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医学指南》简介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医学指南》出版于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书扉内页印有“中水八十老人李德中允执先生著,版存泊镇(今河北省泊头市)聚元堂”,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
       关于作者和成书
       1关于作者李德中,字允执,号拙庵。直隶交河县(今河北省泊头市)人。据戊戌年称八十老人推算,当生于1819年(清•嘉庆二十四年)。该书自序中有云:“予自幼受业于王老夫子。夫子讳吉梦,字兴占,邑之廪膳生也,医道精通,一时皆敬服焉。”又云:“予于诵读之暇,潜心方书,每闻师说,窃心领而神会焉。于是凡有症治,其秘旨要诀,夫子皆详为指陈,如是者五年,而医学或一知半解矣。厥后,遭家不造,弃读就耕,劳心家务,以故韬藏不露,人亦莫我知也。适有至戚,身染沉疴,医治罔效,予往省视,为立定一方,服药而愈。从此不能自隐,求方者日众,由近及远,妄相推许,渐渐而车马造门,遂为东西南北之人也。”
       对于李德中和他的《医学指南》的评价,书中有两篇序言略有述及,节录如下。
       交河县学训导武兆熊序云:“与翁接,仰其崇论宏议,娓娓动人。达变通权,头头是道。知翁于此道已三折肱也。谓为名医,斯诚可以告无愧。”又云:“盖竭数十年研究之功力,用之取效,得于心而应于手者,始笔之于书,以告后人。信乎?其医家之宝筏也。至此编识见之高远,义理之精通,心思之细微,词旨之显豁,阐精而抉蕴,言简而意赅,尤非有格物致知之学,由博返约之功者不能。”
       苗毓芳序云:“公业是业已阅四十余寒暑矣。殚精竭虑,始于茫茫渊海中得其秘诀。是编也,症以类分,方必论列;其论证也,不落古人窠臼;其制方也,不失古人准绳,加减各当,范围不过。故其医道之精深,声称遍遐迩焉。”
       2成书过程李德中从医大约在他35岁或略早。开始写作《医学指南》,约当他60岁或稍后。书中第二篇论文《庸医论》后有苗毓芳的《庸医论序》,其云:“时光绪戊寅(1878年),天灾流行,有病瘟疫者,有病伤寒者,(李德中)因症施药,全活数十百人。尔时之误投药饵,致人毙命者比比皆是也。允公睹之,遂援笔而为《庸医论》。”这一年李德中约60岁。该书自序写于1893年农历腊月,苗序写于同年冬至后五日,表明该书写成于1893年底,前后历时15年。武序写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到1898年(光绪二十四4年)刊印,由书稿写成到刊印发行历时又五年。
       《医学指南》概貌
       全书共分五卷,装订为上下两册,约五万字。上册为卷一、卷二,余为下册。
       卷一由36篇论文组成。一部分论文涉及医生的品德和责任、医生应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另一部分包括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并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13篇论文对13种病症进行了专题辨证论治,提示了诊治要领并分别列出参考方剂。卷二对52种病症进行辨证论治,开列对症方剂,共计166条。卷三包括妇科、胎产、产后、金鉴妇科集要、小儿科、杂症六个科目,列举了108类病症予以论述并附以治疗方剂。卷四为眼科,共列举了32类病症并附以方剂和治疗方法。卷五为李德中的医案摘录,共计31类病症,每类病症列举多个病例。这些医案记录了病家住址、病人症状、李德中本人的思辩过程、用药方剂、病情进展和变化情况、病人的感受以及治疗结果。记录内容生动、详实。他在治病时力求实事求是,真正做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全书内容表明李德中是一位医理高明、医术精湛、医德崇高、责任心强的医生。
       几个重要观点
       1提出“医家四要”这“四要”即认症、明药、小心、立品,是对医生品德、工作态度、知识和技能的全面要求,是很恰当的,代表了中医的优良传统。他还提出“方书不可尽信”、“治病莫拘成方”等观点,表明他继承了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医疗实践解决具体问题。同时,他在书中多处批评了那些“拘泥胶滞,偏执己见,矜才恃智,好自立异”的态度和作风,指出“此皆不可为良医也”。
       2主张“世人无中立之症,医者无两可之方”李德中认为对病症
       的辨认与分析必须首先确定病的性质,由此来确定治疗方针和用药方剂。他反对医者对病症表里不辨,虚实不明,反对用药凉热并用,补泻兼施。他写道:“要之,无定者病也,一定者理也,以一定之理范围乎无定之病;一定者理也,无定者心也,以无定之心变通乎一定之理。”这就是他对病人、病症、医生与医学原理之间关系的论述。他指出:“治病容易认症难,且病有真假,认真尚易,认假最难。唯于临症之时望闻问切,细为揣度。”他特别强调“四诊之中,唯问为尤要。”“每见近世之医以问为耻,自谓凭脉断病,如见肺腑。此则医之欺者也。”
       3阐发脉诊他说:“脉之为道微矣哉!医之至要者矣。古之著书立说各有脉诀,自成一家言。然其理渊微,其文古奥,意旨难以领会,疑似多所混淆,使后学者无由考据,不得正宗,故精于脉者,罕其人也。即有博古之士,脉诀非不熟读,要其津津而道者,亦纸上谈兵,附会其说耳。予阅此道数十年矣,脉之真诀茫然莫辨。所堪自慰者亦唯于切脉之时,兼以望与闻问,脉与症殊无大错耳。”这是他从医数十年实践中对脉理的感受。他对古医籍中所述24种脉象删繁就简,归纳存留16种,详明简要,一目了然,“俾后之业是道者,即症诊脉,因脉识症,不致有歧途之惑,应聊有俾于斯道云。”他又进一步突出脉象的重点:“诊脉之要,不过浮沉迟数虚实六者而已。”他把脉诊当作诊病手段之一,同时更重视望诊、闻诊、问诊。他诊病仔细周到详尽,辨证生动灵活,因而能明彻病理、对症下药,取得功效。
       此外,书中阐述了中医理论,发表了不少独立见解,在某些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对不懂的问题作为存疑和质疑留待后者,表现了李德中的探索精神。
       《医学指南》的特点和价值
       该书成书于一百年前,传统中医还未受到近代科学的启迪和影响。书中对传统中医理论有所阐发,有新见,有所删除,使之简明易懂,表明作者有体会、有探求。名为《医学指南》是为后来从医的人指示路径的。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