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风中医药治疗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yxjie_652464498.htm

中风治疗需要长期的使用药物,西医对缺血性中风主要采用溶栓、降纤、抗凝、脑保护等治疗,但大部分患者来医院时已失去溶栓的最佳时机;而且,防止缺血性中风复发,患者必须长期服用抗栓、抗凝等药物,容易引起胃出血和脑出血等副作用;最重要的是西药作用靶点单一,很难做到复方中药能够从血液及血管等多方面协同治疗的目的,而缺血性中风正是血液(血浆粘度高等)及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病变同时作用的结果;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具有长效性强,作用靶点多,服用安全,没有耐药性等治疗优势。
        所以对于中风患者,只有选择可靠的中西药合理并用,才能够达到增效减毒,标本兼治的治疗目的;才能够在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的同时,防止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多重最佳的治疗效果。
        1.常用防治中风的中草药
        黄芪: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目前黄芪是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药物之一。  
        《旧唐书• 方技传》记载:唐朝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众医束手无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医药的许胤宗不但不着急,反而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于是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烟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太后便康复同以前一样了。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托毒生肌,止咳平喘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如:头昏目眩、痹痛麻木、中风半身不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面色萎黄、唇甲苍白、月经不调、经少经闭、痛经、疮疡痈疽及肌肤痛痒、咳喘、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及胃肠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头痛、手术后瘀血疼痛、脉结代、黄疸等,因而中药配方素有“十方九归”之说。
        1962年,周总理派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前去印度尼西亚,为苏加诺总统治病。治疗初期,苏加诺喜凉怕热,夜间常敞户而卧,腰以下不盖衣被,按照中医辩证属阴虚阳亢体质。如果使用燥热兴奋之品,必致虚阳上亢,加重病情,岳美中先生当机立断,不用壮阳补肾药,仅用当归一味药。结果,服药8天后便见明显疗效,3个月后,患者基本康复。
        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系治疗头痛良药,又尤以治疗风寒、风热、血虚之头痛著称。现代研究发现,川芎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而对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及脊髓反射中枢具有兴奋作用。川芎中所含有的川芎嗪、阿魏酸纳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血管作用,增进脑血管、冠脉流量,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怀牛膝: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主治寒湿痿痹,筋骨无力,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腰膝酸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等症。怀牛膝是治疗疑难病症的特效良药,李时珍说牛膝“'滋补之功,如牛之力”。其中所含生物碱,具有良好的降压,降低血浆胆固醇,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
        怀牛膝不仅在国内一直是防治疾病的畅销中草药,而且很早以前就销往国外,是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沁阳县医药志》记载:“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05——11433年),郑和七下南洋诸国,并和东非诸国发生贸易往来,我县所产的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已开始运销国外。”这些文献记载所说的时间虽不尽相同,但四大怀药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视为防治疾病的珍品,竞相使用,则是确定不疑的。
        广地龙:功能清热止痉,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主治中风偏瘫,肝阳头痛,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风湿痹痛,肺热喘咳,小便不通。地龙提取物有镇静、抗惊厥和降血压作用,蚯蚓素还有溶血的作用,临床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
        鸡血藤: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桑科榕属植物,它们寄生于参天大树的树干上,拼命地夺走寄主的养料和水分,使其枝繁叶茂。这类寄生植物盘根错节地将寄主的树干、树枝包围起来,把大树勒得喘不过气来,最终死于非命,这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绞杀植物。但是在西双版纳密林中或石灰山沟谷季雨林的悬崖上,还长着一种鲜为人知的,会流血的植物——鸡血藤,其功能补血,活血,通络;主治月经不调,血虚萎黄,中风麻木瘫痪,风湿痹痛。现代药理证实鸡血藤有抗凝血、促进纤溶、抗血小板聚集和扩血管作用,且能使血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升高,抑制主动脉及头臂动脉病变,防治动脉硬化作用。   
        红花:具有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古人常用红花一小把,纱布包煎泡脚,适用各种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现代药理发现,红花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 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 抑制体外血栓形成等作用,并且促进侧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脑水肿,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有保护作用;此外,红花有轻度兴奋心脏、降低冠脉阻力、增加冠脉流量和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因此,红花非常适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天麻:润而不燥,能养血息风,主入肝经,是治疗血虚、风痰导致肝风内动、头目眩晕、偏正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之要药。现代研究发现,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能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天麻素有促进细胞能量代谢, 特别是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的作用;因此,天麻对心脑缺血有保护作用。另外天麻多糖尚有抗炎免疫作用。
        石菖蒲:入心经,功能化湿开胃,开窍豁痰,聪耳明目,醒神益智。主治痰蒙清窍,神志昏迷,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等症。古人常用治中风痰迷心窍,神志昏乱、舌强不能语、癫痫抽搐之症。现代研究表明石菖蒲能保护大脑因缺氧引起的脑功能减退,改善缺氧造成的记忆巩固障碍。对老年性痴呆、中风合并痴呆、脑震荡后遗症、神经衰弱、心肌梗死、失音、慢性咽喉等疾患有良好治疗作用。
        古籍《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急忙屈万驾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 只听此老者回答说:“我是九嶷山中人也。听说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突然不见了。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然纯属传说,但服食石菖蒲确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
        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药理表明桃仁提取液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可使凝血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煎剂对体外血栓有抑制作用。
        芍药: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芍药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故占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名为“芍药”。早在《诗经》中便有“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又称“将离草”。芍药性微寒,味苦、酸。功能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现代研究发现芍药能降低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对脑缺血后脑水肿、血脑屏障、大脑局部血流量具有保护作用;明显减轻脑水肿程度,降低脑梗塞范围,改善神经行为学症状。此外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抗急性心肌缺血,降低血压等作用。
        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功效。益母草的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使血液的浓、凝、聚集状态可得到改善。临床用益母草单方或配伍其它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每每获得显效。如益母草伍用臭梧桐夏枯草泽泻等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其降压作用明显,脑动脉硬化可获改善。单用益母草注射液静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可使患者心电图获得明显改善。益母草配伍川芎红花、土元等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2.中医治疗中风八法
        活血化瘀法
        化瘀通络法
        熄风通络法
        通腑泻下法
        活血利水法
        清热解毒法
        益气活血法
        温阳通脉法
        3.外治法
        中药灌肠法:治疗中风急性期神志昏迷者
        熏脐、外敷、熏蒸法: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手足挛缩者。
        4.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对急性期及恢复期中风病人的病情改善以及后遗症期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急性期可采用醒脑开窍法,促进昏迷、昏睡病人苏醒,改善头痛、头晕症状;急性期后辩证选穴,通过针刺以改善其偏瘫、失语、饮水呛咳、感觉缺失等功能障碍。常用穴位有:百会四神聪风池曲池外关合谷太冲足三里后溪阳陵泉三阴交廉泉哑门、金津、玉液等。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