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实验法改进广西莪术醋制炮制工艺的初探
作者:潘莹, 江海燕
作者单位:(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2.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探讨醋制广西莪术的最佳炮制工艺条件。方法选择醋制的米醋用量、醋制温度、醋制加热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按照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并提取出莪术各醋制品中的有效成分挥发油和总姜黄素,分别对其含量进行测定,以对莪术饮片的醋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较佳的工艺条件是A3B2C1,即用20 ml米醋闷润2 h后,控制温度60℃烘制30 min。结论米醋用量、烘制温度、烘制时间均使莪术饮片质量产生变化。
【关键词】 广西莪术; 正交实验法; 醋制; 挥发油; 姜黄素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Rhizoma Curcumae from Guangxi by Orthogonal Design
PAN Ying1, JIANG Haiyan2
(1.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xi, Nanning, 530021, China; 2.Faculty of Pharmacology,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530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processing technique of Rhizoma Curcumae from Guangxi.MethodsL9(34)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table was adopted with 3 factors(dosage of vinegar, pocessing temperature, pocessing time)and 3 levels,and the contents of volatile oil and curcumin in different processed Rhizoma Curcumae from Guangxi were determined.ResultsThe optimal processed technique was A3B2C1,namely, the sample was soaked with rice vinegar 20 ml, moisted for 80min,then dried at 90℃ for 30min.ConclusionThe dosage of rice vinegar,processing tim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quality of processed Rhizoma 0Curcumae from Guangxi.
Key words:Rhizoma Curcumae from Guangxi; Orthogonal design; Vinegar-porcess; Volatile oil; Curcumin
广西莪术即桂莪术为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etC. F. Liang的块根与根茎,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功效[1],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和姜黄素,以桉油精、樟脑、异龙脑、β-榄香烯、莪术烯、吉马酮、α-松油醇等含量为高,尚有姜黄素(curcumin, I)、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 II)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 III)等成分[2]。莪术炮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莪术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润切、蒸切、醋浸、醋炒、醋煮等方法[3],广西主要为醋煮[4],《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为蒸切、醋煮法。已知传统不同炮制方法是莪术饮片中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以及莪术的药理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5,6]。本实验选择醋制的米醋用量、醋制温度、醋制加热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按照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并提取出莪术各醋制品中的有效成分挥发油和总姜黄素,分别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对莪术饮片的醋制工艺进行优选。
1 仪器及材料
挥发油提取器;BP211D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KQ-500E型医用超声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V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姜黄素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为0823-9802)。实验所用莪术药材购于广西灵山县,经广西中医学院韦松基教授鉴定为姜科植物广西莪术(桂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etC. F. Liang的根茎;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对照用炮制品制备
2.1.1 生莪术取原药材,除净杂质,大小分档,浸泡4 h,捞出吸润约2~3 d,吸润时至透心为度,切成厚约3 mm的薄片,晒干即可[7]。
2.1.2 醋煮莪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略泡,洗净后置锅内,用醋与适量热水浸没,用微火加热煮,不断翻动,煮至醋吸尽透心,取出切中片,干燥,筛去灰屑。莪术每100 kg,用米醋20 kg[4]。
2.1.3 醋炙莪术取莪术片,加入定量醋拌匀,稍闷透,待醋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后,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略带焦斑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莪术每100 kg,用米醋20 kg[8]。
2.1.4 醋炒莪术取莪术片,放入热锅内拌炒,每100 kg用醋10 kg,兑水适量,用武火边炒边洒,炒至醋水吸干,呈黄褐色,取出晾干即可[5]。
2.1.5 醋拌莪术取原药材, 除杂,淋醋拌透, 约1 d,至醋被吸尽,切片晒干。每100 kg莪术用醋25 kg[8]。
2.1.6 酒制莪术取莪术片,用微火加热,炒热后,均匀喷入酒,继续炒干,取出晾凉。莪术每100 kg,用米醋12 kg[9]。
