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栓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邓祥敏,何美捷,王建明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将苦参制成中药栓剂,研究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选用半合成脂肪酸脂为基质,用热熔法制备栓剂;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栓中苦参碱释放度,利用溴甲酚绿结合生物碱后在416 nm处有最大吸收,测定吸光度A,将A与苦参总碱的浓度建立线性关系。结果所制栓剂符合药典栓剂有关规定,苦参栓剂体外30 min完全释放,分光光度法线性范围10~100 mg/L,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99.49%,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85%和2.62%。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体外释放情况良好,预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苦参; 栓剂; 释放度
霉菌、滴虫感染是造成妇女带下、阴痒的重要原因,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苦参为豆科(leguminosae)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以苦参碱(matrine)为主的多种生物碱,是临床常用中药,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白带、皮肤瘙痒、疥癣等。据文献报道,其对治疗宫颈糜烂、阴道炎和阴道滴虫具有良好的疗效。为此,笔者将苦参制成阴道栓剂,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并重点考察体外释放情况,以预测在体内的作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鸭嘴形栓剂模(浙江诸暨制药设备厂) ,75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AG135型)。
1.2 试药
苦参,经鉴定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羊毛脂(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中心 批号20071106);溴甲酚绿(上海试剂三厂 批号750221);邻苯二甲酸氢钾(天津市天新精细化工开发中心 批号20060915);苦参碱对照品(110805-200507,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氧化苦参碱对照品(110780-200405,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处方组成[1]苦参总碱 200 g,羊毛脂64 g,半合成脂肪酸脂1 283 g,共制成栓剂1 000粒。
2.2 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栓剂的制备
2.2.1 苦参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2]其流程如下所示:
2.2.2 栓剂的制备先将苦参总碱与羊毛脂混合,研匀,边研磨边加入在45℃水浴锅上融化的半合成脂肪酸脂中,搅拌,待温度恒定45℃时迅速倾入涂有润滑剂的栓模中,冷却后除去溢出部分,起模即得。
2.3 含量测定
2.3.1 测定方法
取本品5粒,置分液漏斗中,加氯仿30 ml振摇,使溶解,用盐酸液(0.2 mol/ml)25,20,10,10,10 ml分次提取,酸液合并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吸取20 ml置另一分液漏斗中,加氯化钠约6 mg使饱和,再加入用氯化钠饱和的氢氧化钠液(0.1 mol/ml)5 ml,用氯仿25,20,10,10,10 ml分别提取,氯仿液依次用同一饱和氯化钠液5ml振摇,洗涤,再依次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滤入另一分液漏斗中,漏斗以5 ml氯仿分3次洗涤,合并氯仿液,再精密加入硫酸液(0.05 mol/ml)10 ml及水20 ml振摇30 min,分取酸液于三角烧瓶内,氯仿层再用水洗涤3次,每次10 ml水液与上次酸液合并,置水浴上加热至无氯仿臭,放冷,加入甲基红指示液两滴,用氢氧化钠液(0.1 ml/L)滴定,即得。每毫升的硫酸液(0.05 mol/ml)相当于26.44 mg的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以空白栓同法测定校正结果,计算栓剂苦参总碱含量。本品每粒含苦参总碱以氧化苦参碱(C15H24N2O2)计应在80~100 mg。
2.3.2 吸收波长的选择
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在416 nm处有最大吸收,故选416 nm为测定波长见图1。
2.3.3 缓冲液pH的选择
用500 ml烧杯盛100 ml蒸馏水置恒温水浴中调节至(37±1)℃加入1粒栓剂,开始计时并以100 r/min的速度搅拌,10 min取样6 ml,分别置6个分液漏斗中,每个1 ml,加入pH2.0,pH3.0,pH4.0,pH5.0,pH6.0,pH7.0缓冲液各8 ml,溴甲酚绿(BCG)1 ml,振摇后加入氯仿液10 ml,上下振荡一定时间,静置,待两相彻底分离后,取氯仿层,于416 nm处测定吸光度,以空白栓的氯仿萃取液为空白。结果缓冲液pH3.0时吸光度最大(见表1)。表1 缓冲液pH对吸光度的影响(略)
