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蒲公英总DNA的提取及其RAPD-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作者:李喜凤 ,杜云锋,张红梅,郝哲,许闽,白雁    
作者单位:(1.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建立并优化蒲公英样品总DNA提取方法及其RAPD-PCR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对蒲公英RAPD-PCR反应体系中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和筛选。结果建立了多态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蒲公英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25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Taq Mix buffer,50 ng DNA模板,0.4 μmol/L 引物,1.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1.25U Taq酶。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8℃复性1 min,72℃延伸2 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反应结束后,4℃保存。结论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RAPD标记技术进行蒲公英鉴定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蒲公英; 基因组DNA提取;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主要用于乳痈、肺痈、肠痈、痄腮、咽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症[1]。蒲公英品种繁多,资源丰富且来源复杂,目前对其鉴别一直沿用经典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等方法。而这些方法的鉴定标识建立在个体形态和客观观测水平上,在生物学上为物种的遗传表现型,受到遗传因素、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阶段、环境条件、人类活动如引种驯化、加工炮制等影响,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存在主观性强、重复性和稳定性差等缺点。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技术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的科学家Williams JGK和加利福尼亚生物研究所Welsh J领导的两个研究小组在1990 年同时推出的,该技术根据PCR 原理,以随机设计的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NA中的一些片段。短短几年,此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遗传多样性检测[2]、基因定位、品系鉴定[3]、遗传图谱构建和系统学研究等诸多领域。但RAPD扩增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及Taq酶浓度等,扩增条件的变化会对RAPD图谱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RAPD分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因此为了获得重复性和可靠性高的RAPD图谱,对蒲公英进行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和引物退火温度的确定十分必要。本研究探讨了蒲公英RAPD-PCR反应的优化条件,以期建立可用于蒲公英RAPD-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为深入开展蒲公英鉴定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基础。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蒲公英叶片于2009-04采自河南中牟、邙山、济源、开封等地,经本院生药学科董诚明教授鉴定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用变色硅胶将其叶片快速干燥后置于-20℃冰箱备用。
       1.2  试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美国Sigma公司;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美国Amresco公司; DL 15 000 bp、DL 2 000 bp DNA Marker:大连TaKaRa公司;2×Taq PCR Master Mix:北京TIANGEN公司;10 mer随机引物: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3  仪器
       DYY-6C型电泳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Gel Doc 2000TM型凝胶图像分析仪:美国BIO-RAD公司;梯度PCR仪:德国Biometra公司;GR22G型高速低温离心机:日本日立公司;微量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公司。
       2  方法
       2.1  蒲公英叶基因组总DNA的提取和检测  在经典的CTAB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良:称取0.5 g样品加入10%的PVP一起在冰上用玻璃砂在研钵中研磨,磨碎后转移至10 ml离心管中,加入10倍体积的冰预冷的洗涤缓冲液(250 mmol/L氯化钠,250 mmol/L Tris-HCl pH=8.0,50 mmol/L EDTA pH=8.0,5%PVP),冰浴10 min,10 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再用洗涤缓冲液洗涤沉淀1次。加入1 ml 2×CTAB提取缓冲液(100 mmol/l Tris-HCl pH=8.0,20 mmol/L EDTA pH=8.0,1.4 mol/L氯化钠,2%CTAB,5%PVP),100 μl β-巯基乙醇,65 ℃温育3 h,不时振摇。4 ℃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于另一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RNase A酶,37 ℃温育45 min,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3次,4℃ 1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分装于1.5 ml EP中,加入等体积预冷的异丙醇,混匀,于-20 ℃静置30 min或过夜,4 ℃ 12 000 r/min离心15 min,小心弃去上清液,用75%乙醇洗涤沉淀两次,4 ℃ 12 000 r/min离心5 min,在室温下干燥。将干燥的DNA沉淀溶解于100 μlTE缓冲液(10 mmol/L Tris-HCl pH=8.0,1 mmol/L EDTA pH=8.0)中,4 ℃保存。经1.0%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Gel Doc 2000TM型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拍照,于蛋白核酸测定仪上测定其原始浓度,最后统一稀释成终浓度20ng/μl,保存-20℃备用。
       2.2  RAPD-PCR初始扩增体系  参照常规的PCR反应中各组分的量及相关研究论文,确定蒲公英RAPD-PCR初始的反应体系为:反应总体积25 μl,内含1.2×Taq Mix buffer(镁离子1.8 mmol/L、Taq酶1.5 U、dNTPs 0.3 mmol/L)、模板DNA 50 ng、随机引物0.2 mmol/L。根据预试验的结果,以S36(AGCCA-GCGAA)为引物,对蒲公英RAPD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反应成分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每一个合适条件确定后作为后续研究的一个条件。
       
