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润玲,杨斌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1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具有广泛的生理病理作用,其在呼吸、消化、循环、免疫、神经等全身多系统的生理、病理生理及有关临床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使得对于NO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合成的关键酶一氧化氮合酶(NOS)上,特别是对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研究更是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NO及iNOS作用机制、调节及在部分临床疾病中的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1980年Furchgott等[1]发现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1987年Palmer等[2]证实EDRF的化学本质为NO。大量研究表明,NO在心血管、免疫、神经、消化等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合成的催化酶,由于NO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和病理学功能,使得NO,NOS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NO的产生及生物特性
NO是一种气体自由基,分子中有一未配对电子,可形成自由基,和其它分子如氧分子、超氧自由基,或过渡金属(如与haemoproteins血红蛋白结合的铁)反应[3]。在体内极不稳定,是一短寿分子,半衰期仅为3~5 s。NO具有脂溶性,可以快速透过生物膜扩散,在体内迅速被血红蛋白、氧自由基或氢醌等灭活。
NO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L-精氨酸与氧分子经多步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存在不同类型的NOS,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机制产生NO。NOS是NO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由于NO性质活泼,半衰期短,因此许多关于NO的研究都集中在NOS的研究上。现已知NOS有3种类型,可以广义的将其分为两种,即构成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和细胞因子诱导型(i NOS或NOS2)。cNOS包括内皮组织(eNOS或NOS3)和神经系统(nNOS或NOS1)。它们在组织分布、调节方式、生物活性和NO产生量方面都有区别。cNOS主要分布在内皮组织(eNOS)和神经系统(nNOS),主要负责基础NO的合成,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它们依赖Ca2+的存在,当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时被激活。cNOS合成小量的、短期的NO,引起NO浓度的快速增加,而当Ca2+浓度减小时,NO量迅速下降,形成一个博动性的NO释放,这是生理调节所必须的NO。eNOS是膜结合型的,在血管紧张度控制和血小板凝集中有一定的作用,nNOS是细胞溶质的,发挥神经递质作用,在人的骨骼肌里已经发现了它的mRNA。i NOS在多种细胞中均有表达,iNOS不仅在免疫反应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表达,而且在多种哺乳动物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角质化细胞、内皮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非哺乳动物,包括昆虫和植物中均有表达[4]。iNOS是非Ca2+依赖型,其激活不需要Ca2+浓度升高。iNOS在静息细胞内是不表达的,当细胞受到细胞因子或免疫微生物刺激,如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脂多糖LPS强烈诱导,iNOS催化合成非生理浓度的大量NO,产生一系列病理作用。
2 NO的生理病理作用
NO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影响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信号分子,其存在于多种细胞中,如巨噬细胞、肝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等。NO主要具有免疫调节、神经传递、血压生理调控和抑制血小板凝聚等生理功能。
在许多组织中,尽管其真正的释放量目前尚难于检测,但已确知会释放出不同浓度的NO,且浓度的变化与机体生理机能紧密相关。免疫功能、血流量、血小板凝集反应、神经传递和记忆等内环境稳定作用都普遍伴随有低水平的NO。而过多的NO通常伴随有炎症和免疫紊乱、疼痛、神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5]。不同类型NOS催化合成的NO也会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作用,构成型NOS产生小量的NO(皮摩尔级),参与信号传递,产生生理效应,而细胞因子或内毒素刺激细胞释放的大量的NO(纳摩尔级),是由诱导亚型的NOS合成的,介导免疫系统的细胞毒和细胞生长抑制。尽管NO维持黏膜的血管舒张和血管通透性,但是过多的NO也可直接引起细胞毒性作用,与过氧化物一起导致过氧化,从而引起组织损伤[6]。
3 NO,NOS作用机制
NO在体内主要参与以下3个反应[7]:①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发挥信号传导功能。NOc GMP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它代表一种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细胞功能调节的信号传导系统[8]。NO可激活sGC,使细胞内cGMP增加,启动一系列蛋白磷酸化反应,从而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②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而失去活性。扩散对于NO的局部调节作用非常重要,而且是其生物半衰期的决定因素,NO极易与血管腔中红细胞的氧合血红蛋白结合而被灭活,使其在血管腔中形成一个极陡的扩散梯度,发挥局部调节作用[8]。③与超氧阴离子反应,产生毒性很强的过氧化亚硝酸。NO极易与O2反应不可逆地生成ONOO,病理条件下NO是体内产生的唯一能与SOD竞争O2的生物分子,当细胞同时产生大量的NO和O2时,生成有毒的强氧化剂——ONOO,ONOO是NO的主要毒性作用形式[9]。
