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4400例当代名中医医案的脉象分布频数分析
作者:陈涛,陈茂华,梁嵘    
作者单位:(1.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运用中医医案OLAP系统,对4400例名医医案的脉象进行概率统计及与病因病机、病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脉象中复脉的出现频率要远大于单脉。两者之比为4.27∶1。在单脉病案中以细脉、弦脉、数脉、沉脉、滑脉、弱脉、浮脉、濡脉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复脉病案中则以沉细脉、弦滑脉、弦数脉出现的次数较多;迟脉不是寒证主脉;数脉在外感病中也主风证;虚证多细脉;弦脉为肝胆病的主脉,且湿热为患亦多见。
       【关键词】  医案;脉象;OLAP系统
       本课题将中医医案与中医的脉诊理论相结合,通过建立基于互联网中医病案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简称OLAP)系统,并借助该系统对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等著作中收集的269位医家共4 400个案例进行实例研究,从而了解当代名医大家对于脉诊的认识,脉象与病因病机、病证的相关性,准确把握传统诊察方法的指征和规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研究。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来源本课题是将董建华、王永炎主编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一书中所提出来的自1949年以来全国各地的269位著名的中医专家作为当代名医,随机选取其经典的4 400个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具有样本量大、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年龄分布均匀(正态)、病种齐全等特点。
       1.2  病案纳入标准在入选的医案著作中凡具备性别、年龄、病名、辨证及分析、具体症状描述、舌象、脉象的病案为纳入范围。
       1.3  病案排除标准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不纳入此次研究:①病例中未记载明确病名、没有证候分析(或证型名称)者;②患者临床表现描述过少,难以印证其辨证结论者;③在不同医案著作中出现患者姓名及病情雷同,有相互重复嫌疑的病案;④不具备可供分析的脉象的病例。
       1.4  脉诊医案的记录及统计分析将医案原始文献编号后输入计算机转化为电子文档,并将医案中有关诊疗具体经过摘出、编码,包括病案序号、所在原始文献的位置、患者性别、症状、病名、病位、病因病机、证候、辨证方法、舌诊、脉诊、治法以及科别等内容。
        以第5版《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教材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编的《中医病证分类编码》为标准,设计33个项目,346个主要统计指标(分析因子)。其中:
         
       外感病因病机分为风、寒、暑、湿、燥、火等14类。
        内伤病因病机分为食积、劳倦、情志、气滞、中毒、阴虚、先天精血不足、意外所伤等24类。
        病证分为外风证、实寒证、暑证、湿证等107个证候。
        脉象以《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所述的28种脉为参考标准。即浮、沉、迟、数、洪、微、细、散、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紧、缓、革、牢、弱、濡、伏、动、促、结、代、疾共28个因子。
        借助自行开发的OLAP系统,进行参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内容有:医案中脉诊总体应用状况和概率;名种脉象出现的几率;脉象主病主证的集中趋势和符合度等。
       2 结果
       2.1  脉象信息的总体分析据统计,有脉象的医案共有4024个,占所有医案(4400个)的91.45%。其中,单脉出现763次,占脉诊医案的18.96%;复脉出现3261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81.04%。
       2.2  脉象类别统计4 400个医案中共有25种脉象记载。细脉出现1 779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44.23%;弦脉出现1685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41.89%;数脉出现1461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36.33%;沉脉出现906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22.53%;滑脉出现834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20.74%;弱脉出现242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6.02%;浮脉出现214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5.32%;濡脉出现208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5.17%;缓脉出现195