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吗啡、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艳萍,李少岩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吗啡; 芬太尼
       
        硬膜外麻醉一直是下腹部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但由于是不完全麻醉,常需辅助镇静镇痛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牵拉反应及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本研究观察吗啡、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共90例,男38例,女52例。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9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无精神病史。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局麻药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吗啡2 mg+0.5%布比卡因10ml),B组(芬太尼0.1 mg+0.5%布比卡因10 ml),C组(0.5%布比卡因10 ml)。患者术前30 min苯巴比妥钠0.1 g肌注,常规开放上肢静脉,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麻醉,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 cm,1.5% 利多卡因4 ml实验剂量,观察5 min无脊麻现象出现,且出现麻醉平面后,硬膜外一次性注入,麻醉平面控制在T4以下。术中如病人疼痛,牵拉反应明显时,追加上述药液5 ml,术中连续监测BP, HR,SPO2,ECG,记录内脏牵拉反应情况。牵拉反应评分标准:牵拉内脏时不发生恶心呕吐,牵拉痛或胃部不适,无鼓肠现象为良好;有轻度胃部不适感,恶心,但无呕吐和牵拉痛,有轻度鼓肠易回纳为较好;牵拉痛明显,发生胃部不适和恶心呕吐,鼓肠现象不易回纳为无效。
       1.3  统计学分析 
       用t检验或χ2检验,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中镇痛效果 
       牵拉反应控制情况,C组效果差,需追加麻醉药方可继续手术A、B两组均良好无差异,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1。表1  术中镇痛效果比较例(略)
       2.2  BP,HR,SPO2,ECG 
       变化   A组,B,C组用药后BP均有所下降,但未超过基础血压的20%,未予处理。A,B ,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HR:A、B组用药后由(82±10)次/min减慢至(73±8)次/min,与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组由(75±10)次升高至(80±6)次/min,与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SPO2各组用药前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均未低于95%,组间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A,B,C组均无呼吸抑制,A 组恶心呕吐、 尿潴留、 皮肤瘙痒明显高于B、C组(P<0.01)。B,C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表2  3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比较例(略)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一直是下腹部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但由于是不完全麻醉,常需辅助镇静镇痛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牵拉反应及消除焦虑和恐惧心理。吗啡、芬太尼作为麻醉性镇痛药在硬膜外麻醉及术后镇痛中被广泛应用,作用机理是与脊髓后角胶质细胞中的吗啡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同时还消除伴随疼痛的焦虑 紧张等情绪反应。吗啡镇痛效果好,但是由于能够兴奋大脑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常常引起恶心呕吐,组胺释放引起皮肤瘙痒,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在应用中造成患者不适。芬太尼镇痛效力强而副作用少,对循环影响轻微且无组胺释放作用,故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术中及术后镇痛,此次观察中吗啡组病例镇痛效果好,但是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而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强、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