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去痛片中毒致死1例
作者:张义军 杨晓庆
作者单位: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8; 2.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 832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去痛片 死亡
去痛片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通过一次性口服过量去痛片自杀的病例在各地也并不少见,及时合理的救治措施对此类病人的救治十分重要。笔者对发生在本地区一例口服9片去痛片致死病例进行报道分析和讨论,以期减少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1 病例
患者,女,28岁,民工。因与家人发生口角后,于2006-08-05零点自服去痛片9片,土霉素2片(两药品厂家及批号均不详)。家人发现后,于2006-08-05凌晨3时送至团场医院。入院时病人自感头昏、恶心,未呕吐。入院查体:T 36.7℃,BP 120/80 mmHg,意识清,精神欠佳,口唇无紫绀,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P 85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
诊疗经过:入院后即给予大量清水(自来水)约5000ml口服反复催吐,吐出物先为胃内容物,至多次吐出物为清水后,停止催吐,催吐时间约2 h。凌晨5时送病人回病房,病人意识清,精神欠佳,考虑为反复催吐后引起的不适。清晨8时,病人及家属要求回家,医生查看并询问有无头晕或其它不适,病人回答:有点想睡觉。考虑是病人口服去痛片后引起的镇静、催眠作用,即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纳络酮注射液0.8 g静脉滴注,醒脑;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西咪替丁注射液0.4 g静脉滴注,保护胃黏膜;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3.0 g+维生素B6注射液100 mg+10%氯化钾注射液15 ml静脉滴注,补液。清晨9:00,病人意识清,精神尚可,无恶心、呕吐。11:30上述液体输入完毕,继续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注射液2.0,补液。13:08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微弱,查体:口唇及面部发绀,心率90次/min,律齐,血压120/80 mmHg,瞳孔散大约0.5cm。考虑为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13:10给予洛贝林注射液3mg静脉推注,13:11给予可拉明注射液0.375 g静脉推注,并行胸外按压,13:13给予洛贝林注射液3 mg静脉推注,13:14给予可拉明注射液0.375 g静脉推注,持续吸痰,减少口腔分泌物,13:20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入洛贝林注射液9 mg静脉滴注,可拉明注射液1.125 g静脉推注,查心率30次/min,心音低钝,继续行胸外按压,13:40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报告患者临床死亡。
解剖学诊断:①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双肺肿大,暗红色,镜下两肺播散性肺淤血,肺水肿(包括肿间隔水肿),片状肺出血,部分区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②多脏器淤血水肿,实质细胞变性:肝淤血,肝水肿(disses腔扩张),肝细胞水样变性及散在性脂肪变性;脑淤血、脑水肿,神经缺氧性改变;心肌溶血,心肌纤维水样变性,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右心间后脂肪浸润;多脏器(肾脏、胰腺、肾上腺、胃肠道等)组织自溶。主要病症: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原因:急性呼吸循环衰竭。
2 讨论
去痛片是基层医疗单位常用的一种复方解热镇痛药。其组方为:每片去痛片含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各0.15g,咖啡因0.05g,苯巴比妥0.001 5 g。4种成分的最小致死量依次为5,5,10,1.7 g[1]。因氨基比林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非那西丁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及肾衰竭,我国已于1982年将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的单方制剂淘汰,但含两药的复方制剂仍在使用,且作为非处方药应用广泛。
李尚林报道[2]其科室于1997-2003年间,曾救治一次性口服去痛片≥10片者37例,洗胃完毕后未给予呋塞米静脉滴注者,有5例发生急性水中毒(acute water intoxication,AWI)。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38岁,既往体健,无长期服药史,均因家庭矛盾而负气空腹吞服去痛片38~80片。5例患者均因洗胃后病情初步得到控制自动离院,30~40 h后,出现AWI症状而复诊,均符合水中毒的诊断标准。因抢救及时对症,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李尚林等认为[2]对于急性去痛片中毒,除常规治疗外,需特别注意:①在催吐、洗胃及输液各环节,严格限制液体入量。②病程中应注意尿量变化,必要时留置导尿。③为预防水过多乃至水中毒的发生,可在早期使用适量的强利尿剂或(和)甘露醇,但甘露醇不可长时间反复连续应用。
本例患者临床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符合解剖学主要诊断。该病是一种进行性呼吸窘迫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起病急,愈后差,病死率在50%以上。从解剖结果上看,本例患者存在多脏器水肿:肺水肿、肝水肿、脑水肿等,存在水中毒的证据,与文献报导有相似之处,水中毒可能正是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本例患者口服去痛片共计9片,所含各组分合计量均低于最小致死量,同服的2片土霉素,亦在给药剂量范围内,从剂量看,均不至于致死。患者自入院后,医院从催吐、洗胃、醒脑、保护胃黏膜、补液等方面给予了积极的治疗,但对水的代谢情况未给予足够关注,患者洗胃进液5 000 ml,输液约1500 ml,期间一直未给予利尿剂,患者尿量的有无及变化亦未能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致死后果的发生,可能与未及时使用利尿剂导致水中毒的发生有关,与患者的体质因素亦有一定关系。
教训:①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口服去痛片中毒后引起的水中毒现象,重视中毒早期利尿剂的使用;②本例患者口服去痛片剂量虽相对较低,但后果严重,提示临床在抢救过程中,避免因患者口服剂量相对低而麻痹大意,放松对患者全身体征的严密观察而导致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 陈世铭,高连永.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5,1176.
[2] 李尚林,彭 博. 一次性去痛片过量致急性水中毒5例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5,1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