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4.85%;涩脉出现141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3.51%;虚脉出现137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3.41%;迟脉出现73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1.82%;结脉出现70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1.74%;代脉出现67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1.67%;洪脉出现64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1.59%;微脉出现53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1.32%;实脉出现24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60%;促脉出现23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57%;芤脉出现17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42%;短脉出现14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35%;长脉出现10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25%;疾脉出现8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20%;伏脉出现7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17%;动脉出现4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10%;革脉出现2次,占所有脉诊医案的0.05%;无散、牢、紧脉的记载。
       2.3  脉象特征与病因病机的关系对4 400个医案中的25种脉象(浮、沉、迟、数、洪、微、细、虚、实、滑、涩、长、短、弦、芤、缓、革、弱、濡、伏、动、促、结、代、疾)和5种复脉(沉细、弦滑、弦数、弦细、细数)与外感病因病机和内伤病因病机的关系作了统计分析,限于篇幅仅列8种常见单脉和5种复脉的统计结果 ,见表1~2。各分析因子按在同类脉象医案中比例的大小排序,取前3位。
       2.3.1  单脉与外感病因病机和内伤病因病机的关系对各脉象排序在第1、第2位的病因病机统计结果表明,在外感病因病机中,风邪多见浮脉、弦脉、数脉、弱脉;寒邪多见细脉、沉脉;暑邪、湿邪多见濡脉;风温多见数脉。在内伤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多见细脉、沉脉、弱脉;阴虚多见弦脉、数脉;湿热多见滑脉、濡脉、数脉;气滞多见弦脉;风痰多见滑脉。见表1。表1  当代名医4400例医案中各类单脉与病因病机的关系分析(略)
       2.3.2  复脉与外感病因病机和内伤病因病机的关系对各脉象排序在第1、第2位的病因病机统计结果表明,在外感病因病机中,沉细脉和弦滑脉都主寒邪、风邪;弦数脉和弦细脉均主风邪、疫邪;细数脉主风邪、风温。在内伤病因病机中,沉细脉主阳虚、气虚;弦滑脉主湿热、风痰;弦数脉主湿热、阴虚;弦细脉主阴虚、淤血;细数脉主阴虚、气虚。见表2。表2   当代名医4400例医案中各类复脉与病因病机关系分析(略)
       2.4  证候与舌脉象关系分析对4400例医案中由不同辨证方法(八纲辨证、病因病机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下产生的107个证候的脉象作概率统计,计算各个证候中舌脉象出现比例,借以了解脉象主证的集中趋势,现选取部分与传统理论有差异的统计结果介绍如下:
       2.4.1  寒证与迟脉
       2.4.1.1  实寒证外感实寒证:34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34例,其中迟脉2例,占5.88%。
        寒湿困脾证:58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53例,其中迟脉2例,占3.77%。
        寒痰阻肺证:37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34例,但无迟脉记载。
        寒滞肠胃证:例数太少,无法统计。
        寒滞肝脉证:例数太少,无法统计。
       2.4.1.2  虚寒证胃阳虚证:26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24例,其中迟脉5例,占20.83%。
       
       心阳虚证:46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42例,其中迟脉9例,占14.29%。
        脾阳虚证:89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79例,其中迟脉6例,占7.59%。
        肾阳虚证:116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110例,其中迟脉8例,占7.27%。
        心肾阳虚证:30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28例,其中迟脉4例,占14.29%。
        脾肾阳虚证:171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167例,其中迟脉6例,占3.59%。
        总寒证(八纲)迟脉占寒证脉象的2.89%。
        综上分析:迟脉不是寒证的主脉。
