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神经
作者:王萍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 43710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经络; 神经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大量的解剖实验和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反应以及其特殊联系规律的总结。经历代医学家充实发展并不断丰富完善,今天,经络学说已成为祖国医学临床各科特别是针灸临床实践中不可缺少的独特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络是一个“通表达里,沟通上下,遍布全身”的宏观结构,它对机体起调控作用。也就是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脏腑,外布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1]。
经络学说贯穿祖国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涉及针灸、推拿、气功等多学科领域。几千年的科学实践证明了经络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古人所指的经络究竟有哪些结构呢?它的实质又是什么呢?经络是神经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研究表明,神经系统不是经络,从经络现象看,神经感传的基础是感觉,故而必然神经系统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神经系统疾病,可引起患者产生循经性感觉异常,出现皮疹、皮丘、红线、白线以及内脏功能变化等感传现象,说明循经感传现象与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循经感传又有着自己的路线和特征,绝不能与神经传导等同。因为,用中枢和周围神经学说不能够解释循经感传时出现的感传在遇到创伤、瘢痕时受阻碍或向外扩散,感传在关节处及沿经主要穴位上的停顿“穴位流注现象”。经络循行路线和解剖上的神经、血管、淋巴的分布也很不一致,而循经感传的速度又比神经传导要慢一些。神经在循经感传中起感觉作用,但却不能解释循经传感的一些特征,因此说:在经络的组成中包括有神经,神经只能是经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经络系统的内容却要比神经系统所包涵的内容更广泛。
在经络系统结构中,包括有联系经络(循经感传)和内外连属(经络穴位与脏腑相关),在联系经络中有经脉(主干)、络脉(分支)和穴位(间隙);在由内外连属中有外连、气街、内属和结构作用。故在循经治病时,一定要“循经取穴”,掌握“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治疗原则。而对于经络系统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在神经、血管、淋巴、体液以及其它与之相关的组织结构中,不断探索发现,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深刻认识经络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程莘农.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