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
作者:王世清,邓韩琦,杨卫平    
作者单位:国家“973”计划(No.2007CB512606)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对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进行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为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实地标本采集与药材收购、对标本和药材进行品种鉴定、药材的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挥发油进行检查与测定。结果贵州栽培的吴茱萸药材有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和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bodinieri (Dode) Huang两个品种。按《中国药典》2005版检查其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大都符合要求。结论贵州栽培的吴茱萸药材品质较好,其中吴茱萸挥发油含量较疏毛吴茱萸高1.73倍。
       【关键词】  吴茱萸; 疏毛吴茱萸; 品种鉴定; 品质评价
       吴茱萸为常用中药,其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officinalis (Dode) Huang和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能温中下气,止痛,除湿通痹,逐风邪,开腠理,治咳逆寒热。吴茱萸含挥发油、吴茱萸内脂醇、吴茱萸碱等成分有镇痛、升体温、收缩子宫、抗菌、杀虫、利尿、降血压等作用;现代主要用于口腔炎,消化不良、小儿哮喘、腮腺炎、高血压病等病[2]。贵州省东部地区是吴茱萸药材的道地产地,野生资源较为丰富,现已经有大面种栽培种植。本文对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溪镇吴茱萸GAP规范化种植基地栽培的吴茱萸进行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
       1  材料
       
   
       吴茱萸标本和样品均采自或购买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溪镇吴茱萸GAP规范化种植基地,经贵阳中医学院生药实验室王世清教授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品种鉴定见表1及图1~4。表1  样品来源与品种鉴定(略)
       2.2  品质评价研究
       2.2.1  杂质检查操作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ⅨA进行。结果见表2。吴茱萸的杂质含量超过了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7%;疏毛吴茱萸的杂质含量在规定范围内。表2  杂质检查结果(略)
       2.2.2  水分测定
       
       第1法(烘干法):操作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Ⅸ H 第1法进行。结果见表3。疏毛吴茱萸及吴茱萸水分含量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15%的规定范围。表3  烘干法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略)
       
       第2法(甲苯法):操作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Ⅸ H 第2法进行。结果见表4。吴茱萸及疏毛吴茱萸水分含量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15%的规定范围。表4  甲苯法水分含量测定结果(略)
       2.2.3  浸出物(稀乙醇热浸法)操作按《中国药典》2005版,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进行检测。结果见表5。吴茱萸和疏毛吴茱萸的浸出物含量基本满足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不少于30%的要求。表5  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略)
       2.2.4  灰分测定操作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Ⅸ K进行操作。结果见表6。吴茱萸及疏毛吴茱萸灰分含量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10%的规定范围。吴茱萸及疏毛吴茱萸酸不溶性灰分含量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1%的规定范围。表6  灰分含量测定结果(略)
       2.2.5  挥发油测定操作按《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Ⅹ D 进行操作。结果见表7。2005版《中国药典》尚未对吴茱萸及疏毛吴茱萸的挥发油含量作出规定。表7  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略)
       3  讨论
       3.1  关于品种采集于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溪镇吴茱萸GAP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吴茱萸,经鉴定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和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Juss.)Benth.var.bodinieri (Dode)Huang近成熟果实,两个药材商品分别称为“大花吴萸”和“小花吴萸”。
       3.2  关于杂质吴茱萸的杂质含量平均值为8.82%,超过了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的7%要求,经分析可能是由于2008年春季我国那南方地区气候异常偏低,导致吴茱萸生长周期向后延迟,采收加工又比较仓促,致使杂质含量偏高;疏毛吴茱萸的杂质含量平均值为6.37%,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
       3.3  关于挥发油经测定吴茱萸挥发油含量平均值为1.16 ml/g; 疏毛吴茱萸挥发油含量平均值为0.67 ml/g。2005版《中国药典》尚未对吴茱萸及疏毛吴茱萸的挥发油含量作出规定。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18.
       
       [2] 御史.《本草纲目》白话精译彩色图文珍藏本[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