       2.4.2  虚证与细脉对35个虚证的细脉出现率进行了统计。细脉出现率排序第1的有:肾虚水泛证(80.77%)、肾气不固证(79.69%)、肾精不足证(78.85%)、肺肾气虚证(77.78%)、胃阴虚证(77.14%)、肝血虚证(75%)、肺阴虚证(72.73%)、肾阴虚证(72.36%)、心脾气血虚证(72.22%)、肺气虚证(70.45%)、肝肾阴虚证(69.47%)、心气虚证(65%)、脾虚气陷证(62.50%)、血虚证(62.20%)、气虚证(62.10%)、脾肾阳虚证(61.68%)。脾不统血证(60.71%)、气血两虚证(59.51%)、脾肺气虚证(58.82%)、胃气虚证(58.62%)、脾气虚证(53.94%)、心阳虚证(52.38%)、心血虚证(50%)、心阴虚证(50%)、脾阳虚证(41.77%)、胃阳虚证(33.33%)。共27证,占虚证总数(例数少的除外,共34证)79.41%。
        细脉出现率排序第2的有:肝阴虚证(58.82%)、肺肾阴虚证(52.94%)、津亏证(50%)、心肾阳虚证(50%)、肝郁脾虚(42.79%)、心阳虚脱证(37.50%)。共6证,占虚证总数(例数少的除外,共34证)17.64%。不出现细脉:肾阳虚证。占虚证总数(例数少的除外,共34证)2.94%。另有肠燥津亏证、心肺气虚证、心肝血虚证因例数太少不作统计。可见虚证与细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2.4.3  肝病与弦脉对11个肝的病证中弦脉出现率进行了统计。
        出现率排序第1的有:肝阳上亢证(85.71%)、肝火犯肺证(84.62%)、肝阴虚证(84.31%)、肝火炽盛证(77.78%)、肝胃不和证(77.78%)、肝胆湿热证(75.31%)、肝郁气滞证(69.65%)、肝风内动证(67.33%)、肝郁脾虚证(64.41%)。共9证,占肝病证总数(例数少的除外,共11证)81.81%。
       
       出现率排序第2的有:肝肾阴虚证(53.44%)、肝血虚证(37.50%)。共2证,占肝病证总数(例数少的除外,共11证)18.18%。另有寒滞肝脉证、心肝血虚证因例数太少不作统计。可见弦脉与肝的病证关系密切。
       2.4.4  湿热证与弦脉的关系肝胆湿热证:89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的81例,其中弦脉61例,占75.31%;湿热蕴脾证:84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的78例,其中弦脉40例,占51.28%;肠道湿热证:58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的51例,其中弦脉25例,占49.02%;膀胱湿热证:44例医案中有脉象记载的41例,其中弦脉20例,占48.78%;可见弦脉在4种湿热证中出现率较高,其中弦脉在肝胆湿热证、湿热蕴脾证和肠道湿热证脉象排序均为第1,膀胱湿热证为第2。
       3  讨论
        在所有的脉象记载中,复脉的出现频率要远大于单脉,两者之比为4.27∶1,提示疾病的变化之于脉象表现也是细微复杂的,临床诊断中应注意仔细辨别。在单脉病案中以细脉、弦脉、数脉、沉脉、滑脉、弱脉、浮脉、濡脉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复脉病案中则以沉细脉、弦滑脉、弦数脉出现的次数较多。这与脉象对应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是分不开的。
        在单脉与病因病机的统计中,数脉所见的外感病因病机,排在前3位的是风邪、风温和疫邪;在内伤病因病机中,排在前3位的是阴虚、湿热和实热。数脉主热证,亦可主虚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张景岳说:“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脉在外感病中也主风证,风邪致病脉多数,在本案所调查的76例外风证中有50.6%的证见有数脉。另外还发现气虚证、血虚证出现数脉的几率很高,这种虚数脉在临床诊病中要跟实数脉加以鉴别。
        一般认为,迟脉主寒证,但对4 400例医案中所有寒证的统计表明,其迟脉在寒证中的出现率仅为2.89%。无论是虚寒证,还是实寒证,迟脉的排序都相当靠后。对迟脉形成的病因病机统计表明,迟脉的主病相当分散,排在前3位的是:淤血、血虚和气滞。弦脉主肝胆病、诸痛症及痰饮,在本统计中得到了验证,在肝胆所主的各个证候及痰饮所主的各证中弦脉的出现率总是排在第1位,如肝阴虚证见弦细数脉、寒滞肝脉见弦迟脉、胆郁痰扰证见弦细滑脉,痰火扰神证见弦滑数脉等。此外,弦脉还主湿热,在弦脉所主内伤病因病机统计中,湿热排在前3位,肝胆湿热、湿热蕴脾、肠道湿热、膀胱湿热等证弦脉均为主脉。
       
       细脉在各种证候中的出现率最高,经统计107个证中有93个证中的细脉出现率排在前5位,39个证细脉排在第1位,几乎所有的虚证(气、血、阴、阳诸虚)都会出现细脉,且细脉出现率排在第1或第2位。由此可见细脉主虚证的理论十分正确。
        值得一提的是,虚脉本主气血两虚,是无力脉的总称,但本统计表明该脉在“燥证”中出现的几率较高,在外燥证和肠燥津亏证中达50%,在燥邪犯肺证中达25%,而在气虚、血虚和气血两虚证中且少见。
        由于临床病情错综复杂,相兼复合脉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弄清复合脉象的主病,对于丰富脉诊理论,验证“相兼脉象的主病等于各组成脉象主病的总和”这一论断是否正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复合脉中,沉细脉的外感病因病机排在前3位的是寒邪、风邪和火邪,内伤病因病机排在前3位的是阳虚、气虚和阴虚;弦滑脉的外感病因病机排在前3位的是寒邪、风邪和湿热,内伤病因病机排在前3位的是湿热、风痰和淤血;弦细脉的外感病因病机排在前3位的是风邪、疫邪和寒邪,内伤病因病机排在前3位的是阴虚、淤血和情志。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