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对驱风油中薄荷脑等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作者:杜凯,吴文兵,王辉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妇幼保健院 436000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 435000;湖北省黄石市普仁医院 435002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建立驱风油搽剂中的薄荷脑、桉油、水杨酸甲酯、樟脑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方法。方法运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毛细管柱PEG-20M,30m×0.32mm×0.25μm,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200℃。结果桉油在1.04~3.42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樟脑在0.35~1.35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薄荷脑在1.45~5.37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水杨酸甲酯在0.35~1.35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驱风油 薄荷脑 桉油 水杨酸甲酯 樟脑
驱风油是收载于部标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 2002-12-16修订为中成药地方标准升国家药品标准,由薄荷脑、桉油、水杨酸甲酯、樟脑组成。为了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本实验用气相色谱法内标法对薄荷脑、桉油、水杨酸甲酯,樟脑4组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现报道如下。
1 器材
1.1 样品来源驱风油,湖北省黄石卫生材料药业有限公司新产品,批号: 050301,050302,050303,050304,050305。
1.2 对照品来源薄荷脑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批号:728-200106;樟脑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批号:747-200106;水杨酸甲酯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批号:707-200106;桉油精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批号:788-9202。
1.3 仪器与试剂Mettler Toledo Al204型电子分析天平;岛津GC-14C(岛津苏州);浙江大学N2000色谱数据工作站;试剂:环己醇,正己烷,色谱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毛细管柱PEG-20M,30 m×0.32 mm×0.25 μm(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隔膜吹扫流量10 ml/min;载气流量1 ml/min;分流比50∶1;进样口温度180℃;检测器温度200℃;进样量1 μl。
2.2 校正因子测定取环己醇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制成每毫升含10 mg的溶液,作为内标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40 mg、桉油精对照品24 mg、水杨酸甲酯对照品30 mg、樟脑对照品10 mg,精密称定,置10 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2 ml,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1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计算校正因子。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0.2 g,精密称定,置10 ml量瓶中,精密吸取内标溶液2 ml,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4 专属性试验按工艺制备方法制备4批分别不含桉油、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的空白样品,按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制备阴性样品溶液,检测,供试品色谱中,呈与对照品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结果表明空白样品无干扰。
2.5 定量限将溶液逐步稀释后进样1 μl,稀释至信噪比S/N=10时连续进样5次,测定,RSD为1.03%。此时进样浓度为0.01 μg/ml,进样量为0.1 ng。
2.6 检测限将溶液不断稀释,至峰高为基线噪音的3倍,此时进样浓度为0.006μg/ml,进样量为0.1ng。
2.7 线性实验精密称取环己醇1.007 9 g,加正己烷至100 ml,作为内标溶液母液。分别按照表1对照品取样5份,各精密加入内标溶液母液2 ml,用正己烷稀释至10 ml,摇匀,精密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结果见表1。表1 线性实验对照品取样量(略)
2.7.1 桉油线性回归方程Y= -0.044 8X+ 2.011 8,r= 0.999 8,n=5。结果表明桉油浓度在1.04~3.42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内标环己醇2.02 mg/ml与桉油对照品在1.12~4.23 mg/ml范围内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2 樟脑线性回归方程Y= -0.481 3X + 7.745 4,r = 0.999 9,n=5。结果表明桉油浓度在0.35~1.35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内标环己醇2.02 mg/ml与樟脑对照品在1.12~4.23 mg/ml范围内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3 薄荷脑线性回归方程Y= -0.016 8X + 1.199 3, r = 0.999 7,n=5。结果表明桉油浓度在1.45~5.37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内标环己醇2.02 mg/ml与薄荷脑对照品在1.12~4.23mg/ml范围内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4 水杨酸甲酯线性回归方程Y= -0.024 2X + 1.705 8,r = 0.999 8,n=5。结果表明桉油浓度在0.35~1.35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内标环己醇2.02 mg/ml与水杨酸甲酯对照品在1.12~4.23mg/ml范围内峰面积的比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8 精密度实验
2.8.1 重复性取同一批样品(批号:050301)6份,按正文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计算。结果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桉油:0.9%,樟脑:1.4%;薄荷脑:1.0%;水杨酸甲酯:1.0%。
2.8.2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实验室,不同日期和不同人员对同批样品(批号:050301)按正文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计算。结果表明,本法中间精密度良好。结果见表2。表2 中间精密度实验结果(略)
2.9 准确度试验取已知含量的驱风油(批号:050301)6份,每份约0.1g,各精密加入薄荷脑对照品约20 mg,桉油精对照品约12 mg、水杨酸甲酯对照品约15 mg,樟脑对照品约5 mg,按正文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加样回收用的供试品溶液。按正文样品含量测定方法操作,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回收率较好,平均回收率为97.40%,相对标准偏差为1.5%。表3 回收率测定结果(略)
2.10 耐用性实验经不同色谱柱考察和溶液稳定性考察,以及柱温,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考察,表明本方法耐用性良好,适用于驱风油中四组分的含量测定。
2.10.1 色谱柱的影响选用3根不同商品规格的色谱柱,测定同一批样品的含量,计算含量值和RSD为1.3%,1.5%,1.8%,1.1%。结果表明,样品用不同的毛细管PEG色谱柱测定含量,结果无明显差异。
2.10.2 样品溶液的稳定性实验上述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h吸取1μl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计算峰面积平均值和RSD,测定结果样品溶液在8 h内稳定性良好。
2.10.3 柱温的影响柱温对分离的影响主要为影响主峰的出峰时间,温度越高,主峰出峰的时间越短,在第1阶为90℃时,桉油主峰桉油精与杂质峰能够保证基线分离,第2阶130℃时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都分离,且各温度下含量的RSD小于2%。
2.10.4 进样口温度的影响进样口温度高于柱温时,桉油主峰桉油精与杂质峰能够保证基线分离,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都分离,且各温度下含量的RSD小于2%。
2.10.5 检测器温度的影响检测器温度高于进样口温度时,桉油主峰桉油精与杂质峰能够保证基线分离,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都分离,且各温度下含量的RSD小于2%。
2.11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经过方法学验证,本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更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因此,应用该方法对5批样品(批号:050301,050302,050401,050402,050403),按照前述方法测定10批样品的含量。结果见表4。表4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略)
3 小结
薄荷脑、桉油、水杨酸甲酯、樟脑为驱风油的处方组成,是挥发性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法对产品进行含量测定可以达到控制该搽剂的目的,一般采用内标法对该四组分进行含量测定[3],以聚乙二醇为固定相,多采用PEG-20M毛细管柱,柱温为程序升温,本文程序升温设定为: 90℃初温保持4 min待桉油精峰出完,后每分钟升高30℃,约2 min在内标物质环己醇出峰前升至130℃终温,保持8 min。理论板数按环己醇峰计算应不低于2 000。相邻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
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驱风油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药典委员会.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册(驱风油质量标准)[S] .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地方标准升国家药品标准(驱风油质量标准)[S] .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