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车武, 王珺, 张婉, 崔箭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通过分析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与科技发展现状,看到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在理论体系,教育模式、学科特色、硬件设施、软件配套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整合各地中医药类高校和民族类高校资源优势;加快与现代科学技术交叉;加快标准化进程;加大国家投入等建议,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加快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事业迅速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医学 高等教育 现状及问题 对策
       Problems and According Solutions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Ethnic Minority
       CHE Wu, WANG Jun, ZHANG Wan, CUI Jian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Institute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al,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the ethnic minority have been shown in the theoretical systems, educational practices, course characteristics, facilities, hardware and software supports by analyzing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we suggest that integrate the advantageous resource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ethnic minorities colleges nationwide;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the government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ethnic minorit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ethnic minorities.
       Key words:Traditional medicine of ethnic minorities;  Higher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problems;  Solution
       
       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交叉学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本文讨论,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完善的高等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是关乎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大国发展的关键问题。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民人口素质,医疗水平,教育水平。
       1  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现状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两类高等院校里,一类是各地方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一类是各地方的高等民族类院校中,现今尤其以各地方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为主。这是长期以来,中医药与民族传统医药“长兄为父”的发展模式所导致的[1]。
       
       由于各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多以中医药为根本发展目标,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只是位于“附庸”的地位,所以,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虽有一些发展但成效并不明显,这是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里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各地高等中医院校的高等医药教育体系完善,理论教育健全,实验设备、实验场地以及相关的临床医院实践基地都比较配套、先进,借助中医药类高等院校来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途径。除了各地方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外,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高等教育院校,还有各地方的民族类院校。各地方高等民族类院校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具有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历史学、民族文化学的优势,而且大部分民族类高等院校都在少数民族特定聚居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区资源优势明显,所以是非常适合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只是,各地方民族类院校大都以文科为主,发展医药学这种理工类学科的难度比较大。而且还缺乏配套教材、师资、实验场地,实践场所的配套,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加大投入就可以完成的。各地方民族类院校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达到系统化、体制化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体系。
       
