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差异原因的研究
作者:武孔云 梁光义 冯 华 叶世芸 靳凤云 贺祝英    
作者单位:1.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2;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找出导致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差异的原因,为鸭掌散颗粒汤剂制备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草酸含量测定进行方法学考察;在相同的煎煮时间条件下制备鸭掌散传统汤剂、颗粒汤剂,并测定其甘草酸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在相同煎煮条件下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经数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导致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甘草酸含量差异的原因是制备两种汤剂时加热时间不同而造成的。
       【关键词】  鸭掌散 甘草酸 传统汤剂 颗粒汤剂 高效液相色谱
       由于传统中药复方汤剂(传统汤剂)在使用上的不方便等原因,配方颗粒汤剂近年来开始逐步广泛用于临床。传统汤剂是按处方配药,加水共煎而得;配方颗粒汤剂是将批量的单味中药饮片分别加水煎煮、浓缩、干燥、分装,使用时按处方混合,开水冲服即可。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的药效学、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已经有了一些报道[1],但有关其化学组成方面的报道较少。“鸭掌散”出自张时彻《摄生众妙方》,处方由麻黄、甘草、白果组成,主治敛肺定喘,兼化痰等之功效。我们在研究鸭掌散传统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时,发现其甘草酸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鸭掌散汤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在一个复方剂量中的量为105.22 mg,鸭掌散配方颗粒汤剂中甘草酸为116.03 mg。这一结果说明传统汤剂的混煎与配方颗粒汤剂的单煎有着显著区别。本文初步找出了加热时间的不同是导致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差异的原因。此工作提示除了中药的处方组成外,中药汤剂制备条件对其质量也有较大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仪器与材料
        美国惠普HP11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DAD 检测器,HP1100/ WIND3D 化学工作站。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的干燥草质茎(产地:河北);白果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成熟种子(产地:贵州);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的根及根茎(产地:内蒙)。以上3味药材经贵阳中医学院周汉华教授鉴定。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批号:0731-970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为色谱纯,醋酸胺、冰醋酸为分析纯,水为自制重蒸馏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Diamonisl C18柱 (5 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醋酸胺溶液-冰醋酸(67∶33∶1);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25℃[2~4]。色谱图见图1。
        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10 mg,置5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甘草酸对照品溶液(每毫升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0.239 2 mg,折合甘草酸为0.221 mg)。
        2.2.2  传统汤剂(传统煎煮法)称取药材饮片, 麻黄15.0 g,甘草12.0 g,白果10个加8倍量的水煎煮,保持微沸30 min, 倒出煎液;药渣再加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20 min/次,合并3次煎液,减压干燥成干粉。称取相当原药材处方量的干粉, 置50 ml量瓶中,用开水溶解定溶至刻度。精密吸取2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约20 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20 kHz)20  min,取出,放冷,加流动相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0.45 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2.3  配方颗粒汤剂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及其参数由贵州宏宇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工艺路线 称取上述量的各药材麻黄、甘草和白果依上法分别加水煎煮两次,制备各药材的煎液, 减压干燥成干粉。具体配方颗粒:麻黄加10倍量的水煎煮保持微沸40 min,倒出煎液,药渣再加6 倍量的水煎煮40 min;甘草加10倍量的水煎煮保持微沸60 min,倒出煎液,药渣再加8倍量的水煎煮60 min;白果加10倍量的水煎煮保持微沸60 min, 倒出煎液,药渣再加8 倍量的水煎煮40 min;分别合并两次煎液,减压干燥成干粉。将各药材干粉混合均匀,称取相当原药材处方量的干粉, 置50 ml量瓶中,用开水溶解定溶至刻度。精密吸取2 ml,置25 ml容量瓶中,加流动相约20 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20 kHz)20 min,取出,放冷,加流动相定容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用0.45 μm的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2.4  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分别按上法制备不含甘草的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的阴性对照液。
        2.2.5  延时汤剂的制备  按甘草配方颗粒制备方法及参数及“2.2.2”项方法制备鹅掌散传统汤剂,即得延时汤剂样品溶液。
        2.3  线性关系考察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称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用流动相稀释配制浓度分别为0.044 2,0.088 2,0.132 4,0.176 2,0.221  1,0.266 4 mg/ml的甘草酸单铵盐系列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甘草酸单铵盐系列对照品溶液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依次测定,以峰面积积分值(A)对进样量(C)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A= 710.033 046 1 C +2.966 756 1,r = 0.999 9,甘草酸在0.442~2.664 μg间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
        2.4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0 μl,重复进样6次,测定相应峰面积, RSD=0.2%。表明精密度良好。
        2.5  稳定性实验 取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 h 测定, 合煎液RSD= 1.1 %; 分煎液RSD=1.1%, 表明两种供试品溶液在8 h内稳定。
        2.6  重复性实验 分别取同一样品各6 份,按样品测试条件测定,结果合煎液RSD= 0.4%,分煎液RSD = 1.2%,重复性好。
        2.7  回收率实验  按供试品制备项下制备鸭掌散传统汤剂及其配方颗粒汤剂各9份,精密按表1~2的加入量加入3个不同浓度的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按上述条件各制备各9份供试液,稀释到25倍进行加样回收,过0.45 μm滤膜,并按色谱条件项下进样,同法测定。结果见表1~2。表1  传统汤剂甘草酸加样回收率测定结果  表2  颗粒汤剂甘草酸加样回收测定结果
        2.8  含量测定
        2.8.1  甘草酸含量测定按上述“2.2”项的制备方法同法平行制备传统汤剂、颗粒汤剂、延时汤剂各3份。按上述汤剂中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对3种汤剂(每种3份)进行甘草酸含量测定,记录色谱,分析处理。结果见表3。 表3  3种汤剂的甘草酸含量(±s)
        2.8.2  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传统汤剂、颗粒汤剂、延时汤剂间甘草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见表4。
        表4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P值 处理间 221.276 22110.638 1272.255 00.000 1处理内2.438 360.406 4总变异223.714 48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间的P值为0.000 1,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3种汤剂中甘草酸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对处理间进行多重比较,用字母标记表示其结果。结果见表5。
        表5  字母标记表示结果
        处理 均值5%显著水平1%极显著水平延时汤剂114.600 0aA 颗粒汤剂114.163 3a A 传统汤剂103.870 0bB
        从表5可看出,传统汤剂与颗粒汤剂之间甘草酸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但是当传统汤剂的煎煮时间延长到与甘草配方颗粒的制备时间一样时,这种差异基本消除(延时汤剂、颗粒汤剂均用A表示),说明煎煮时间不同是引起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差异的原因。
       3  结论
        在相同煎煮时间条件下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经数理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表明中药汤剂制备条件对其质量有较大影响,煎煮时间不同是引起鸭掌散颗粒汤剂与传统汤剂中甘草酸含量差异的原因。因此,在制备配方颗粒剂时一定要尊重我国传统的煎煮方法及煎煮时间,才能使配方颗粒汤剂所含化学成分与传统汤剂的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孙秀英,黄莉娟.中药甘草化学成分分析[J].中医药学报,1994,22(5)∶40.
       
       [2] 祈大庆, 胡秀波. HPLC法测定痰咳净片中甘草酸的含量[J].浙江化工,2005,36(7):33.
       
       [3] 曹佩雪,靳凤云.HPLC法测定麻黄汤分煎及合煎汤剂中甘草酸含量[J].中草药,2001,32(11):981.
       
       [4]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