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我院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曹卫菊 ,缪应祥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226006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601~07上报的90份不良反应从报告人、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4%是由药师报告的;78%的不良反应是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85%的不良反应是通过静脉滴注给药的;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的反应。结论 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发生频次
       
       An Analysis on 90 Cas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CAO Weiju, MIAO Yingxiang
       Nantong Third Hospital, Nantong, Jiangsu 2260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DR in our hospital and to promote traditional clinical drug use. Methods90 cases repor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July 2006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reporters,drug categories,routes of administration,etc.ResultsIn total,94% were reported by pharmaceutists,78% were associated with anti-infaction drugs,85% were administered by intravenous drip.The most common displays of ADRs were the lesion of skin and the appendants,followed by the lesion of digestive system.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ADRs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such as age of patients,administration route,and the category of drug.The management of drug us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report institution of ADR should be perfected.
       Key words:Adverse drug reations;  Freguence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01年加入了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并建立了由全院医护人员和药师共同组成的ADR监测组织,对全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了掌握我院最新的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现对我院200601~07的ADR报告进行总结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0601~07上报的 ADR报告90例。通过Excel表分别对ADR报告按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在90例ADR报告中男性47例(52%),女性43例(48%);有85例由药师报告,占94%;年龄分布6个月~81周岁,平均年龄41.3岁;ADR在不同年龄段分布详见表1。表1  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略)
       2.2   ADR与不同给药途径的关系由表2可见,几种给药途径中,由静脉滴注引起的比例最高,占85%。表2   不同给药途径引发ADR的构成比(略)
       2.3  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发生频次引发ADR药物种类、发生频次、构成比和其中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发生频次、构成比分别见表3~4。表3  引发ADR药物种类、发生频次及构成比(略)表4  抗感染药物的种类、发生频次及构成比(略)
       2.4  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分类、发生频次、构成比及其临床表现如表5所示ADR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损害,最常见的就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其次是消化和神经系统的损害。
       3  讨论
        本文90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例为1.047:1,无统计学差异。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ADR数占总数24.4%,远远超过了同年龄段人口构成比,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肝、肾等器官功能减退,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且多数老年人患有数种慢性疾病,合并用药增多,使得老年人发生ADR几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合并用药者,应特别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将成为ADR重点,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给药。在报告人构成中,94%为药师,比例不太合理,说明我院临床医护人员对ADR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认识,相关的配套体制还有待完善。
       表5  ADR涉及的系统/器官分类、发生频次、构成比及其临床表现(略)
        给药途径与ADR的发生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调查显示,发生的ADR中,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占85.6%,其次为口服,除了与临床用药习惯有关外,也在相当程度上由于配伍问题、稳定性问题、给药速度问题和药理学问题等,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易在pH、渗透压和免疫学上对机体产生影响,使得其发生ADR远高于其他给药方式。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活动中,能不用静脉给药就不用,尽量用口服等对人体内环境影响小的给药方式。调查还发现,ADR中有抗生素使用引起的ADR占相当大的比例,约占78.9%,其中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比例最高,分别占39.4%和46.4%,这与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有着必然联系。所以要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与监测,严格掌握适应证及规范用药。其次中成药引起的ADR也有一定的比例,占11.1%,这与如今的中药西用有着必然联系,中成药成分复杂,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中成药中许多成分还不被认识,一些原来存在和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杂质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一些配伍方面的因素,这方面也应得到足够重视,这就要求研发生产和使用单位要在各个方面下功夫。
        另外,ADR的临床表现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相关的最多占43.3%,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精神系统,绝大多数症状较轻微,但也存在休克这样的严重不良反应,故用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既往用药史,并在用药过程中多观察巡视。
        ADR是不能预见的,然而对于临床的药物不良反应,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按适应证给药,以及减少不合理联合用药等措施,仍可减少ADR的发生。ADR监测只是手段,目的是阻止一些潜在性的ADR的发生,及时发现一些药物的不安全信息,这也是国内开展临床药学的初衷之一。因此,宣传和完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是当务之急,也有利于为整个临床药学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继美,张松贞,张 林.我院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9):69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