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药鸡肉参的生药学研究
作者:杨月娥, 段宝忠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为开发利用民族药鸡肉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鸡肉参为紫葳科植物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Le"vl)Grierson的根。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鸡肉参; 滇川角蒿; 生药学研究
Pharmacognostic Studies on Jirousheng(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 of Bai Nationality
YANG Yuee, DUAN Baozhong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Dali University,Dali,671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MethodsTo study its sources, shape properties, microscopic and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 ResultsJirousheng is the Radix of Bignoniaceous plant-Incarvillea.mairei (Le"vl) Grierson.Conclusion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identification of Jirousherg.
Key wordsJirousheng; (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 Pharmacognostical studies
鸡肉参为紫葳科植物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的根,俗名土地黄、波罗花、红花角蒿(丽江)、土生地、山羊参等。云南产滇西北及东部地区(丽江、中甸、永胜、鹤庆、洱源、盐丰),生长于海拔2 400~3 655 m高山草坡[1],为民族民间常用药物之一。根入药,具有补血、调经、健胃功效。用于治疗骨折肿痛、贫血、消化不良[2]。丽江地区民间代替生地用,亦治产后少乳,体虚,久病虚弱,头晕[1]。本品资源丰富,疗效较好。经查阅相关文献,未见对鸡肉参[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生药学研究的相关报道,为此,本文对该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器材
1.1 材料 采自云南大理苍山花甸坝东山,经大理学院药学院马晓匡教授鉴定为紫葳科植物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 (Le"vl) Grierson的根。
1.2 仪器 生物组织自动脱水机(TS-120);生物组织包埋机(BM-Ⅶ);生物组织石蜡切片机(QS-Ⅳ);生物组织摊片烤片机(CS-Ⅵ);Canon A620数码相机;生物显微镜(OLYMPUSB×41)等。
2 方法
来源鉴定;性状鉴定;取部分所采材料药用部位按常规石蜡制片法制作石蜡切片,进行显微鉴定;理化鉴别。
2.1 原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无茎,高达40 cm。叶根生,一回羽状复叶;侧生小叶0~4(~7)对[3],卵状披针形;顶端小叶较侧生小叶大2~3倍,阔卵圆形,顶端钝,基部微心形,边缘具钝齿,长达11 cm,宽达9 cm;侧生小叶近无柄。总状花序2~4花,着生花葶近顶端,花序梗较花柄长很多,花葶长达22 cm,花柄长1~3 cm,小苞片线形细长、长约1 cm;花大,紫红色;花萼钟形,长约2.5 cm,萼齿披针状三角形,顶端长渐尖;花冠钟形,长7~10 cm,径达5~7 cm,花冠管长5~6 cm,下部带黄色,花冠裂片圆形;雄蕊及花柱内藏,柱头扁平扇状。蒴果长披针形,木质,长约8 cm,宽约1 cm,明显四棱。花期5~7月,果期9~1月。见图1。
2.2 性状鉴定主根粗大,呈圆柱形,微扭曲,长10~20 cm,直径0.5~2 cm,顶端膨大,环生膜质的叶鞘,中下部常2~3分枝;表面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纹或纵沟;表皮皱缩,可见稀疏的椭圆形皮孔;老根外皮易呈片状脱落,脱落处可见黄棕色,中间多枯朽成空洞;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侧呈黄白色,疏松,具裂隙,木质部呈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甜。见图2。
图1 鸡肉参植物图(略)
图2 鸡肉参药材图(略)
2.3 显微鉴定
2.3.1 根横切面呈圆形,木栓层由4~6列扁长方形木栓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紧密。皮层较窄,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韧皮部宽广,约占切面1/2,筛管群于形成层处较明显,射线2~3列,外侧弯曲。形成层明显,呈环状。木质部导管单个或数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木纤维与导管相伴;木射线3~5列细胞。薄壁细胞中含细小的淀粉粒。见图3。
2.3.2 粉末特征粉末呈灰黄色,木栓细胞类方形,棕色,外壁增厚,排列整齐;导管多为网纹和梯纹,直径15~30 μm,木纤维呈长梭形,直径4~8 μm,两端渐尖,壁薄,胞腔较大;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淀粉粒;淀粉粒较小,多单粒,直径3~6 μm,脐点不明显。见图4。
图3 鸡肉参根横切面详图(10×10) (略)
图4 鸡肉参粉末图(10×40)(略)
2.4 理化鉴别系统预试证明,鸡肉参根中含有生物碱、萜类、植物甾醇、糖类、香豆素等成分。2.4.1 显色反应
2.4.1.1 生物碱沉淀反应 取药材粉末2 g,加0.5%盐酸的乙醇溶液10 ml,水浴上回流10 min,滤过,滤液先用稀氨水调至中性,再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硫酸溶解,滤过,各取滤液1ml,分别加碘化铋钾2滴,产生橙红色沉淀;加硅钨酸2滴,产生黄棕色沉淀;加磷钼酸2滴,产生黄绿色沉淀。
2.4.1.2 氯仿-浓硫酸反应 取药材粉末5 g,加60 ml 95%乙醇,于水浴中加热回流20 min,滤过,滤液作供试液。取乙醇提取液2mL置于瓷蒸发皿中,在水浴上浓缩至干,残渣加入1 ml氯仿使之溶解,加入浓硫酸1 ml,在氯仿层呈现红色或蓝色,硫酸层有黄绿色荧光出现(检查有甾醇或萜类成分)。
2.4.2 薄层色谱鉴别 取“2.4.1.2”中乙醇提取液10 m,置于水浴上浓缩,加1%稀盐酸浸泡,滤过,滤液用1%氨水调pH至10~11,再用氯仿提取,氯仿液水浴蒸干,用2 ml甲醇溶解后,吸取5 μl,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丙酮(9∶2)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后,在365 nm紫外灯下,可见有明显蓝色斑点3个,Rf值分别为0.35,0.45,0.60,用碘蒸气显色,在Rf值为0.40处可见一个淡红色斑点。
3 小结
鸡肉参在云南民间中用药历史悠久,尤其在大理白族及丽江纳西族等少数民族中应用广泛,具有多种疗效,经长期使用效果较好。但是,民间药物中,同名异物的品种较多,为保证品种的真实性和用药的安全有效,作者特对大理苍山花甸坝的鸡肉参进行了生药学研究。
通过对鸡肉参的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的研究,证明其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糖、甾醇或萜类等。其根显微组织特征中韧皮部宽广,筛管群于形成层处较明显;木质部中导管呈放射状排列,形成层明显。粉末特征与组织特征相符。
本研究可以为鸡肉参药材的鉴别,以及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编辑委员会.云南植物志(第2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715.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第十卷)[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433.
[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