       扩增程序定为94℃预变性5 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1 min,37℃复性1 min,72℃延伸1.5 min;循环后72℃延伸10 min;4℃保存。PCR扩增产物在1.2%琼脂糖凝胶中电泳检测,电压5 V/cm,电泳结束后,在Gel Doc 2000TM型凝胶图像分析仪上观察并照相记录。
       2.3  退火温度的确定采用梯度PCR仪,设定退火温度最低31.0℃和最高43.0℃,扩增仪自动生成8个温度梯度,分别为:31.0,32.1,34.0,36.0,38.0,40.0,41.9,43.0℃。
       2.4  随机引物的筛选及RAPD优化体系的验证采用优化出的PCR反应体系对100条RAPD随机引物进行初步筛选,最终从中选出能够稳定扩增出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分别采用筛选出的不同随机引物应用优化好的PCR体系对其它样品个体进行RAPD扩增。
       3  结果
       3.1  蒲公英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所提DNA为白色,经蛋白核酸测定仪检测,其平均OD260/280值为1.832,说明所提DNA无蛋白质和RNA污染,纯度较高。同时将所提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所得总DNA均有一条约15 kb清晰明亮的主带,无拖尾或弥散现象,完整性较好。结果见图1。
       3.2  蒲公英叶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
       3.2.1  模板浓度确定适宜的模板量是保证特异性扩增的前提,模板量过多会降低特异性效率,增加非特异性产物。本实验设置了10,20,40,50,60,80,100,120,140,160 ng共10个模板梯度,结果见图2,从中可以看出,DNA模板量在10~160 ng,扩增程度及扩增条带数无明显差异,浓度过高扩增条带较少或不稳定甚至无产物。因此,本研究将蒲公英扩增体系中模板加入量定为50 ng,扩增结果较好。
       3.2.2  引物浓度选择 引物浓度关系到扩增产物的质量,浓度太低不能进行有效的扩增,浓度太高会增加引物二聚体的形成,导致条带不稳定及清晰度下降。在优化其反应体系过程中设置了0.1,0.2,0.3,0.4,0.5,0.6,0.7,0.8 ,0.9,1.0  μmol/L共10个浓度水平。结果见图3,引物浓度为0.1 μmol/L时,扩增条带少而弱,0.2~0.5 μmol/L之间扩增条带数和亮度基本一致,引物浓度高于0.6 μmol/L时非特异性扩增条带增加。根据实验结果,本研究选择引物浓度为0.4 μmol/L。
       3.2.3  2×Taq PCR Master Mix Buffer用量选择  所用PCR buffer内含Mg2+,Taq DNA聚合酶,dNTPs三种成分,含量分别为:3.0 mmol/L Mg2+,0.1U/μl Taq酶、0.5 mmol/L dNTPs。Taq酶的种类以及使用量直接影响扩增反应的成功与否,dNTPs是PCR反应的原料,其用量与PCR产物产量直接相关。底物dNTPs浓度过高,会导致DNA聚合酶错误插入,背景模糊,浓度过低,又会影响合成效率,甚至会因dNTPs过早消耗而使产物单链化,影响扩增结果。为此,本研究对2×Taq PCR Master Mix Buffer用量共设置了5.0,7.5,10.0,12.5,15.0,17.5,20.0 μl共7个梯度。结果见图4。结果显示,加入量过少或过多都会造成扩增条带少而弱。本研究选择加入量为12.5 μl,即在25 μl 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1.5 mmol/L,dNTPs浓度为0.25 mmol/L,Taq酶1.25 U。
       3.3  引物退火温度的考察PCR反应中,退火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引物与模板DNA的特异性结合。利用上面优化的最佳条件,针对引物的Tm值进行梯度退火实验。结果见图5。在36~40℃范围内,都能扩增出主要条带,但比较看出,在38℃扩增的条带清晰且稳定性高,为此,本研究选择38℃作为蒲公英RAPD反应的最适退火温度。
       
       通过对上述条件的优化,筛选出适合于蒲公英RAPD-PCR的反应体系,25μl的体系中含有:1×Taq PCR Master Mix Buffer(1.5 mmol/L Mg2+,0.25 mmol/L dNTPs,1.25 U Taq酶),50 ng模板DNA和0.4 μmol/L引物。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38℃复性1 min,72℃延伸2 min,共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反应结束后,4℃保存。
       3.4  随机引物的初步筛选及RAPD优化反应体系的验证  经过大量的试验,最终选出了10条扩增出条带清晰、多态性明显的引物。引物及其序列见表2。利用筛选出的随机引物S36及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对不同居群蒲公英样品DNA进行扩增,结果均获得了背景清晰、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DNA扩增片段,可用于蒲公英品种鉴别及遗传多样性分析,PCR扩增结果见图6。表2  筛选出的部分引物(略)
       4  讨论
       
   
       从蒲公英叶片中提取总DNA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去除多糖、生物碱及其它次生代谢产物。叶片在液氮中研磨是为了降低DNA酶的活性,防止DNA在溶出时发生降解。CTAB是一种去污剂,既能裂解细胞,又能有效沉淀多糖。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5%PVP和100 μl β-巯基乙醇也是为了防止多酚类物质的氧化、褐变。用氯仿∶异戊醇(24∶1)抽提能较好的除去蛋白质,经反复试验,抽提2~3次即可达到要求。同时为了除去可能残留在DNA沉淀中的无机盐及有机溶剂,采用75%的乙醇洗涤沉淀两次。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法进行蒲公英叶基因组总DNA的提取,获得了高质量的DNA。
       
       Taq酶依赖于Mg2+,而Mg2+又受到dNTPs影响,dNTPs浓度过高则会与Taq酶竞争Mg2+,从而影响到Taq酶的活性。为了获得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的RAPD谱带,提高分析的准确度,本研究对影响PCR的主要5种反应组分进行了反复试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蒲公英RAPD扩增的优化条件,确定了蒲公英RAPD最佳反应体系,为进一步进行蒲公英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4.
       
       [2]张春平,何平,胡世俊,等.药用金荞麦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6):660.
       
       [3]于艳丽,石俊英.RAPD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J].中药材,2000,23(11):67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