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豆清脉方可降低动脉硬化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及其校正指数
作者:朱红俊,陆曙,朱明,苏伟,龚少愚,张志斌,李萍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无锡 214001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研究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及其校正指数(baPWVi)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以及连豆清脉方干预AS患者baPWV及baPWVi的效果。方法该研究共计纳入130例研究病例,其中无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54例、有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76例,进行baPWV、baPWVi检测;并将其中64例有AS相关临床事件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连豆清脉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标准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连豆清脉方,观察治疗前后baPWV及baPWVi的变化。结果有临床事件组的年龄、baPWV及baPWVi均明显高于无临床事件组[年龄:(66.7±9.6)岁.vs. (63.3±10.8)岁;baPWV:(20.40±0.67)m/s .vs. (15.72±0.38)m/s;baPWVi:(1.25±0.04 ).vs. (1.00±0.02), 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baPWVi和临床事件成正相关(r=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 而baPWV、年龄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baPWVi增高发生临床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高于baPWV和年龄(OR值:296.6 .vs. 1.001 .vs. 0.995)。baPWVi对于临床事件预测的价值高于baPWV和年龄[ROC曲线下面积(AUC):0.808 .vs. 0.789 .vs.0.614)],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原则,取baPWVi和baPWV的cut-off值(1.043,16.52 m/s),预测临床事件的特异性baPWVi高于baPWV(68.5%.vs. 62.7%),但是敏感性不如baPWV(76.3%.vs.80.3%)。对照组和连豆清脉方治疗组治疗前的baPWV、baPWVi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baPWV、baPWVi均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baPWV:(1.97±0.40)m/s .vs. (0.13±0.17 )m/s;baPWVi:(0.12±0.02) .vs. (-0.01±0.01),P=0.000)]。结论 在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baPWVi和临床事件相关性、预测临床事件的能力优于baPWV;连豆清脉方可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baPWV及baPWVi。
【关键词】 连豆清脉方; 臂踝脉搏波速度; 臂踝脉搏波速度指数;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一词最早见于20 世纪初,是动脉硬化的主要类型,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大多数心血管事件为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性发展的结果。研究发现,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 反映了动脉僵硬度,并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1],可较好地预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3],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流行病学和药物干预研究中[4]。而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 ,其操作较为简便,结果与主动脉脉搏波速度相关性良好,在科研及临床上正得到推广[5]。但是,年龄、性别等因素可明显影响PWV的测量值,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PWV值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和年龄成正相关等,通过校正年龄、性别因素,也许可以避免这个缺陷。因此,本文分析了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baPWV及其正指数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并通过连豆清脉方的干预,改善AS患者的baPWV及baPWVi。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分组
所有病例均为2007-06~2009-05在本院心血管病科住院的、至少有一项AS危险因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共计130例,其中无临床事件患者54例[男性21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63.3±10.8)岁],至少有1项临床事件(冠心病、脑梗塞)的患者76例[男性33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66.7±9.6)岁],两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临床事件组中的64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连豆清脉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2例,男性1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6.1±10.3)岁;对照组32例,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9±9.7)岁,两组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事件评估及治疗方法
本研究中AS相关临床事件包括脑梗塞、冠心病,脑梗塞根据头颅MRI或头颅CT影像学及临床病史判定。冠心病判定根据运动心电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以及劳力性胸痛、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判定。排除了急性脑梗塞、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高危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治疗干预的两组均针对原发疾病进行规范化的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豆清脉方,由本院制剂室统一配制,每剂250 ml,两次/d,口服。药物组成包括:连翘、黄连、野料豆、赤芍、莱菔子等。
2.2 观察指标与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入院48 h内检测baPWV,检测仪器采用日本colin公司(ST-203ATⅢ型)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检测时设定室温25℃,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静息15 min后开始检测:四肢缚4个示波血压袖带,连接好Ⅰ导联心电图电极,并将一个心音图传感器放置在心电图胸导联V2 的位置上,4 个袖带同时充放气,进行双侧PWV检测,连测3次,取3次、左右两侧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baPW1)。进行治疗干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1次
根据仪器曲线标准值(表1)取有危险因素组与患者性别、年龄相对应的baPWV标准值(baPWV0),定义:baPWi=baPW1/baPWV0。表1 仪器标准曲线对应PWV标准值(略)
2.3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诊断价值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疗效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双侧student-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双侧student-t 检验, 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有临床事件组的年龄、baPWV及baPWVi均明显高于无临床事件组[(66.7±9.6)岁.vs. (63.3±10.8)岁;(20.40±0.67)m/s .vs. (15.72±0.38)m/s;(1.25±0.04) .vs. (1.00±0.02), P=0.000)](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aPWVi和临床事件成正相关(r=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 而baPWV、年龄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baPWVi增高发生临床事件的相对危险度高于baPWV和年龄(OR值:296.6 .vs. 1.001 .vs. 0.995)(表3)。baPWVi对于临床事件预测的价值高于baPWV和年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0.808 .vs. 0.789 .vs.0.614),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原则,取baPWVi和baPWV的cut-off值(1.043,16.52 m/s),预测临床事件的特异性baPWVi高于baPWV(68.5%.vs. 62.7%),但是敏感性不如baPWV(76.3%.vs.80.3%)。见图1。表2 无AS事件组与有AS事件组的PWV及PWVi,表3 PWVi和PWV Logistic回归分析 (略)
