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易患因素分析研究
作者:张艳1,于 睿1,刘文华1,礼 海2,张溪媛2    
作者单位:(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2.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与易患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其诊断、纳入、排除标准,调查心、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80例。结果其中高血压病的患者共190例,占全部患者的50%,高血压病、年龄、体重超重为其动脉硬化易患因素。结论避免高血压等易患因素,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关键词】  心脑动脉硬化; 中医证型; 易患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AS)不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祖国医学虽无“动脉粥样硬化”之称,但根据AS的临床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胸痹”“中风”“眩晕”“偏枯”等范畴,历代医籍对其有不同程度的认识。由于中医学对其论述还包含了西医学当中的其他疾病。因此,对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研究,对疾病制定规范化的治疗原则与理论依据是有必要的。通过对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现况调查研究,探讨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及易患因素情况,有助于深入研究本病的发病特点,减少易患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来源入选病例全部为2008-03~2009-03,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附属二院,锦州市中医院、鞍山市中医院、丹东市中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的门诊就诊及住院病人,共380例(男182例,女198例),年龄40~80岁。参照前期文献研究,结合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特点,制定“心、脑动脉粥样硬化证候采集表”。调查内容包括: ①人口学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体重、身高、腰围等;②体征资料:测量血压、呼吸、心率。③证候资料:心系证候、脑系证候、全身证候、饮食口味相关证候、舌、苔、脉象。④实验室检查资料: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颈动脉彩超、脑彩超、心电图。对以上信息进行采集。
       1.2 诊断标准
       1.2.1 脑动脉粥样硬化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脑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经动脉B型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或管腔狭窄;头CT/MRI检查未发现梗死病灶、脑出血;无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
       1.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参照11版《实用内科学》[1]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1.2.3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5年版的分型标准,分为: ①气虚血瘀证:面淡而晦暗,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等;②痰瘀互结证:局部肿块刺痛,或肢体麻木,痿废,胸闷痰多,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等;③脾虚湿盛证:食少,腹胀,便溏,身体困重,或有微肿,舌淡胖,苔白润或腻,脉濡缓等;④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五心烦热,低热颧红,胁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范围在40~80岁;③患者本人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的纳入调查对象填写调查表格。
       1.4 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诊断、纳入标准者与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Ⅳ级稳定劳累性心绞痛以及其他心脏疾患,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合并高血压但经药物治疗其血压仍高者(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100 mmHg)、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经冠脉搭桥、介入治疗后血管完全重建者,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肾功能异常者,精神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予以排除。
       1.5 数据处理将调查信息用EXCEL表进行录入,建立数据库;无症状记为0,有症状记为1。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算相对频数。正态分布的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均数比较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本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380例,其中男性182例[平均年龄(61.34±9.21)岁],女性198例[平均年龄(60.5±9.41)岁]。具体动脉硬化情况见表1。表1 心脑AS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情经独立样本t检验,男性、女性平均年龄比较,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各组间平均年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 心、脑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分布的频数、频率、平均年龄、平均体重情况见表2。表2 AS中医证型的频数、频率、平均年龄、平均体重指数比较各证型平均年龄两两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证型平均体重指数两两比较,痰瘀互结组与气虚血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证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 动脉粥样硬化体重指数的分析 依据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计算出平均BMI为(24.36±3.23)。见表3。表3 AS体重指数的分析以BMI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28”为肥胖的界限,由表3可看出占52.63%的患者超过正常范围,11.84%的患者为肥胖
       2.4 动脉粥样硬化各证型高血压级别、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情况见表4。表4 AS各证型高血压级别、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数值比较
       各证型平均总胆固醇组两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证型平均甘油三酯两两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3.1 年龄分析分析各证型平均年龄,各证型组间平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别(P>0.05)。调查病例中,平均年龄大于50岁。因49岁以后进展较快,并且由于起病隐匿,患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知度低,自觉症状较轻,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差,造成了疾病的诊治延误。从调查的结果看,动脉粥样硬化肝肾阴虚和气虚血瘀以年龄偏大者为多。
       3.2 血压分析本调查中有190例患者伴有不同级别的高血压病,占全部患者的50%。血压增高可以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血液湍流和切应力的变化,使动脉内膜内皮细胞间的连续性中断,内皮细胞回缩,从而暴露内膜下组织。此时,血小板活化因子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使之粘附、聚集于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血小板可释放出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进入动脉壁,对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患者应高度重视高血压,并严格控制、积极治疗。
       3.3 体重指数分析各证型的体重指数均超过正常值,气虚血瘀型平均体重指数最小,痰瘀互结型的平均体重指数最大,二者统计比较有差别(P<0.05)。可见肥胖与痰浊关系密切,自古医家云:“肥人多痰”,其是对二者之间关系最精辟的阐述。现代人饮食习惯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而伤及脾胃,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瘀阻脉道,发为本病。肥胖作为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预防肥胖也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面。
       3.4 血脂分析年龄、饮食、性别等均可影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本样本采集病例年龄偏大、体重超出正常范围者众多。样本统计各证型平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组间比较无差异,胆固醇、甘油三酯确是动脉硬化形成的易患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而辨证论治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肝肾阴虚为常见。故根据上述结果易患因素为肥胖、高血压病、高血脂等。为此,我们可以避免易患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