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螺旋C T双期扫描技术、MR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熊梦祥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 435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肝癌; 螺旋CT; MRI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和MRI对原发性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两种检查方法临床诊断效果各有特点,本文对1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效果作了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50例,为200705~201005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制订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1]。150例经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82例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58例经介入治疗确诊。患者均同时作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和MRI检查。
       1.2 检查仪器与方法螺旋CT双期扫描检查均采用肝动脉期、门脉期标准条件对患者进行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使用TMCT机和自动压力注射器。使用对比剂:优维显,总量按1.5 mg/kg体重计算,采用自动压力注射器单相注射,速率3ml/s ,经肘静脉注射后2-28s肝动脉期,60~70 s门脉期全肝扫描。扫描条件:120KV 240 mA 距阵512×512 扫描层厚10 mm或8 mm。 pitch=l,180度线性内插轴位重建技术,10 mm或8 mm图象重建。
       MRI扫描均采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患者仰卧位,CTL线圈,所有病例均行矢状位T1W1(TR400~440 ms,TE42ms),T2W1(TR3000-3025 ms,TF102~118 ms),轴位 T2W1(TR3000ms,TE 120 ms)及反转恢复序列STIR,注射Gd-DTPA后增强扫描,剂量0.2ml/kg,行矢状、冠状及轴位扫描。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将CT双期扫描、MRI对原发性肝癌的可检出性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CT表现138例患者在肝动脉期病灶显示病理血管呈明显强化表现,其中均匀一致的高密度的72例、不均匀高密度的27例、低密度的26例、等密度的13例。在门脉期病灶密度开始下降,在动脉期呈等密度的l3个病灶均为低密度。本组检出门静脉癌栓47例,侵犯胆管15例,肺转移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5例。
       2.2 MRI表现144例患者T1w1:高、中、低3种肿瘤信号的比例约为2:1:1(78:36:30)差别较大,如果出现假包膜征,则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周围低信号带厚度不一。T2w1:肿瘤信号较高,多不均匀,坏死小区和活瘤结节相互交错,肿瘤信号不均匀,注射增强剂扫描后,多数肝癌在T1w1上会呈现出轻度不均匀的强化。本组检出门静脉癌栓50例,侵犯胆管16例,肺转移7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5例。
       2.3 MRI与CT诊断效果比较CT正确诊断138例,诊断正确率为92%;MRI正确诊断144例,诊断正确率为9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诊断的正确率稍高于CT。结果见表1。表1 MRI与cT诊断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螺旋CT及MRI由于其检查结果的高精度和对肿瘤组织的高敏感性的特点,都是临床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由于两者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故在诊断效果方面还是有区别的。其中,螺旋CT采用的是容积式扫描和采样,扫描速度快,一次屏气即可完成整个肝脏的扫描,减少了漏检和呼吸运动造成的伪影的机会。同时,该方法应用自动压力注射器控制对比剂的注射方法和用量,在强化峰值获得数据,使正常的实质和病变之间的差异更显著,从而更有利于病灶的检出。采用双期扫描能充分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提高病灶检出率,肿瘤有两次机会被检出[2]。对于鉴别诊断困难的病例,延迟扫描呈低密度可帮助定性。但是螺旋CT对于一些分化良好的小肝癌与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血供无明显差别,故也有其局限性。
       MRI为多个序列的扫描,更能反映肿瘤组织内部脂肪变性、出血坏死等病理学变化。并且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和确定组织特性的能力,可以清晰的显示肝硬化结节和肿瘤组织、病灶的边缘等结构,再加上动态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它可以发现肝内小于lcm的结节病变,在鉴别小肝癌方面优势高于传统CT[3]。然而MRI序列扫描中图像质量与病人的呼吸联系密切,对于某些心肺功能不良的患者会影响到图像质量和对病灶的观察,因受到主动脉伪影和心脏搏动的影响,有些肝左叶和膈顶处的邻近病灶常难以发现或显示不佳。
       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和MRI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从本文看来,两者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的诊断效果(96%)要稍优于CT(92%),这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经济条件,作出适当的判断,既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要保证诊断方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秉辉,任正刚.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S].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 8(3):135.
       
       [2] Lim JH,Choi D.kim SH,et al.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value of adding delayed phase imaging dualphase helical CT.AJR,2002,179:67.
       
       [3] 杨沛钦,郑晓林,郭 友,等.MRI多种成像技术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06,4(3):2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