       现今高等教育中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教育与先进科技结合的并不是很紧密,原因有很多,一是因为传统的传承模式,如结合不同宗教的传承、口授传承、子承父业、家族方式经营等,这些模式就决定了许多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没有文字记载,有些验方秘不外传等,大大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与现代化医药科技相结合。二是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级科研人员少,科研经费少,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产业化程度低。
       1.2  存在问题
       1.2.1  起步晚,起点低
       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的起步晚,虽然早在解放前就已经有民族类高等院校的成立,但是建国后的几十年的发展中,关于特定方向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还是滞后,而且只在各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等院校中有零星发展,并没有一所真正的高等专门院校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也就限制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在中国民族医药学中的发展。导致了各地方偏重中医药的理论研究及发展,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少数民族医药学。加上有些少数民族医药理论体系的不完善,甚至有些民族根本就没有文字传承,这就更加剧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在中华大地上发展的困难度[2]。
       1.2.2  地区差异较大
       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在中国周边省份,离中国传统的中原地区相对遥远,而且多是环境恶劣,比如沙漠、高原、寒带苔原,热带雨林等等,所以地理区域决定了经济的发达程度,也就限制了各地方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解放后,开始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都建设在大中城市里,这又造成了少数民族医药的发展基本脱离了本来的自然环境因素模式,更有甚至脱离了本来的人文环境,给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更为不利的局面。
       1.2.3  社会认同度不足
       在当代高等医疗教育体系中,现代化是发展方向,想要走出国门,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也是必然要求。所以在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学发展中都面临着和我国同样的问题,就是民族特色的医药学的社会认同度不足。诸如没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执业教育、行业标准、从业标准规范、考试制度、行业协会、继续教育的缺少等。这一切都导致了社会国民对于少数民族传统医学认识的不足,信任度不够。
       1.2.4  特色不够鲜明
       中国的多民族国情特色,造就了各地不同民族传统医药跟随地域特点所发展的具有独特专攻方向的民族医药理论体系。比如藏医药学多与密宗佛教结合,且藏族生活在高原,对高原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又如,朝鲜族久居寒冷地区,对于滋补药物,滋补方式有独到的见解。壮族苗族居住在热带雨林,对于湿热以及毒药解毒药的了解甚为丰富。发展各个民族的特色医药是当今在建设高等级民族传统医药教育所要寻求的一条大路。只有突出鲜明的特色,才有助于发展各个民族的传统医药,拉动本民族的其他医药学文化。
       1.2.5  所赋予的责任重大
       当前的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发展肩负的责任重大,其中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有药材的自然资源;传承特色医学治疗方法,药物采集加工技法;结合现代化医疗技术、现代药物技术,医疗体系与药物化学、分子学水平的标准化;挖掘尚未能够完全整理的医药学的理论、医药秘传等的重任。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必须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高能力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少数民族医学人才[3]。
       2  对策与解决办法
       2.1  整合与结合
       首先要整合全国各个高校的优势项目于一体,结合地方中医药大学的少数民族医药学科的优势项目与各地方高等民族大学的民族学、民族语言学、民族史学、民族文化学这类民族学科,充分发挥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类学科的基础学科优势,吸收各地中医药大学的零散民族医药学研究,达到立足于民族学科基础上的拓展民族医药学的发展思路。
       2.2  人才教育模式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医药必须要进行少数民族医药人才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才是发展民族医药的基石与链条。这就需要把旧有模式下的有经验技术而无高级专业素养的技术型人才与从现代医疗高等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但是没有民族医药学实践临床经验的学术性人才相结合。既要保证传统经验技术的不流失,又需要让民族医药学者接受系统的体制化的高等教育。才能最后达到,民族医药学所需要的既要有现代高等医学知识素养,又要有民族医药学实践经验的现代化的高级民族医药学人才。
       2.3  增加社会认同,增进人民群众对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了解需要增加职业教育、执业教育;行业标准、从业标准规范的建立,既有模式下培养人才的继续教育;行业考试制度,行业协会的建立完善,在整个社会认同度不足的背景下提升民族医药在中医药体系内甚至在整个医疗体系内的社会认同度,真正达到与中医药及现代西方医药学同等地位的目的。
       2.4  创新性的开展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必然需要经历从原始到现代的过程,这也是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结合现代医药学知识,前沿科技,利用少数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医药丰富内涵、智慧结晶,开发出新的结合当今医药学技术的产品,比如利用天然药物化学,提取新的单一化学药物单体;结合现代药剂学,改进制成新型的传统药物剂型;寻找民族特有传统药物中的特有药理学特性等等。医学方面改进医疗体制,吸收完整的卫生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使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现代化、科技化。
       2.5  加快标准化进程现代世界范围内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不能缺少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标准化。少数民族医药如果想要发展壮大,就一定需要走标准化的道路,这也是少数民族医药学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少数民族医药学高等教育联系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纽带。除了具有医学体系的标准化,更要有药学体系的标准化,尤其以药学的标准化更为具体,建立少数民族药学的数据库,从植物学、分析化学、炮制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方面逐个标准化。最终达到完成一套国际认同的少数民族药学体系[4]。
       2.6  国家扶持,加大投入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医学高等教育的扶持与投入。推行更优惠的教育科研政策,实行更宽松的科研教学氛围,鼓励少数民族地区自主开发自主创新,对于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地的高等教育更要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教育水平,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区自然资源,最终树立共同富裕的和谐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诸国本.中医药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795.
       
       [2]戴斌,丘翠嫦.中国民族医药的发展的概况及其前景[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16 (3) : 1.
       
       [3]邵松歧.中国民族医药发展的机遇和商机[J].医药世界,2004,9 :54.
       
       [4]郑进,楚更五.加强民族地区中医理论研究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3):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