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利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海英,王德惠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糖利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变化的影响,为建立2型糖尿病整体防治方案提供实验数据。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西药降糖常规治疗加用中药糖利平胶囊,对照组给予西药降糖常规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测定肺功能。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治疗后比较HbA1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VC、 FVC 、FEV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药降糖常规治疗和西药降糖常规治疗加用中药糖利平胶囊,均可很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患者肺功能;加用中药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更好地延缓患者肺功能损伤的发展,显示了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优势,为糖尿病临床整体防治方案的建立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药治疗; 肺功能;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是一种遍及全球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增加,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它涉及各个年龄组,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 000万[2],且呈继续增加趋势。但目前对糖尿病,特别是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的复杂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近年来,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等已被人们广泛认识和研究。而糖尿病对肺部病变影响的研究甚少,尤其是经中药干预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更显不足。糖尿病患者出现肺功能损害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与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病变有关[3,4]。国外学者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尸检材料证实糖尿病患者的肺动脉壁、肺泡毛细血管基底膜、肺泡上皮和肺泡壁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厚,这为糖尿病肺脏受累提供了病理依据。另外,糖尿病患者血液粘滞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下降,造成全身性和肺循环血液动力学障碍,使肺血容量进一步减少,最终导致肺弥散量下降,可进而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
为探讨建立2型糖尿病整体防治方案,我们开展了以西药常规降糖治疗和西药常规降糖治疗加用体现疏肝清热、活血化瘀治则的纯中药制剂-糖利平胶囊为对照的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及纳入标准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5]:①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00 mg/dl)或②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 mmol/L(126 mg/dl)或③OGTT试验中,2 h PG水平≥11.1 mmol/L(200 mg/dl)。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75岁;③对临床观察和评价有良好的依从性;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 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或准备妊娠的妇女;③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④有吸烟史或戒烟不足3年;⑤有长期接触有害粉尘、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心肺疾病等影响肺功能测定的病史;近2周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
1.3 一般资料40例糖尿病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其中女性22 例,男性18 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40糖尿病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西药常规降糖治疗加用中药糖利平胶囊(4粒/次,3次/d);对照组20例,给予西药常规降糖治疗。疗程6个月。
2.2 观察指标
2.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A1c测定
2.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各项指标录入SPSS13.0,进行配对t检验。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bA1c水平比较情况
3.1.1 治疗前两组患者HbA1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表1 治疗前两组患者HbA1c水平比较(略)
3.1.2 治疗组治疗后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HbA1c变化(略)
3.1.3 对照组治疗后患者HbA1c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果见表3。表3 对照组治疗前后HbA1c变化(略)
3.1.4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加用中药治疗患者,其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见表4。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HbA1c比较(略)
3.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
3.2.1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见表5。表5 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略)
3.2.2 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 VC,FVC,FEV1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MF,V50,V25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见表6。表6 治疗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略)
3.2.3 对照组经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VC、 FVC 、FEV1与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MF、 V50、V25与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7。表7 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略)
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VC, FVC,FEV1与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MF,V50,V25与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2.4 治疗后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结果见表8。表8 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略)
经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VC,FVC ,FEV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西药常规治疗与西药常规加用体现“疏肝清热、活血化淤”治则的中药糖利平治疗均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而且研究结果显示,加用中药治疗后HbA1c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显示了中药整体调节的治疗优势。
肺功能损伤作为糖尿病发展过程中一种继发病理变化,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观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应当成为临床防治工作的必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合理的降糖治疗对于改善和延缓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损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加用中药糖利平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显示了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优势,为建立更合理的糖尿病整体防治方案提供了思路和证据。
【参考文献】
[1]钱荣立.WHO专家咨询报告: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
[2]王晓屏,高阳.老年性糖尿病辨治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583.
[3]Marvisi M, Bartolini Ldel Borrello P.et al.Pulmonary function in non-insulin-dependent[J].Dabetes.mellitus.Respiration,2001,68(3):268.
[4]冯爱萍,马德堂.Ⅱ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中医,2005,11(8):699.
[5]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6]李立明.流行病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