2.3.4 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OMAT(氧化苦参碱)对照品10 mg,置10 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再精密量取0.1,0.2,0.4,0.6,0.8,1.0置6个1 ml容量瓶中,配成100,200,400,600,800,1 000 μg/ml 的溶液后,处理如下:溶液1 ml,加入pH3.0缓冲液8 ml,溴甲酚绿(BCG)1 ml,振摇后加入氯仿液10 ml,上下振荡一定时间,静置,待两相彻底分离后,取氯仿层,于416 nm处测定吸光度,取1ml蒸馏水按上述方法处理作为空白。于416 nm处测定吸收度A,将浓度C(mg/L)对A值作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A=0.006 1C+0.036 7,r=0.999 8,线性范围10~100 mg/L 。
2.3.5 精密度及重现性实验
配制800 μg/ml OMAT的对照品溶液,按“2.3.4”操作处理,分别在1 d内测定3次及每天测定1次,共测3 d。日内值分别是0.521,0.509,0.528,平均值为0.519±0.009 6,RSD为1.85%,日间值分别是0.521,0.542,0.516,平均值为(0.526±0.013 8),RSD为2.62%。
2.3.6 加样回收率测定
精密称取一定量苦参总碱,配制成浓度为0.312 g/L的样品溶液。取样品溶液1 ml,置3个5 ml容量瓶中,分别加人1 g/L氧化苦参碱对照品溶液120,150,180 μl,用蒸馏水定容,充分混匀,按上述方法测定,每个样测定两次。平均回收率99.49% ,RSD值2.69%。
2.3.7 百分之百释放度的测定
用500 ml烧杯盛100 ml蒸馏水置恒温水浴中调节至(37±1)℃,加入1粒栓剂,开始计时并以100 r/min的速度搅拌,放置24 h并不断搅拌,取1ml,加入pH3.0缓冲液8ml,溴甲酚绿(BCG)1 ml,振摇后加入氯仿液10 ml,上下振荡一定时间,静置。待两相彻底分离后,取氯仿层,于416 nm处测定吸光度,以空白栓的氯仿萃取液为空白。重复5次,平均值为(0.622±0.001 6),RSD为0.26%。
2.4 释放度测定
2.4.1 试验方法[3]
用500 ml烧杯盛100 ml蒸馏水置恒温水浴中调节至(37±1)℃,加入1粒栓剂,开始计时并以100 r/min的速度搅拌,间隔5 min取样一次,每次5 ml,取样后立即补充5 ml蒸馏水。每次取样的处理方法如下:样品1 ml,pH3.0缓冲液8 ml,溴甲酚绿(BCG)1 ml,振摇后加入氯仿液10 ml,上下振荡一定时间,静置。待两相彻底分离后,取氯仿层,于416 nm处测定吸光度,以空白栓的氯仿萃取液为空白。
2.4.2 结果 本品在30 min释放100%,数据如表2,释放曲线如图2。表2 释放度测定测定结果(略)
2.4.3 关于释放机制根据Ritger-Peppas模型,采用Mt/M∞=ktn(Mt/M∞为药物在某一时间的累积释放分数%,t为释放时间,k为常数,n为Ritger-Peppas方程中表示释放机制的特征参数),以Lg Mt/M∞对Lgt作图,得斜率n值为0.838,如图3所示,在0.45~0.89之间,说明苦参栓的释放是通过非Fick扩散机制,为混合机制,也就是Fick扩散和凝胶骨架溶蚀两种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以溶蚀性机制为主。
3 讨论
苦参及其制剂以苦参碱为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PCE)等,以苦参总碱为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有酸碱滴定法、酸性染料比色法、溴甲酚绿比色法[4]。本文采用酸碱滴定法测量苦参总碱的含量,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
苦参中生物碱大都属于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均含有仲胺或叔胺基团或者兼而有之,它们与BCG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结合产生较强的可见吸收,因此体外释放度考察选用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5]。根据参考文献[3],合适的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其他条件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且氯仿萃取液的吸收值相当稳定。因此,缓冲液及显色剂用量和显色时间不再作为考察对象。
【参考文献】
[1]高 华.最新国家药品标准实施手册[S].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56 (WS3-B-1593).
[2]匡海学.中药化学,第Ⅰ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56.
[3]孟祥松,时 军. 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苦参总碱含量的研究[J]. 安徽医药,2007,11(1):41.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41.
[5]韩宪忠,刘 新,聂 进,等.苦参碱缓释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研究[J]. 中成药, 2008,33(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