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肝炎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作者:刘春华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 441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肝炎 心理分析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和改变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健康的方法和手段[1]。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各种压力增大,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会愈来愈多。然而,在社会繁荣,物质丰富的今天,接踵而来的是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袭,其中病毒性肝炎乃是当今危害人们健康的最大元凶之一。
        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目前我国已成为肝炎的高发区。由于该病的危害大,它已成为一个严峻的不可忽视的公共问题。现在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受感染的人约有15%~40%将发展成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肝癌[2]。在我国的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占有很大比例,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卫生与健康。由于乙肝患者心理压力大,对治疗不利,所以做好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应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范畴。
       1  心理状态的评估
        为了使心理护理具有科学性,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当患者入院时应对其采用主观观察法并询问交流法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措施,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是某一时间或某段时间里自我感觉的心理好坏状态,多包括平静、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心理问题的准确评估是优选心理护理对策的前提,必须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确定其性质(焦虑、抑郁、恐惧等)、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以及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优选心理护理对策,使心理护理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3]。
       2  不良心理分析
        2.1  焦虑恐惧忧虑心理    焦虑恐惧是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期待心理,这种消极的情绪,来自于本身疾病久治不愈的心理体验,是一种预感到威胁性刺激而无法应对的痛苦反应。焦虑是对某一特定的刺激引发的条件反应的结果,是后天习得的不良反应。据国外文献报道,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4]。恐惧绝望使重肝病人常表现出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特别是看到同类病人抢救或死亡时,都会给其他患者造成很大的恐惧感,甚至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2.2  自卑消极悲观心理    除学龄前儿童少见外,其他年龄组均常见。常常在交谈中发现,具有自卑心理的病人一般少言寡语,说话小心谨慎,造成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上普遍缺乏对肝炎传播途径的了解,对肝炎病人表现出过度的无原则的“避而远之”。社会、单位等的不理解,视肝病如瘟神,甚至在招聘工作时乙肝病人都被拒之门外。如建国以来首例因考生是乙肝小三阳而被取消录取公务员资格致浙江省人事厅被告上法庭的案例曾轰动全国。由此可见谈肝色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肝炎病人采取歧视态度,使病人产生孤独感和遗弃感,在社会上总感到低人一等,整日愁眉苦脸,不愿与人交谈,不积极配合治疗。另外由于治疗药品费用昂贵,加之治疗时间较长,使许多家庭坠入贫困,甚至举债。特别是自费患者思想压力巨大,加重了自卑消极悲观厌世心理,导致病情加重。
        2.3  易怒心理    祖国医学把人的各种情态归纳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对人体健康有不同影响,其中怒则伤肝。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泄,喜条达,伸展,而肝病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气滞化火,肝经郁火的病理表现。由于目前治疗肝炎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病人久经治疗,化验指标长期不能转阴,加上工作、家庭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常表现为情绪易激动,动辄就对医务人员或家属发脾气,事后又后悔。特别是重肝病情发展快,来势凶猛,自觉症状明显,使患者表现出恐惧不安的情绪,惟恐病情加重,而出现急于求成、希望药到病除的心理。若未达到自己预期效果,则表现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失眠等。将治疗效果归因于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低,工作不负责任所致。此种情绪如不及时纠正,正确引导,可加重病情,使疾病更加恶化。
        2.4  自尊的敏感性增强    人的价值观和自尊心是紧密相连的,自尊与自强是完整人格的优良品质。由于肝病患者在单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使患者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受到伤害。隐瞒病情,不愿将病情告知单位,但又渴望同事们的探望和关心。自尊心过于敏感,常常因同事的一句无意之言而引起反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治疗。
        2.5  对药物盲目依赖心理    目前治疗肝病的药物品种繁多,病人通过各种渠道如:医学书籍、网络、电视、药品广告及患者互相交流等,了解到许多治疗肝病的药物,错误地认为:“用药比不用药好,多用比少用好,任何治疗肝病药物只要用药总会有效果”,实行“药海战术”。在没有医生、药师指导下盲目自购药品,进行自我药疗。殊不知这种行为不但不利于疾病治愈,反而加重肝脏负担,其结果适得其反。
        2.6  否认心理    多见于症状轻微的患者中一些老病号,认为自己“并没有病,怎么会得上这种病。”病人对自己患有肝炎的现实难以接受,常除表现出不按时服药,忘记服药或未经医生允许自行减量服药及依从性较差。这种心理表现的患者对疾病不予以重视,久而久之耽误治疗,使病情加重。此外,由于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个体心理素质存在差异,肝炎病人在心理活动上除有共性外还有个性差异。在临床中应根据病人情况具体分析,准确掌握病人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修养,提高患者信任度与依从性重症护理是指对病情不稳定,有恶化可能的病人的护理,需要给予大量的干预和监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坦诚老实、热情细心、随和、善良、聪明、正直、自信、灵敏、富于想象力,有同情心和关心他人的品质,病人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心中的苦恼、感受、情感、隐衷甚至是隐私。因此,护理人员在接待病人时表现出助人为乐的品格是取得患者信任和与患者建立良好互患关系的关键。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3.2  尊重病人,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    现代护理新理念中整体护理的宗旨体现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核心所在[5]。护理人员要在采取个性化护理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体现尊重人、关怀人的护理理念。病人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能把他们看作是一个单纯患病的生物体。在工作中对待病人要亲切、有耐心和同情心,要给予体贴、安慰,不能歧视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应尽量避免不良的语言刺激,使其感到温暖,减轻病人精神负担。
        3.3  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对于重肝患者除给予良好的住院环境外,还应对焦虑恐惧的患者进行正确引导,积极暗示,使其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既来之则安之,处病不惊。对悲观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表现出最大的同情心,帮助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消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情绪。同时积极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培养兴趣,树立信心,使其看到治疗疾病的希望。
        3.4  重视患者用药心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根据病情确定用药方案,注重病人用药特点,在不影响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尽可能用疗效高、副作用小、廉价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富裕患者可选择毒副作用小,较高档次药物进行治疗,即显示了患者的财力,又满足了其高贵身份的心理需求。但也不可盲目滥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在治疗护理的过程中,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临床实践证明,对肝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手段配合药物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疾病的康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心理护理是配合临床治疗,以病人为中心,进行人性化服务,提高医护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陆 斐,胡福山. 护理心理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4.
       
       [2] 王瑞芳,王忠娥,雷静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24.
       
       [3]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7:238.
       
       [4] Carrlo B T,Kathol R G,Noyes R J,et al.Screening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cancer patients using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J].Gen Hosp Psychiatry,1993,15(1):69.
       
       [5]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A):99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