三种亚型的NOS都是二聚体型的,一个硫醇盐协调的亚铁血红素环,一个四氢生物喋呤(H4B)辅助因子和一个L-精氨酸(L-Arg)/N-羟精氨酸底物结合部位组成NOS的催化中心。NOS二聚体的每一个亚基均包含两个区域:一个结合FMN,FAD和NADPH的还原区和一个含有亚铁血红素和四氢生物喋呤的氧化区。电子从还原区转移到氧化区是酶活性所必需的,由钙-钙调蛋白复合物调节。当钙钙调蛋白复合物存在时,电子从一个亚基的NADPH通过FMN和FAD传递到另一个亚基的氧化区[10]。
4 NO,NOS的调节
NO调节是一个复杂而紧密的过程。当细胞受到细胞因子或免疫微生物刺激时,iNOS催化产生大量NO,细胞内NO含量的变化受底物利用度、iNOS蛋白酶活性、表达水平和或其它构成亚型NOS酶活性影响。最近的研究显示,NO通过调节NFкB水平产生一个自动调整作用。在低浓度NO时,NFкB水平上升,上调iNOS表达,相反,在高浓度NO时,NFкB水平和DNA结合活性被抑制,减少iNOS转录。显示了NO浓度依赖双重性,及自身表达NO的紧密的自身调节[11]。
iNOS的调节主要是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节iNOS表达的转录因子包括:NFκB、激活蛋白1、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子1α、干扰素调节蛋白1、核因子白介素6和高活力簇1(Y)蛋白等。不同的上游信号途径增强或抑制iNOS表达,还依赖于刺激和细胞的类型[5]。NF-кB/Rel家族的转录因子是iNOS基因的主要转录调节器,也是免疫和炎症的主要调节因子。在包括缺失分析和结合序列的选择性碱基突变的研究显示在大鼠iNOS启动子的-85至-76和-971至-962有两个κB位点,对于iNOS基因的细胞因子诱导能力是关键的,LPS完全诱导的iNOS基因表达,这些кB位点必须与蛋白结合。在-942至-934(13)和-879至-871(10)存在两个IFNγ激活位点,对于iNOS基因响应细胞因子和脂多糖刺激是重要的[12,13]。
5 细胞因子与NO合成
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IFNγ,TNFα,IL1β,IL2,IL6,NFκB和AP1,GMCSF等可诱导iNOS表达[14,15],促进NO合成。而IL4,IL8,IL10,IL13,巨噬细胞灭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均可抑制NO合成[16,17]。这些因子可单独影响NO合成,也可以协同作用,单独作用时对NO合成的影响不明显,与LPS合用或几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时产生明显作用。它们通过影响iNOS转录、转录后和后翻译机制、信号转导途径、iNOS的稳定性或iNOS的催化活性,促进或抑制NO合成。
6 NO,NOS与疾病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显示,NO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其合成的关键酶NOS具有重要作用,其中iNOS的研究最为广泛。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均伴随有NO浓度变化,并与iNOS活性高低有关。
6.1 炎症和免疫疾病炎症过程中NO既是有益也是有害分子,cNOS产生维持生理活性低水平的NO,iNOS产生大量NO,NO自由基通过刺激巨噬细胞诱导受感染细胞的炎症和死亡,起到对抗外源性微生物的细胞毒作用。另一方面,它还通过促进周边非损伤细胞的炎症或细胞毒性,加剧脓毒症、超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的组织损伤。在皮肤角质化细胞、成纤维细胞、朗氏细胞和其它的树状突细胞里都有iNOS合成的NO存在。除了可能有对抗外来侵略的益处外,关于它与皮肤炎症和免疫反应,即与接触性皮炎,包括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关系的报道增加[14]。
6.2 肿瘤越来越多研究显示,根据NO的局部浓度,可能有一个双重的促进或者抗癌抗菌作用。高浓度NO(如由活化的巨噬细胞产生的NO),可能介导癌细胞的编程性细胞死亡和抑制肿瘤生长。尽管在相对低浓度的NO(如许多不同类型的临床肿瘤标本的可测量的浓度),肿瘤生长、增殖和血管发生都被促进[18]。
6.3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和人体内急性肺损伤(ALI)均具有特征性的上调iNOS并增加NO产生。iNOS来源的NO有助于ALI病理生理特征产生,而且iNOS来源的NO在ALI肺泡液的清除方面也有复杂的影响,表现为早期抑制清除,随后气管产生内毒素后增加清除。大多数肺细胞类型,包括实质细胞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骨髓来源炎症细胞如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可以释放iNOS来源的NO[19]。
6.4 胰岛素抵抗iNOS基因靶向断裂被发现保护高脂饲养的肥胖大鼠不产生胰岛素抵抗,显著提高葡萄糖耐受量[20]。而在遗传肥胖大鼠的骨骼平滑肌内iNOS蛋白表达增加。不是全部,至少大部分胰岛素抵抗的诱导器(如:肥胖症、游离脂肪酸、高血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内毒素和烧伤等)增加iNOS的表达。研究发现特别是在增加氧化应激包括肥胖症的条件下,iNOS可能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IRS1降解加剧胰岛素抵抗[21]。
6.5 脂解作用在体外NO供体刺激基底部的脂解作用,但阻断异丙肾上腺素刺激的脂解作用,而在活体内NOS抑制剂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增加脂解作用。iNOS可作为一种脂解作用的负反馈调节者,细胞因子/LPS处理伴随诱发脂解作用和iNOS活性,iNOS抑制剂则进一步增加脂解[22]。
一氧化氮在人类健康中就像一把双刃剑,不同细胞类型、不同时间段、NO含量不同,都将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功能。人类多种疾病可能是NO的释放或调节不正常引起的。因此,对于我们了解NO的生物特性,掌握NO及NOS,特别是iNOS的作用机制及调节方式尤显重要。这将为某些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为人类健康道路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Furchgott RF, Zawadzki JV. The obligatory role of endothelial cells in the relaxation of arterial smooth muscle by acetylcholine[J].Nature, 1980 Nov 27,288(5789):373.
