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芷根头痛安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振山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对芷根头痛安胶囊在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作出进一步评价。方法将144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给予芷根头痛安胶囊;对照组72例,给予镇脑宁胶囊。观察治疗前后,芷根头痛安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伴发中医证候改善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偏头痛中医证候积分(1.9±0.7)明显低于对照组(2.9±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芷根头痛安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确切、改善中医证候效果显著。
       【关键词】  偏头痛 芷根头痛安胶囊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表现为周期性、发作性偏侧或双侧头痛,伴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芷根头痛安胶囊是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及开发前景的中药制剂,我们进一步观察了其疗效、起效时间及改善中医证候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144例,均为2007-06~2008-04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内一疗区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西医偏头痛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男35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岁;对照组72例,男女各36例,平均年龄39岁。
       1.2  诊断标准及病例排除标准[1]
       主症:头痛,跳痛,或痛有定处。兼症: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畏寒遇冷尤剧。舌象、脉象:苔薄白,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紧和/或弦涩。主症必备,兼症具备2项,结合舌象、脉象1项,即可诊断。符合纳入病例标准,但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予以排除:①临床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如感染性、中毒性、癫痫性、颅内占位性头痛,脑血管畸形;眼底病及五官科疾病;②长期服用止痛药或止痛药依赖者;③头痛程度积分3分以下;④近1月服用可能有预防头痛发作作用的药物(如西比灵、尼莫地平、心得安、麦角胺咖啡因、阿米替林、丙戊酸钠等);⑤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等类型;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者;⑦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ALT>60 u/L者,肾功能异常者,严重精神病患者;⑧患者3个月内参加了其他临床试验;⑨过敏体质者。
       1.3  证侯疗效判定标准[2]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为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为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治疗组口服芷根头痛安胶囊(0.32g/粒,由山东新时代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50306,药检证书号:050306)。3粒/次,3次/d,疗程4周。
       2.1.2  对照组口服镇脑宁胶囊(0.3g/粒,由山东新时代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50108, 药检证书号:2005008)。5粒/次,3次/d,疗程4周。
       2.2  统计学处理 
       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年龄、病程、病情与疗效的关系采用相关性检验。
       3  结果
       3.1  治疗后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   治疗后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略)
       3.2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偏头痛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结果见表2。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芷根头痛安胶囊、镇脑宁胶囊治疗头痛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芷根头痛安胶囊较镇脑宁胶囊在治疗头痛上更有疗效。表2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比较(略)
       4  讨论
       
   
       中医认为,风寒之邪侵入,导致经脉挛急,经络失疏故不通,不通则痛导致偏头痛的发生,由此而立疏风散寒之法;风寒不散,久居体内,导致营卫涩滞,加之脉络不畅或不通,瘀滞由此而生,因此将活血化淤通络作为本病的又一治疗大法,与前者相和共同指导治疗,正如《读医随笔·虚补实泻论》所云:“叶天士谓久病必治络,其所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均有瘀凝,故致病气缠延不去,疏其血络而病气可尽也”。由此确立了疏风活血、通络止痛的治则治疗偏头痛。
       
       从对144例偏头痛患者临床实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在改善头痛中医证侯上还是在治疗头痛起效时间上,服用芷根头痛安胶囊都明显优于服用镇脑宁的患者。虽然二者对外感头痛均有较好疗效,但镇脑宁对久病头痛者效果不如芷根头痛安胶囊。其原因可能为:① 因为芷根头痛安病机中更加突出了“久病致瘀”的理论,方由法立,组方之中亦把祛淤法贯彻始终;② 在临床上注意淤的其他体外表现,如痛处固定,时如针刺,这些不但更加支持久病致淤,也为治疗指明了方向;③ 芷根头痛安胶囊组方上亦将祛风寒,活血化淤二者兼顾,双管齐下,既驱散稽留之外淫,又祛除久存之淤血。《兰室秘藏· 头痛门》:“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本方在驱邪之中,不忘活血去淤,加入活血之川芎,搜风通络之蜈蚣、黑蚂蚁,正合“久病致淤,久病入络”之病机。综上所述,芷根头痛安胶囊立法、组方证据可靠,配伍得当,临床疗效显著,确为治疗偏头痛(风寒挟淤证)的有效中成药。
       【参考文献】
           [1]宋立公,郝军.中医治疗偏头痛(1995~1999年)文献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3):195.
       
       [2]许明,方泰惠,徐立.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病因与病机的认识[J].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3):16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