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治疗
作者:张秋兰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 435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的退变、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中国传统医学把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范畴。牵引是治疗腰椎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古希腊医圣Hippocrate采用牵引和按压背部的方法治疗腰背痛,祖国医学也用牵引下肢对腰部形成牵引力的方法治疗腰部疾病。牵引是通过力学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腰椎施加牵引力,达到制动、缓解肌肉痉挛和调节腰椎后关节微细变化的目的。同时还能恢复腰椎正常生理曲度,调节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椎间盘压力,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以解除。
       1  牵引的原理
       1.1  减轻椎间盘压力,利于椎间盘回纳当腰椎处于牵引状态时,椎间隙增大,椎间盘压力减低,形成负压,同时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髓核回纳和改变与神经根相对位置关系,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
       1.2  促进炎症消退各种腰椎病都存在不同程度椎间关节、周围韧带、肌肉以及神经根充血水肿的炎症反应。牵引治疗使病人脊柱得到掣动和休息,减少运动造成的刺激和摩擦,有利于神经根、脊髓、关节囊等组织的充血水肿和炎症的消退和吸收。
       1.3  解除肌肉痉挛绝大多数腰背痛病人有反射性肌紧张存在,牵引可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腰椎活动恢复正常,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和关节突关节恢复正常位置,纠正椎体的侧倾、旋转、滑脱及后关节的错位,有利于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解除。
       2  常用牵引方法
       2.1  骨盆带牵引患者卧床,床脚垫高20 cm,这样可借助体重作反方向牵引。用特制的骨盆带固定骨盆,两侧索带一端连与骨盆带,另一端通过滑轮连于重物,每侧的重量为10~20 kg,2~3次/d,30 min,3周为1个疗程。此牵引法简便易行,无需特殊设备,患者只需购买牵引带,可在家庭中自行完成。
       2.2  牵引床治疗牵引床有手动牵引床和电动控制牵引床两种。患者卧于牵引床上,胸部与骨盆分别用固定带固定。牵引力可自动调节,并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
       2.3  倒悬牵引本法是利用人体自身重量作为牵引力,而不同于平卧牵引,平卧牵引由于躯干与床面的摩擦力大,故牵引重量虽重,而作用于腰部的牵引力却小。悬用下作摆动时可加大牵引力,进一步减低腰椎间盘压力,使后纵翻带紧张,髓核部分回纳,减轻症状。
       3  牵引的主要作用
       3.1  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动作用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受牵拉的腰部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曲线状态   ,腰部的运动范围及幅度较卧床休息和佩带腰围时更进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
       3.2  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脊神经的受压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痉挛,这样不仅导致了腰部疼痛症状,而且还会构成腰椎的列线不正。牵引疗法,可以逐渐使腰背肌肉放松,解除肌肉痉挛。
       3.3  恢复腰椎的正常曲线在牵引时,若将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线状,随意牵引时间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正常。
       3.4  改善突出物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牵引疗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合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的效果。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