图形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
2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通过教学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学生可理解消化课堂所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验证,同时实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学生实验水平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方法。
2.1 课前写预习实验报告写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就已初步了解所要上课的内容了, 待老师讲完后再动手做就事半功倍了,而且,很快掌握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课上不易理解的知识点就豁然开朗了。
2.2 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提问是很古老的方法,但效果还是得到肯定。有时有的学生还是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虽写了预习报告未必认真思考,若课堂提问的话,学生在预习时就会认真去考虑实验所涉及的内容,这样促使学生去复习课本知识和主动查阅资料,这样既提高学生积极思考能力又加深了对理论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3 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
分析化学中波谱解析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只空讲原理学生很难接受,若让学生自己结合有机合成实验的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合成化合物,然后利用分析化学中波谱学知识,让学生亲自对自己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测谱,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碳谱等,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波谱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的能力, 同时也真正懂得分析化学对于药学专业人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