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牛丽颖,崔力剑,刘娇,窦玉红,李清,王鑫国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区别。方法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1,5,10 μm)及常规粉(150 μm)按2.5 g生药/kg连续灌胃给药10 d后,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发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观察注射垂体后心电图变化、血清及心肌SOD,MDA含量,血清CK,LDH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的动物数明显减少,可增加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及心肌SOD活力,降低血清及心肌MDA含量,降低血清LDH活力。结论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1,5,10 μm)均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均优于蜈蚣常规粉(150 μm)。
       【关键词】  蜈蚣; 超微粉; 垂体后叶素; 心肌缺血
       超微粉碎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蜈蚣属陆生节肢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全虫入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蛋白质类物质,水煎易破坏其活性成分,故目前多以散剂或胶囊入药。我们的前期工作表明,蜈蚣可通过调节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平衡,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1],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内皮细胞的增殖,而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2,3]。但是将其超微粉碎后,其药效如何变化,尚未见研究和报道。为观察超微粉碎对蜈蚣药效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系列受试物(1,5,10,150 μm),均由合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提供,使用时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备用;硝苯吡啶(10 mg/片),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040408,使用时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配成所需浓度的混悬液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南京新天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0401。
       1.2  动物SD大鼠(二级),体重180~200 g,雄性,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冀)20031003,动物饲料亦由该中心提供。
       1.3  试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丙二醛(MDA) 测试盒、肌酸激酶(CK)测试盒、乳酸脱氢酶(LDH)测试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1.4  仪器RM-6280智能八道生理记录仪,成都仪器厂。
       1.5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蜈蚣超微粉(1 μm)组(2.5 g生药/kg)、蜈蚣超微粉(5 μm)组(2.5 g生药/kg)、蜈蚣超微粉(10 μm)组(2.5 g生药/kg)、蜈蚣常规粉(150 μm)组(2.5 g生药/kg)及阳性药硝苯吡啶组(12 mg/kg)。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1次/d,容量为1 ml/100 g体重,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25%乌拉坦麻醉,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0.5Iu·kg-1·(10 s)-1,诱发冠脉痉挛性心肌缺血,用八道生理记录仪记录Ⅱ导心电图,观察注射垂体后即刻,15 s,30 s,1min,2min,5 min心电图变化,以T波、ST段改变或P-R、Q-T间期延长判断缺血程度(判断标准:第1期: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即刻到30s,T波升高、ST段抬高超过0.1 mv;第2期:T波低平、双相、倒置,心率变慢,P-R及Q-T间期延长)。实验结束颈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磷酸激酶(CK)活性;处死大鼠,取出心脏,用冰生理盐水制成10%匀浆,测定心肌超氧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
       1.6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采用SPSS软件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间差异情况。
       2  结果
       2.1  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 
       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见,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1,5,10 μm)组心电图出现的缺血动物数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表明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超微粉1,5,10 μm粒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1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的影响(略)
       2.2  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MDA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2 。从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SOD活力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MD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降低(P<0.01)。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1,5,10 μm)组大鼠SOD活力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升高(P<0.01),MDA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P<0.01),且作用均优于常规粉组(P<0.05)。表2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SOD,MDA的影响(略)
       2.3  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SOD,MDA的影响 
       结果见表3 ,从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心肌SOD活力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MD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降低(P<0.01);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1,5,10 μm)组大鼠心肌SOD活力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升高(P<0.01),心肌MDA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P<0.01),且作用均优于常规粉组(P<0.01)。表3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SOD,MDA的影响(略)
       2.4  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LDH活性的影响  
       结果见表4,从结果可见,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LDH活力明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升高(P<0.01)。蜈蚣不同粒径超微粉(1,5,10 μm)组大鼠血清LDH活力均明显较模型对照组大鼠降低(P<0.01),作用均优于常规粉组(P<0.01);各组大鼠CK活力均无明显变化。表4  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LDH的影响 (略)
       3  讨论
        蜈蚣已有两千多年的入药历史,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两类有毒成分——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d-羟基赖氨酸;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苯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酸以及Mg,Ca,Zn等微量元素[4,5]。因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蛋白质类物质,水煎易破坏其活性成分,故目前多以散剂或胶囊入药。
        现代药学研究认为,中药疗效与其中所含有效成分的溶出度有很大关系。由于蜈蚣目前多打粉入药,常规粉(150μm)中细胞聚集程度较大,不利于服用后细胞的溶胀、破裂,从而影响了细胞内有效成分的释放。超微粉中细胞聚集程度较小,破壁细胞比例大,服用后细胞的溶胀、破裂速度快,能加速细胞内有效成分的释放,并使细胞内有效成分释放程度增加。破壁细胞比例受颗粒大小影响较大,但当颗粒的粒径达到一定程度时,破壁细胞比例增长速度就会减小。蜈蚣是传统的动物类中药,这类中药中有效成分多为蛋白质等生化成分,煎煮对其有效成分破坏较大,传统入药方式为粉末入药,其粒径对疗效的影响在中草药现代研究中尚未深入考察。
        本实验观察了蜈蚣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不同粒径的超微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粒径蜈蚣超微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均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经组间比较可见,超微粉1,5,10 μm粒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优于常规粉对照组,因此从节能、经济方面考虑,以10 μm粒径入药是最经济,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司秋菊,王鑫国,王亚利,等. 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1):5.
       
       [2]司秋菊,王鑫国.蜈蚣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6):28.
       
       [3]司秋菊,王亚利,王鑫国,等.实验研究蜈蚣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2):1.
       
       [4]方 红,邓 芬,王克勤.多棘蜈蚣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7,32(4):202.
       
       [5]方 红,邓 芬,严宜昌,等.黑头蜈蚣的化学成分[J].中药材,1999, 22(5):22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