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国药典》2005年版金银花和山银花品种分列的商榷
作者:汪冶, 文惠玲, 梅树模,肖聪颖, 郑丽    
作者单位:(怀化医专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湖南 怀化 418000;怀化市药品检验所,湖南 怀化 418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认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值得商榷,不符合当前与将来金银花的药用需求。建议《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和下版药典将金银花的植物来源修订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
       【关键词】  中国药典; 金银花; 山银花; 忍冬; 灰毡毛忍冬
       金银花是一种常用中药,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能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1,2]。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全世界有两百多种,我国有98种。据调查,在我国民间称“金银花”的植物有17种,均来源于忍冬科忍冬属的不同植物[3]。
       1  金银花在各版《中国药典》中的概况
       
       《中国药典》1963年版首次收载金银花,植物来源只有1种: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中国药典》1977年版增加了3种: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hed.,金银花共有4种植物来源,这种多来源的金银花在全国使用了28年;其间经历了1977,1985,1990,1995,2000年5版药典。《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金银花分列为金银花和山银花,金银花的来源和1963年版一样,只有1种植物,即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另收载山银花,来源为忍冬科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 -Mazz.、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和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即2005年版以前的山银花)3种植物,与上版药典比较增加了灰毡毛忍冬,取缔了毛花柱忍冬[1,2]。
       2  2005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的原因
       
   
       《中国药典》2005年版把2000年版及以前的金银花分列为金银花和山银花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材内含成分差别较大的多来源品种,按一物一名的原则逐步分列”,金银花“1977年版增加了3种植物来源,是由于受了特定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从化学成分分析,忍冬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其余品种含此成分甚少,且以含绿原酸为主,成分差异较大”[4,5];虽然金银花和山银花都含有绿原酸,但作为药用成分的木犀草苷,金银花含量比较高,山银花含量很少[6]。“主流及公认的是道地药材忍冬的干燥花蕾”,“为保护道地药材,故将忍冬作为金银花唯一植物来源,将其余品种一并列入山银花中”[4,5]。
       3  对金银花分列原因的商榷
       
       “中药材内含成分差别较大的多来源品种,按一物一名的原则逐步分列”。这是一条总的原则。但是将金银花分列为两个品种后,金银花来源只1种植物,而山银花的植物来源为3种。这与上述原则不相符,又形成了新的“成分差别较大的多来源品种”——山银花。灰毡毛忍冬是山银花的主要品种,是首次上药典、新增加的“新兴品种”。灰毡毛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指花蕾,下同)是:3个绿原酸类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等)、4个黄酮类成分(槲皮素、木犀草苷等)等[7];红腺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绿原酸[8];华南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芦丁、槲皮素、木犀草苷、绿原酸、忍冬苷等[9]。
       
       在全国17种药用金银花中,灰毡毛忍冬的绿原酸含量最高,平均6.196%,最高为12.000%[3];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红腺忍冬为2.15%~2.4%,华南忍冬为3.01%~4.0%,忍冬为1.32%~5.87%[8],它们含量相差大,应该分列为多个品种。如果以后“逐步分列”,届时药典收载四种银花,这势必会引起金银花市场的一片混乱。
       
       《中国药典》1977年版,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中药材增加了许多品种,由1963年版的446种,增加到882种(含中药材、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一些单味药材制剂等),某些品种增加了植物来源,同时增加了许多新兴品种,如穿心莲等。后来经历了1985、1990、1995、2000年版的修订,品种数下降到1985年版的506种、2005年版的567种(不含单味制剂)。从1977年版到2000年版,经过了二十多年,一直未改变金银花的植物来源。2005年版突然变化如此之大,说明2005年版也是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
       
       就化学成分而言,“忍冬有效成分以木犀草苷为主,其余品种此成分甚少”,2005年版规定:金银花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木犀草苷不得少于0.10%,山银花只规定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木犀草苷真的就是忍冬的有效成分吗?目前未见有文献记载木犀草苷是忍冬有效成分的报道。河南新乡的花生壳含木犀草苷达1.1%以上[10],是忍冬的11倍。
       