[2]Palmer RM,Ferrige AG, Moncada S. Nitric oxide release accounts for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J].Nature, 1987 Jun 11-17,327(6122):524.
[3]F L M Ricciardolo. Multiple roles of nitric oxide in the airways [J].Thorax, 2003 Feb, 58:175.
[4]Panaro MA, Brandonisio O, Acquafredda A, et al. Evidences for iNOS Expression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the Human Macrophages[J].Curr Drug Targets Immune Endocr Metabol Disord. 2003 Sep,3(3):210.
[5]Crowell JA, Steele VE, Sigman CC, et al. Is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 Target for Chemoprevention? [J].Mol Cancer Ther, 2003 Aug;2(8):815.
[6]Choe W, Kim S, Hwang TS, et al.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yroidneoplasms: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analysis [J]. Pathol Int. 2003 Jul;53(7):434.
[7]Beckman JS ,Koppenol WH. Nitric oxide, superoxide, and peroxynitrit: the good, the bad, and ugly [J].Am J Physiol, 1996 Nov;271(5 Pt 1):C1424.
[8]万 梅,凌亦凌,谷振勇,等. 内源性一氧化氮在内毒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和肺损伤中的作用[J].生理学报,1999,51(1):80.
[9]Kettler M, Border WA, Noble NA. Cytokines and Larginine in renal injury and repair [J].Am J Physiol, 1994, 267:F197.
[10]David Li, Dennis J. Stuehr, Syun-Ru Yeh, et al. Heme Distortion Modulated by LigandProtein Interactions in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J].Biol Chem, 2004 Jun 18,279(25):26489.
[11]Phuong A. Vo, Bhavini Lad, James A. P. Tomlinson, et al. Autoregulatory Role of Endothelium-derived Nitric Oxide (NO) on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Vascular Inducible NO Synthas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J]. Biol Chem, 2005 Feb 25,280(8):7236.
[12]Zhiyuan Yu , Bruce C. Kone Hypermethylation of the 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Gene Promoter Inhibits Its Transcription [J].Biol Chem, 2004 Nov 5,279(45):46954.
[13]Kang JS, Jeon YJ, Kim HM, et al. Inhibition of 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by Silymarin in LipopolysaccharideStimulated Macrophages [J].J Pharmacol Exp Ther, 2002 Jul,302(1):138.
[14]Vital AL, Goncalo M, Cruz MT,et al. Dexamethasone prevents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induced nuclear factorkB activation, expression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a skin dendritic cell line [J].Mediators Inflamm, 2003 Apr,12(2):71.
[15]Chen CW, Lee ST, Wu WT, et al. Signal transduction for inhibit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cyclooxygenase2 induction by capsaicin and related analogs in macrophages[J].Br J Pharmacol, 2003,140(6):1077.
[16]Lowenstein CJ, Padalko E. iNOS (NOS2) at a glance [J].J Cell Sci, 2004,15,117(14):2865.
[17]周翠英,高 燕. 一氧化氮与中药免疫调节的研究 [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2):119.
[18]Zhang J, Peng B, Chen X. Expressions of Nuclear Factor κB,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Salivary Glands: Correlationswith the Angiogenesis and Clinical Outcome [J]. Clin Cancer Res, 2005 Oct 15,11(20):7334.
[19]Razavi HM, Wang le F, Weicker S, et al. Pulmonary neutrophil infiltration in murine sepsis: role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Aug 1,170(3):227.
[20]Pilon G, Dallaire P, Marette A. Inhibition of 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by Activators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J Biol Chem, 2004 May 14,279(20):20767.
[21]Sugita H, Fujimoto M, Yasukawa T, et al. 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 and NO Donor Induce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Degradation in Skeletal Muscle Cells[J]. J Biol Chem, 2005 Apr 8;280(14):14203.
[22]Penfornis P, Marette A.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modulates lipolysis in adipocytes [J].J Lipid Res, 2005 Jan,46(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