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不同采收期辣木多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任飞,王羽梅,孙鸣燕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内蒙古农业大学 农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了解辣木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变化。方法从7月底至12月中旬每隔半个月采收1次,共采收10次。结果辣木叶片、叶柄和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以11月份采收为最高,以9月中旬采收为最低;辣木叶片和茎的多糖也以11月份采收为最高,9月中旬以前采收较低。
       结论广东韶关地区的辣木以11月份采收为最好。
       【关键词】  辣木; 多糖; 可溶性糖; 采收期
       
       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辣木科辣木属一种有独特经济价值的热带植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的印度、中国、日本,非洲的埃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纳米比亚、苏丹,美洲的墨西哥、美国等三十多个热带、亚热带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区有种植[1]。辣木营养丰富,全株都可利用,富含维生素、各种氨基酸和钙、钾、铁等矿质营养元素 [2]。辣木除可作为蔬菜食用外,也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同时具有安全的净水作用。辣木在印度和非洲还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皮肤病、贫血、关节炎、消化器官肿瘤等传统医学的药材[3~5],古印度传统医学认为辣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被誉为“奇迹之树”。因此,辣木是一种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植物。
       
       我国近年来开始引进辣木并在南方试种成功,对辣木营养价值和保健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活跃。辣木多糖为辣木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张涛等[6~9]对辣木多糖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以辣木多糖的提取、纯化、测定方法为主。关于辣木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季节的变化未见报道。本实验为了了解辣木叶和茎中的多糖和可溶性糖随取样时期的变化动态,分析测试了每隔半个月取样的叶和茎中的多糖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期为辣木开发利用时合理的采收时期的确定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种植与取样实验材料于2006-04-28播种于育苗盘中,当苗长到10 cm左右高时按2 m×3 m的株行距定植于广东韶关学院英东生态园内。出苗后的辣木采用常规水肥管理。实验开始前,在辣木种植区内选择30株生长较为一致的辣木树为供试树。从2007-07-29开始分别从供试辣木树上采收叶片、叶柄和茎,以后每隔15 d采收1次,一直到12月15日,共采收10次。
       
       将采收后的新鲜样品洗净后于105℃烘箱中杀青5 min,然后在80℃下烘至恒重。将烘干样品用干样粉碎机粉碎后,得到供试辣木粉,用于可溶性糖和多糖的分析。
       1.2  辣木可溶性糖和多糖含量的测定
       1.2.1  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多糖的提取采用石油醚-乙醇回流法,在80℃下各回流2 h,提取两次。合并上清液定容制得辣木多糖提取液。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绘制糖-吸光度标准曲线,以最小二乘法作线形回归方程,得葡萄糖质量浓度C(mg/ml)与吸光度A 的关系为:A=54.061C+0.014 5,R2=0.999 3。在0.004 3~0.020 9 mg/ml范围内,吸光度与糖浓度线形关系良好。用同样方法计算出辣木多糖-葡萄糖换算因子(f),f=W/C·D,其中W为多糖质量(mg),C为葡萄糖浓度(mg/ml),D为稀释因素。
       1.2.2  可溶性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辣木可溶性糖是在沸水中提取30 min,提取两次获得。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
       2  结果
       2.1  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变化图1是从07-29~12-15每隔半个月1次采收的辣木叶片、叶柄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从图可以看出,辣木叶片、叶柄和茎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时期的变化趋势相似,即从7月底至9月中旬期间,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呈下降趋势。从9月中旬到11月底期间,可溶性糖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呈上升趋势。进入12月份,可溶性糖含量又出现降低。从7月底到12月中旬期间,辣木可溶性糖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11月份,最低值出现在9月中旬。
       
       辣木叶片、叶柄、茎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时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三者之间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幅度小于季节间的变化幅度,总的来看是茎大于叶大于叶柄。茎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最大值为3.18%,出现在11月底,最小值为1.70%,出现在8月底;叶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最大值为3.00%,出现在11月中旬,最小值为1.49%,出现在9月中旬;叶柄的可溶性糖含量的最大值为2.61%,出现在11月中旬,最小值为1.27%,出现在9月中旬。
       2.2  多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变化图2是从07-29~12-15每隔半个月1次采收的辣木叶片和茎中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从图可以看出,辣木叶片和茎中的多糖含量均有随采收时期的推迟而增加的趋势,但是,叶片多糖含量的增加幅度大,而茎多糖含量则呈缓慢增长的趋势。
       
       从辣木叶片和茎的多糖含量的比较看,叶片中的多糖含量在各采收期都显著高于茎,二者的差有随着采收期的延后而拉大的趋势。叶片多糖含量的最大值可高达24.68%,出现在11月底,最小值为10.10%,出现在9月底;茎的多糖含量的最大值为11.14%,出现在11月中旬,最小值为5.58%,出现在8月中旬。
       
       3  结论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采收时间不同,辣木中的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会有很大差异。辣木各器官的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都以11月份为最高。如果从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高的角度考虑,在广东韶关地区辣木应在11月份采收。
       【参考文献】
           [1]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前景[J].云南热作科技,2002,25(3):20.
       
       [2]刘昌芬,李国华.辣木的营养价值[J].热带农业科技,2004,27(1):4.
       
       [3]Faizi S.,Siddiqui B.S.,Saleem R.,et a1.Hypotensive constituents from the pods of Moringa oleifera[J].Planta Medica,1998,64(3):225.
       
       [4]Limaye,Dyanesh Arun,Anil Yashvant Nimbkar,Rajeev Jain,et a1.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the aqueous extract of Moringa pterygosperma [J].Phytotherapy Research,1998,9(1):37.
       
       [5]Pal,Saroj K.,Pulok K.Mukherjee and B.P.Saha.Studies on the antiulcer activity of Moringa oleifera leaf extract on gastric ulcer models in rats[J].Phytotherapy Research,1995,9(6):463.
       
       [6]张 涛,马海乐,钟慧慧.分光光度法测定辣木多糖含量[J].粮油食品科技,2004,12(1):32.
       
       [7]陈瑞娇.辣木叶多糖的提取及分离纯化[J].中药材,2006,29(12):1358.
       
       [8]陈瑞娇,彭珊珊,王玉珍,等.辣木叶中多糖含量的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00.
       
       [9]任安祥,贺银凤,靳桂敏,等.辣木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8,5:19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