       据报道,木犀草苷有较强产生自由基的作用,Mitsuyoshi等实验研究发现,高浓度的黄酮(芹菜黄素、木犀草素)和黄酮醇(槲皮素、3-羟基黄酮等)对正常细胞——人体肺胚胎纤维原细胞(TIG-1)和人体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有毒性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3-羟基黄酮、木犀草素和芹菜黄素比其他黄酮具有更高的TIG-1细胞毒害作用,而3-羟基黄酮、木犀草素和槲皮素有更高的HUVE细胞毒害作用,并发现这些黄酮和黄酮醇化合物都能显著提高TIG-1和HUVE细胞体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并与其毒害细胞的能力相关[11,12]。
       
       金银花和山银花都含有绿原酸。试验表明,金银花类中药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以灰毡毛忍冬的作用最强,忍冬次之。这种清除自由基作用强弱与绿原酸含量的多少实验结果一致[13]。木犀草苷能显著提高自由基,而绿原酸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作用,忍冬对自由基的作用如何、对于防止人体衰老是否有效,以及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效物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大家都公认忍冬是金银花的道地药材。但据调查它绝对不是主流品种。湖南灰毡毛忍冬的产量要比山东、河南两省忍冬的产量之和还要多。据张永清报道,1984年全国金银花产量为5 300 t,山东平邑县产花1 250 t;2000年全国年需求量在8 000 t以上[14]。而河南密银花的产量更少。据周日宝等报道,2002年湖南省隆回县仅小沙江镇就产金银花8 000 t(灰毡毛忍冬花的干品);溆浦县金银花产量为3 000 t,占全国金银花总产量的15%[15], 2000年全国金银花总产量约20 000 t。
       
       灰毡毛忍冬已在山东等地栽培不少,特别是湘蕾金银花(灰毡毛忍冬自然突变株,只有花蕾,花不开放)已在山东、河南等地金银花产区引种,因为药农已看到湘蕾金银花的优势:它具有花蕾多(忍冬的1个叶腋只有2朵花,灰毡毛忍冬的花蕾大多簇生, 1个叶腋有40~80朵花)、产量高,花蕾期长、采收方便不受天气限制,药材色浅质优,适应性广,抗病害能力强等特点[16]。它的入药部位全部是花蕾。如果一个农户有0.67 ha湘蕾金银花,可以不要请工摘花,一个劳动力每天可摘花75 kg,节约大量人力与财力,大大降低成本。现已在全国各地嫁接、 扩种近0.67万ha。忍冬为总状聚伞花序,下面的花开放、凋谢后,上面的花蕾还很小,因此忍冬的入药部位是花蕾和初开放的花;并且花蕾期短,一株金银花前后要采摘多次,一个劳动力每天摘花约5 kg,费工费时,遇到下雨天,容易沤坏、变质。
       4  讨论
       
       关于金银花药材的道地性。中药材道地性大多比较稳定,但有的中药材道地性不稳定,随着岁月的流逝、资源的消耗、新兴优质品种的发现以及科学育种的应用而慢慢发生变化。从本草考证与新品种选育的论文中可以发现不少的实例。如中药薤白、紫草、胡黄连、阿魏等,故此中药本草学专家、生药学家谢宗万老先生提出了中药“新兴品种论”[17,18],品种变了,主产地自然也要变。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山上野生的金银花(经鉴定为正品金银花:忍冬)特别多,没有人采摘,任其自生自灭,原因是一个农民一天摘不了几斤花,工钱太低,农民不愿意采摘。
       
       溆浦县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金银花野生改家种工作,现巳扩种4 000 ha,其原植物为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1998年溆浦县龙庄湾乡中药材开发基地的科研人员在海拔1 400 m的中药材基地,用当地的灰毡毛忍冬自然变异株与灰毡毛忍冬进行嫁接杂交,经过5年的精心试验、筛选繁育,培育出无性系——湘蕾金银花[16]。现每年约有300万株嫁接苗销往全国各地。
       
       忍冬的单位面积产量比灰毡毛忍冬要低得多。济银花和密银花种植面积比灰毡毛忍冬大,但总产量要小得多;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木犀草苷能显著提高活性氧自由基水平,而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最高,能显著清除体内自由基。这就意味着金银花的药材道地性若干年后有可能要发生变化。
       