对照组和连豆清脉方治疗组治疗前的baPWV、baPWVi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baPWV、baPWVi均下降,但治疗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baPWV:(1.97±0.40) m/s .vs. (0.13 ±0.17 )m/s;baPWVi:(0.12±0.02) .vs. (-0.01±0.01),P=0.000](表4~5)。表4 连豆清脉方对PWV的干预,表5 连豆清脉方对PWVi的干预(略)。
4 讨论
PWV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WV>13 m/s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的强预测因子[1]。对于终末期肾衰患者,PWV每增加1 m/s,则矫正的全因死亡风险比增加1.39倍(95%CI:1.19~1.62) [6]。但是,年龄、性别可明显影响PWV的测量值,特别是年龄在各种干扰因素中作用最大。因此Simon等提出了列线图、Lehmann提出了大动脉顺应性等多种校正系数,但是列线图直观性强而定量比较能力差、大动脉顺应性计算复杂,限制了研究和交流。本文则是在列线图基础上,根据年龄、性别,采用相对值校正计算baPWVi,排除了年龄、性别的干扰,保留了列线图的直观性,而增强了定量比较等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合并临床事件的患者的年龄、baPWV和baPWVi明显高于无临床事件的患者,但是,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baPWV和临床事件成正相关(r=5.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8),其相对危险度远高于baPWV及年龄(OR值:296.6 .vs. 1.001 .vs. 0.995)。预测临床事件能力,baPWVi也高于baPWV及年龄(AUCRoc :0.808 .vs. 0.789 .vs.0.614),预测临床事件的特异性baPWVi高于baPWV(68.5%.vs. 62.7%),但是敏感性不如baPWV(76.3%.vs.80.3%)。因此,在有AS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校正了年龄、性别后的baPWVi和临床事件相关性、预测临床事件的能力优于baPWV。
同时,PWV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以及年龄是临床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已被研究证实,而本组资料中,PWV、年龄和临床事件的相关性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考虑和本组资料均为高危患者、且年龄段比较集中[平均(63.3±10.8)岁]有关。
在AS中医药临床治疗方面,中医病因病机还没有形成共识,但本虚标实的基本病机各家观点是一致的。我们认为,AS是因肾虚不足,兼热、痰、瘀三因致病,合而化浊导致[7],其基本病机以“热、浊、 肾虚”为首要[8],因此“清热、泄浊、补肾”治则应为治疗AS的根本大法[9],并据此研制了连豆清脉方防治AS,临床效果显著[10]。
本文研究结果则进一步证实了这个效果,对于有AS危险因素、有AS相关临床事件的高危患者,积极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可以改善患者的baPWV和baPWVi,但是治疗前后baPWV和baPWVi的改善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P=0.083,P=0.084)。而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连豆清脉方,则可进一步降低baPWV和baPWVi,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显示了连豆清脉方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改善AS方面的独立、独特的作用。连豆清脉方主要由连翘、黄连、野料豆、赤芍等药物组成,现代中药药理已经发现这些中药具有抗菌、抗炎、降压、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黄连提取物可显著减少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次数,有助于稳定易损斑块[11],Iizuka T等则发现从连翘果实中提取分离的forsythiaside具有钙离子拮抗作用[12],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明显降低PWV值[13]。这些研究,提示了连豆清脉方的疗效基础。但是,由于本组研究资料是有AS相关临床事件的高危人群,在血压、血脂、血糖等方面均进行了积极、规范的干预,而连豆清脉方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善PWV、PWVi,具有独立于降压、降脂、降糖等干预以外的益处。同时,由于本研究是短期小样本研究,而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标准治疗可以改善AS患者的长期预后已被临床证实,连豆清脉方能否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AS患者的长期预后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Blacher J, Asmar R, Djane S, et al.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 a marker of atherosclerosis in hypertension[J]. Hypertension, 1999,33 (5) : 1111.
[2]Mattace-Raso FU, Cammen TJ, Hofman A, et al . Arterial stiffness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 the Rotterdam Study[J]. Circulation , 2006 , 113 (5) : 657.
[3]Willum-Hansen T, Staessen JA, Torp-Pedersen C,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 index of arterial stiffnes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Grculation,2006,113(5):664.
[4]Asmar R , Benetos A , Topouchian J , et al . Assessment of arterial distensibility by automatic pulse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 Valid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studies [J]. Hypertension , 1995 , 26(3) : 485.
[5]Sugawara J, Hayashi K, Yokoi T , et al .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an index of central arterial stiffness[J]. J Hum Hypertens, 2005, 19 (5): 401.
[6]Guerin AP, Blacher J, Pannier B, et al. Impact of aortic stiffness attenuation on survival of patients in end-stage renal failure[J]. Circulation, 2001,103(7):987.
[7]朱红俊,陆 曙. 动脉粥样硬化痰瘀化浊论[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70,100.
[8]朱红俊,陆 曙. 动脉粥样硬化之热浊肾虚病机浅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60.
[9]朱红俊,陆 曙. 动脉粥样硬化清热泄浊补肾法则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1854.
[10]朱红俊,陆 佳. 陆曙清热泄浊补肾法治疗冠心病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7):979.
[11]周明学,徐 浩,陈可冀,等. 黄连提取物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易损斑块Perilipin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6):532.
[12]Iizuka T,Nagai M. Vasorelaxant effects of forsythiaside from the fruits of Forsythia suspensa[J].Yakugaku Zasshi. 2005,125(2):219.
[13]Asma R,Topouchian J, Pannier B, et al. Pulse wave velocity as endpoint in large-scale intervention trial[J]. Hypertens.2001,19(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