2.2 正交试验样品的制备根据莪术挥发油和姜黄素的理化特性和文献资料[5,6],以挥发油和姜黄素的含量为目标,选择米醋用量、加热时间、加热温度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按照L9(34)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见表1。挑拣形状比较均匀,颜色比较鲜艳的净莪术根部饮片100 g 9份,加米醋(0,10,20 ml),拌匀,常温下闷润2 h,待醋被饮片吸干之后,分别放置于(60,80,100℃)于干燥箱中加热一段时间(5,15,30 min)取出,后于鼓风燥箱中鼓风干燥,温度为室温<35℃,粉碎过65目筛,最后保存于硅胶G干燥皿中1个月。
2.3 实验样品中挥发油测定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Ⅰ部附录XD挥发油测定甲法测定,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药材的出油率。结果见表2~4。
2.4 总姜黄素含量测定[10]
2.4.1 样品制备各取100 g正交实验样品中不同的莪术炮制品,以15倍量的水提取两次,1.5 h/次,合并两次药液,于水浴锅上浓缩得莪术干膏;精密称定所得干膏适量,置离心管中,加入30 ml石油醚超声脱脂,弃去石油醚液,加入95%乙醇20 ml,超声提取2次,每次30 min,提取液滤过,定容至50 ml。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2 正交实验样品中挥发油和总姜黄素的含量测定结果
2.4.2 标准曲线绘制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加乙醇溶解使浓度为1.064 mg·ml-1。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20,30,40,50 μl加乙醇稀释至10 ml摇匀,在426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得回归方程:Y=0.144 6X+0.016 9,r=0.999。总姜黄素浓度在1.064~5.32 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将正交实验各稠膏样品依法提取、测定,计算含量。
2.4.3 稳定性实验取对照品溶液和莪术供试样品液,间隔15 min测定吸收度,结果表明在2 h内吸收度稳定,RSD分别为1.35%(n=9)和1.27%(n=9)。
2.4.4 精密度考察取同一莪术样品液,进行精密度测定,结果RSD为1.82%(n=5)。
2.4.5 重复性考察取同一批莪术样品稠膏,重复提取测定5次,结果RSD为1.56%。
2.4.6 加样回收率测定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加入到已知含量的莪术稠膏中,依法提取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平均回收率为98.63%,RSD为2.19%(n=5)。
3 结果
1号至8号实验方案所得饮片的挥发油含量和姜黄素含量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表3 方差分析
4 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对挥发油,A:Ⅰ平均﹥Ⅲ﹥Ⅱ平均,表明A1条件比A2,A3好。同理,B2和C1条件较好;从极差看出,因素B的极差最大,是影响挥发油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C,A因素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本实验中,不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把各主要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起来,得到较佳工艺条件是A1B2C1。对姜黄素,A因素A3是影响姜黄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C,B因素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A3-和C3为较佳工艺条件。 表4 广西莪术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得率
本文旨在初探醋制莪术的最佳工艺,从莪术药理活性姜黄素和挥发油成分的理化性质出发和以姜黄素和挥发油为目标选择了4个因素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过程中,部分挥发油受热易挥发,过长时间过高温度可造成其含量下降,但是较短的加热时间较低的温度又不能使米醋更好地渗入药材细胞内,影响莪术饮片姜黄素有效成分的溶出;因此控制饮片炮制时受热程度以及加入足量米醋时保证莪术饮片质量的主要因素,以试验结果和方差分析为依据,对各个样品进行综合评分,确定最佳工艺为A3B2C1,即8号实验设计;本正交设计中温度因素60℃,100℃水平分别为太阳曝晒干燥饮片和水煎莪术的模拟条件,目的考察这两个因素对莪术饮片质量的影响。 但是何为最佳的炮制工艺标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对本实验进行药理研究。
正交设计试验8号方案工艺炮制的莪术饮片中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与传统各种炮制规格莪术饮片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比较都具有统计学差异,8号方案工艺炮制的莪术饮片中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比传统各种炮制规格莪术饮片挥发油和姜黄素含量高,而且所采用的米醋用量、温度和加热时间因素和水平范围没有超越各种传统炮制方法,因此这个莪术炮制的改进方案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94.
[2]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1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78.
[3]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药炮炙经验集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99.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炮制规范[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5.
[5] 鲁汉兰,彭智聪,刘 勇,等.莪术炮制后对止痛及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J].中成药,2000,22(2):136.
[6] 陆兔林,杨光明,宋 坤,等.气质联用法分析炮制对莪术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中成药,2003,22(10):136.
[7] 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8:101.
[8] 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S].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93:144.
[9] 贵州省卫生厅.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123.
[10] 黄燕芬,洪行球.分光光度法测定总姜黄素的含量及方法学考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9,2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