       金银花是温病要药,为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热病、风病、温病的首选药物,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2003年的SARS时期,金银花价格最高到300元/kg。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灰毡毛忍冬,只有忍冬入药供应金银花市场,金银花的价格可能要1 000~2 000元/kg,或者后来市场上根本就没有金银花供应,有钱也买不到。由此可见灰毡毛忍冬在SARS时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满足了市场和临床需求。SARS虽已在世界上消灭了,但由于全球污染及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有可能出现新型温病,一旦出现,将再次导致金银花供不应求。当然国家药典会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下个临时文件:允许其他忍冬暂时替代金银花入药,比如在2003年SARS时期各地允许其他贯众暂时替代贯众药用一样,但金银花与贯众不同,生长在山中的贯众随时随地可以采挖,金银花的采收是有季节性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不是随时随地可以采摘到。
       
       “新版药典20050701开始实施以后,中药处方以及各种饮片、提取物如冠以金银花名称,将只能以忍冬科忍冬为原料,否则将是不合法的。各种保健品今后也不得将山银花、毛花柱忍冬等冠以金银花之名”[6]。现在每年20 000 t的金银花和山银花产、销基本平衡,从20050701后山银花不能作为金银花入药,而金银花年产量只有几千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医院制剂与中西结合制剂处方中含有金银花,临床、药厂与医院制剂生产用量逐年增大,金银花同时也是一种保健茶与保健食品。特别是SARS病出现后,金银花的用量更大,中成药是使用金银花的最大“阵地”,如“清开灵注射液”等,也不能以山银花替代。如果山银花替代金银花就是违反《药品管理法》行为,要按假药处罚。现各地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执法是一种高压态势,处罚相当严厉。如果处罚势必会导致金银花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山银花”产品严重积压,价格下降,销售量和使用量都会急剧缩小,几年内即将出现“药贱伤农”的毁林、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现象。
       
       我们在从事本研究时发现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的研究报道非常少,研究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文献特别多。
       
       综上所述,作者建议2005年版《中国药典》增补本与下版药典把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并作金银花的植物来源。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68;1977:363;1985:187;1990:190;1995:189.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77;2005:21,152.
       
       [3] 徐炳升.金银花 质量研究[J].药学学报,1979,14(1):23.
       
       [4] 钱忠直,齐 平,王国荣.《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主要品种主要增修订情况[J].中国药品标准,2005,6(1):25.
       
       [5] 钱忠直.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的变化[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7):4.
       
       [6] 蒋高明,李先恩.山银花不是金银花,农民种植要小心[N].人民日报,2005,7:15.
       
       [7] 许小方,李会军,李 萍,等.灰毡毛忍冬花蕾中的的成分[J].中国天然药物,2006,4(1):45.
       
       [8] 吴征镒.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0.
       
       [9] 柴兴云,李 萍,唐力英.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865.
       
       [10] 唐丽萍,龚云麒,吴小燕,等.不同产地花生壳中木犀草苷的HLPC测定[J].花生学报,2005, 34(2):1.
       
       [11] 陆柏益,张 英,吴晓琴.黄酮类化合物的潜在毒性[J].中国中药杂志,2006, 31 (7):533.
       
       [12] Mitsuyoshi M,Naoko S,Kotaro S,et al Cytotoxicity of flavomoids toward cultured nomal human cells[J].Bio Pharm bull,2005,28(2):253.
       
       [13] 李会中,李 萍,张重义,等.金银花类中药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6):496.
       
       [14] 张永清.山东金银花生产情况调查[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0):621.
       
       [15] 周日宝,贺又舜,潘清平,等.湖南金银花种植基地概况[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3):51.
       
       [16] 汪 冶,黄 云.湘蕾金银花的选育与推广初报[J].中药材,2004,27(12):896.
       
       [17] 谢宗万.药材新兴品种优选论[J].中药材.1991,14(2):42.
       
       [18] 汪 冶,文惠玲.薤白的本草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1,16(7):389.
       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